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搞定聰明卻散漫的孩子

    《教出孩子的行動力》

    前言

    你有注意到嗎?一個會跟你爭辯、辯才無礙的小大人,或是一個學校成績名列前茅、乖乖牌的好學生,我們以為他可以自己收拾房間,也能準時完成功課。只要大人有要求,他們的生活自理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為什麼就是很多的孩子明明就很聰明,卻散漫、拖拖拉拉,非要大人拿起棍子威脅才硬著頭皮完成,或是動不動就大哭大鬧。是因為父母太寵小孩或家庭教育失敗嗎?

    問題出在這些孩子可能缺乏組織統整與執行力。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欠缺執行能力

    除了父母基因的遺傳、家庭環境跟成長的經驗之外,其他像是過動症、注意力缺乏,或是孩子的發展比較落後等等的因素,都會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孩子怎麼會與同年齡的孩子差那麼多呢?

    這本書的目的

    要如何協助這些迷茫的孩子呢?這裡推薦一本書,《教出孩子的行動力:11種執行力訓練,輕鬆搞定聰明又散漫的孩子》(Smart but Scattered: The Revolutionary "Executive Skills"Approach to Helping Kids Reach Their Potential)作者:Peg Dawson, Richard Guare。兩位作者皆是美國學習與專注力失調中心的心理學家與行為分析師博士。

    本書指導我們如何調整孩子的心智習慣模式。這些方法適用1到13歲的孩子。首先,找出孩子的問題點,接下來擬定策略,讓孩子在執行過程中累積成功經驗。父母不需要使出誘拐、嘮叨、哄騙就能讓孩子主動完成該做的事。

    本書提供了幾個還不錯的概念:

    1. 提供可行的溝通策略:停止教訓孩子的衝動,才能開始解決他們正在面對的問題。
    2. 提供一個適合孩子的可行架構,讓孩子透過反覆的體驗,學會如何應用這個架構。
    3. 列出28個日常案例、分析、解決方案。有些案例可以直接套用在孩子身上,有些概念則可做參考。
    4. 藉由因果關係來改變孩子的行為。
    • 前因。調整孩子的外部環境,降低環境變化而引發的失控情緒;改變與孩子互動的方式,引導孩子自我學習。
    • 行為:直接教孩子如何執行。協助孩子了解每項任務之間的因果關係與邏輯,將概念連結、推向另一個成功的模式,累積解決問題的經驗。
    • 後果:用讚美、激勵和獎勵制度強化執行能力。

    5. 完成執行力的步驟

    • 明確定義想解決的問題。真正想要讓孩子學會什麼?
    • 設定目標
    • 依照孩子比較弱的執行能力,與孩子討論需要遵守的行為項目。
    • 設計表格或清單,引導孩子達到目標應該要執行的步驟有哪些。
    • 使用圖文、計時器或App等等工具做提醒。
    • 監督並且支援孩子,用清單提醒孩子照著sop執行,並內化成個人習慣。
    • 父母可以減少監督的頻率,將責任交給孩子。
    Photo by on 

    本書讓我覺得很受用的地方:

    1. 目標圖像化的應用,讓孩子印象深刻。

    有一個例子是當孩子想要一台電動玩具,父母親就把孩子的希望成為達成目標的誘因。為了讓孩子開展儲蓄計劃,知道他自己距離目標還有多遠,他們將孩子的願望,也就是一台電動玩具,將玩具的圖片做成拼圖。每一片拼圖相當於五塊錢。每當孩子存夠了等值金額時,拼圖也被部份完成。當孩子看得到目標正在進行中,才有動力繼續進行。

    第二個案例為了解決孩子對外部環境的適應度。一位母親為孩子設計了3~4個圖片,做為隔天不同地點的抵達優先順序。例如,母親準備了車子、銀行、學校、運動場,然後在每一張圖片後面貼上魔鬼氈,一旦母親隔天需要更改地點順序,就會在前一天將圖片按照時間順序排好,一大早孩子進到車子裡就會看得到當天的行程順序。用這個方法解決了孩子因為地點更換而焦慮問題,導致情緒失控的問題。

    還有一個圖像化的例子。當父母親想要改善當父母親在講電話時,孩子在旁邊干擾的情境。 所以,大人在電話旁邊放了一張卡。卡片上面畫了車子和樂高。當大人在講電話時,他們就會給孩子看卡片,要求孩子從裡面挑一件他們現在想要玩的車子玩具或樂高。

