影評/《敲敲門》(Knock at the Cabin),2023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似乎可以視作是《破天荒》+《探訪》等片的概念之下的重塑,《敲敲門》一貫的維持了奈沙馬蘭的高概念操作,揉入了容易落入濫情套路的親情支線,相較前作《詭老》而言收斂了不少視覺上的獵奇成分,也讓《敲敲門》在人物塑造上更有血有肉,而奈沙馬蘭的影像語言和情節設計依然獨樹一格地拋棄驚悚片的慣用套路卻也能夠讓這個末日概念成立。
大量的人物特寫,藉由斜角鏡頭上先塑造了不安之感,再透過一分為二的攝影構圖讓我們得以在視覺上也感受到被迫分割的兩位父親,在執行處決的血腥橋段也僅以遠景和畫外音帶過——這些都一一展露了奈沙馬蘭不讓賣弄獵奇與血腥的慣用把戲,相較《詭老》在開放式空間讓他得以肆無忌憚的在海灘上大玩推軌鏡頭,《敲敲門》回到了《分裂》當中大量室內戲的空間調度,只可惜《敲敲門》仍是需要大量對白推進的故事,無法在空間設計上玩出更具驚喜的層次感。
也正因如此,《敲敲門》回到大量以人物情感為本的故事或許會讓本片在評價上相對不兩極,在末日情節的背景加持之下得以加強人性之上的辯證,在不斷閃回的回憶片段中加強共鳴感和結局力道。但對我而言,這同時也修正了奈沙馬蘭近年在結局經常過度濫情的收尾,相較之下,《敲敲門》在開頭向觀眾宣告結局只有兩個選擇的情形之下其實更加有效的鋪墊情緒,且同時也處處充滿奈沙馬蘭近年將情感重心擺在孩子身上的作者痕跡。
而從《破天荒》到《驚心動魄》開啟的超級英雄三部曲中,奈沙馬蘭不斷強調的命定論也在《詭老》和《敲敲門》當中把命運的決定權還給了角色本身,那些選擇去相信或不相信背後的所有糾結都在一念之間的操縱其實終究說明了即使電影走向Happy Ending,這些看似不過是棋子般的角色也仍會承受著更大的傷痕,而殘留下的殘酷才是奈沙馬蘭最為無情的弦外之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此專題收錄本在2021年的觀影和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日麗》最為精確的稱讚大概就是Queens的Under Pressure這首歌就彷彿是為這部電影而生般地完美契合著這對父女,這是個多麼私人到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共情的回憶,Charlotte Wells也只需重構出她回憶中的父親,然而那台DV卻彷彿也代表著所有靈魂之窗探進了導演的腦海回憶。
對《日麗》最為精確的稱讚大概就是Queens的Under Pressure這首歌就彷彿是為這部電影而生般地完美契合著這對父女,這是個多麼私人到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共情的回憶,Charlotte Wells也只需重構出她回憶中的父親,然而那台DV卻彷彿也代表著所有靈魂之窗探進了導演的腦海回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圈套》名符其實就是奈沙馬蘭的「演唱會電影」,展現他對年輕世代流行文化的理解,追星、學舞、買周邊一應俱全,藉由每場限定的粉絲互動環節「夢幻女孩」,讓視角得以從觀眾席延伸至後台,看著女歌手在幕後補妝準備上台,為最後一首安可曲引言,乃至演唱會結束後觀眾們散場,女歌手則無需通過檢查就能搭禮車離去。電影在敘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部片的評價很兩極,我前段很喜歡,但是一個收尾往往可以倒扣前面的積分。 電影從連續殺人案講起,受害者家中都有一位14號生日的女孩,現場鑑識都沒有發現外力入侵痕跡,像主動開門讓殺身之禍進門。在懸疑前半段的詭異感營造得有聲有色,靜默又濕冷的調性,類似《私法爭鋒》、《破案神探》之類的展開...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Thumbnail
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客廳窗簾後,被鎖住的拉門劇烈搖晃著。倪莉尖叫了一聲。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搬家》最厲害的一點是,影片藉一場場轟鬧的騷動,卻在角落裡不動聲色的揭開事實的本質,最終以溫情收尾包裝了迫切成長下的殘酷。片中運用孩童稚嫩和天真的視角,逐漸理解在大人的世界裡,和諧的家庭不保有永久的期限,反而還會經歷爭吵、分開、苦痛的各種回憶
如果以導演全部的作品來說,這部最接近土地。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圈套》名符其實就是奈沙馬蘭的「演唱會電影」,展現他對年輕世代流行文化的理解,追星、學舞、買周邊一應俱全,藉由每場限定的粉絲互動環節「夢幻女孩」,讓視角得以從觀眾席延伸至後台,看著女歌手在幕後補妝準備上台,為最後一首安可曲引言,乃至演唱會結束後觀眾們散場,女歌手則無需通過檢查就能搭禮車離去。電影在敘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部片的評價很兩極,我前段很喜歡,但是一個收尾往往可以倒扣前面的積分。 電影從連續殺人案講起,受害者家中都有一位14號生日的女孩,現場鑑識都沒有發現外力入侵痕跡,像主動開門讓殺身之禍進門。在懸疑前半段的詭異感營造得有聲有色,靜默又濕冷的調性,類似《私法爭鋒》、《破案神探》之類的展開...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Thumbnail
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客廳窗簾後,被鎖住的拉門劇烈搖晃著。倪莉尖叫了一聲。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搬家》最厲害的一點是,影片藉一場場轟鬧的騷動,卻在角落裡不動聲色的揭開事實的本質,最終以溫情收尾包裝了迫切成長下的殘酷。片中運用孩童稚嫩和天真的視角,逐漸理解在大人的世界裡,和諧的家庭不保有永久的期限,反而還會經歷爭吵、分開、苦痛的各種回憶
如果以導演全部的作品來說,這部最接近土地。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