    1. 本書也分享了許多受用的量表做參考使用:執行能力評量表、計劃表、任務流程檢核表、改善進度表、紀錄表、解決問題工作表。依照不同年齡、不同時期、不同目的與目標協助這些迷糊又挫敗的孩子。
    2. 對於比較難以察覺大人情緒的小孩,作者也提出幾個不錯的建議,教導孩子如何解讀對方的臉部表情。
    3. 玩猜猜看遊戲:先把電視機的聲音關掉,再依據電視裡的主角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然後跟孩子一起猜猜看那個人的想法跟感受。
    4. 玩偵探遊戲:跟孩子討論,當對方隱藏情緒時,是不是也能看出對方的感覺。例如,對方無意識的把玩東西可能代表焦慮。順便帶領孩子辨識自己的行為也可能會在無意識下,間接觸發了別人的某些情緒。

    辨識十一種執行能力

    書中歸結十一種執行能力。舉個例子來解釋這些執行力,當孩子準備到廚房倒水喝,流程可能會是:

    1. 杯子
    2. 將杯子桌上
    3. 冷水壺
    4. 握住冷水壺
    5. 將冷水壺的水進杯子
    6. 將杯中的水
    • 孩子一開始會在廚房選擇先拿杯子還是冷水壺呢?(優先順序規劃力)
    • 當孩子在廚房瞄到櫃子裡的餅乾時,忍住先拿吃幾片餅乾來吃的衝動。(反應意志力、目標堅持力)
    • 如果廚櫃没有杯子了,他可能會認定家裡其他人忘了將杯子歸位,所以他必需要先安撫自己的情緒,去流理臺找一找。(情緒控制力、變通力)
    • 突然想到上次亂放杯子而打破的經驗,所以這次要將杯子放往桌子裡面一點。(工作記憶力)
    • 可能倒太快,不小心將水杯倒滿,將水濺到桌上,因為怕被罵,等一下要記得擦桌子。(後設認知力)
    • 最後,將杯中的水掉(目標堅持力)

    以上例子,孩子的目標任務是倒水喝。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涉及到思考及行為的執行力。

    思考的執行力,例如:

    • 工作記憶:執行任務時,將過去的經驗應用在當下或未來的處境。
    • 優先順序規劃:決定事情的輕重緩急。從不同選項中出當下最合適的選擇。
    • 組織力:用有系統、有邏輯的方法掌握資訊或物件。將東西做好分類與歸位。
    • 時間管理:時間的分配。在有限的時間內將任務完成。
    • 後設認知:退一步,站在比較宏觀的角度來看並分析整體事件的能力。

    行為的執行力,例如:

    • 反應抑制:三思而後行的能力。
    • 情緒控制:情緒管理。在短時間內從負面的情緒中恢復的能力。
    • 持續專注:當注意力分散、覺得疲勞或無聊,仍能保持專注。
    • 目標堅持力:能持續完成任務,不會因為其他的事務分心或拖延。
    • 任務啟動力:立即設計並展開計畫。
    • 變通力:面對障礙、挫折或錯誤時,配合現狀,調整計畫,接受替代方案。

    以上十一種執行能力也是大部分人都具備的。如果執行能力能夠被精準的辨識,那麼我們才能準確的找到執行的方案。

    專家一致認為過動症的孩子在反應抑制力上明顯缺乏。不僅如此,還會影響到其它執行能力的發展,如變通力以及情緒控制力;專注力不足的孩子任務啟動力會比較差,也會影響到持續專注、和目標堅持力。

    另外,時間管理比較差的孩子也會影響到他的優先順序規劃力;而工作記憶力 也會影響到組織力。不同執行力之間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

    當我們能清楚辨識孩子的強項與弱項,將強弱項互補,提供學習引導、建立解決事情的架構模式,讓孩子收到不同的學習經驗以供未來使用。也可以利用親子強項的不同,找出最好的合作模式。

    結語

    大部分的父母會儘量避免讓孩子經歷挫敗。但是,帶領這個小大人接觸不同的情境與任務,或是任由孩子跌倒摔跤的失敗經驗,在不讓他們灰心喪志的前提下,才能幫助他們走向獨立。作者提醒了我們:永遠當孩子的啦啦隊,為他們加油打氣。

    Resource

    by Peg Dawson & Richard Guar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