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一年總檢討(3):謀算,俄羅斯有兵?動員不足的算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而一支裝甲部隊的戰力要減半,減員多少就可以達到了?差不多1成,步兵單位才需要2、3成。亦即如果俄羅斯邊界軍隊太少,會讓烏克蘭覺得軍事進攻,只消幾場邊界戰鬥,就可以讓俄軍戰力下降,使俄國不足以達成任何政治目標。
上一篇提到,軍隊不是有就好,數量很重要。以防守的角度來說,既然進攻方要3倍以上才有勝算,那敵軍數量不夠多,就無法達成政治目標,進攻可能性降低。
烏克蘭重兵放在東部,北側的基輔跟南方的赫爾松方向,部隊數量不足,且經驗、訓練都不夠。(編:基輔在整個烏克蘭國土的中央偏北,面對俄羅斯跟白羅斯方向的聯合攻勢;赫爾松是鄰近黑海、聶伯河出海口的港口城市,和克里米亞半島接壤處直線距離僅約一百公里,俄軍經由克里米亞發動攻勢)
即使如此,將其戰力打折,俄軍若要順利突破,數萬規模的部隊也屬必要,我們看向南方克里米亞進軍路線,就不難發現俄軍除了突破以外,還需要大量步兵防守側面、護衛補給線,實際攻擊前鋒,也就那兩三個裝甲單位。

俄軍甲車難以渡河,利於烏軍防守

話講得很輕鬆,數百輛裝甲車向前奔馳也是極具威脅性,這又回到老問題,可以突破但能夠控制戰場嗎?事後來看,俄國步兵的遲緩,補給線拉長造成補給速度不夠,都造成前方部隊沒有足夠的衝力。而烏克蘭卻可以依靠聶伯河的橋樑拖延時間,等待援軍抵達,然後就是我們看到的,俄軍衝鋒的極限也就過河沒多遠,接下來連小溪流都跨越不了,輕裝烏克蘭守備部隊就可以擋下。
跟各位讀者解釋,軍用裝甲車輛很重,「輕」裝甲車也比大卡車重很多。台灣的雲豹甲車就超過20噸;烏克蘭還在用,台灣也用過的老爺裝甲M113運兵車(編:1960年服役到現在,是打過越戰的老爺爺),重量也超過10噸。
不是正常的水泥橋樑,小型橋樑根本無法承受大量裝甲車通行,就算是建造符合規範的,也不是為了「一天通過數十輛裝甲車」設計,橋面會損毀,若沒維護將造成進軍遲延。再說,烏克蘭的基礎建設可不比台灣,鄉間道路與小橋很難被車隊壓過而不損壞,這種小橋也容易被守軍先一步炸毀,俄國就只能搭建浮橋,這變成仰賴工兵能量。巧了,俄國的後勤單位編制,就屬於規模較小的那種。
台灣的橋樑承重設計規範,兩台雲豹壓上去就爆表了(來源:宜蘭縣政府網站)
所以對守軍來說,防守點非常好預測,只需要少少的監控人力,就能有效確認俄軍進軍位置,更何況適合架浮橋的位置有限,架設需要時間,烏克蘭的砲兵還活著的前提下,架橋渡河就是高難度行動。
(編:上一篇提過的聶伯河戰役極其慘烈,原因之一也在渡河的困難;聶伯河下游的河道寬度可達數公里,赫爾松附近的河道水面也常超過五百公尺,英國曾將渡河的安東諾夫斯基大橋稱為「俄羅斯軍隊的關鍵漏洞」。)
這跟打遊戲不一樣,跨越難度跟時間有個什麼係數設定,你慢慢拗,只要時間夠久,戰車營還是可以跨越溪流。事實上就算只是小溪流,只要深度可以淹沒裝甲車輛,寬度超過坦克越野能力,就是無法穿越。

逼迫澤倫斯基逃亡,成立親俄政府獲取資源才是目的

所以要橫跨河流就得搭橋,搭橋是脆弱時刻,需要我軍空中監視、砲兵掩護等等協助。而俄軍有沒有在開戰初期做到消滅掉烏克蘭防空跟砲兵?沒有。所以搭橋渡河變成搶時間,掩護火力要很大,然而守軍需要防守的位置卻很明確。
故為何看似龐大戰力的俄軍被擋下?
一者,補給線拉長,又得依靠之前被嚴重破壞的橋樑,維修期間會降低運量;二者,戰力越前進越少,隨伴步兵不足,會導致裝甲部隊容易被偷襲,進一步減低戰力。
從南方戰線就可以看出,兵力不足的缺點就在此,前進越遠越稀釋,稀釋的兵力會讓戰力不成比例的降低,直到補給線的極限。南方若有10萬俄軍,那的確可能直抵奧德薩,讓烏克蘭失去海上通路,實際上就是沒有那麼多兵力,尤其赫爾松地區是克里米亞的生命線,俄羅斯更不可能放棄防守去集中在攻擊上,結果就是攻擊部隊渡河後的支援力道減半。
達不成軍事上可能的目標,那結果自然是政治性的。現在我們都很清楚,俄羅斯的打算,就是白俄羅斯南下的基輔方面軍,可以順利攻入基輔,只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逃往西方國家或是烏克蘭西部,讓俄國成立傀儡政府,這個目的就算只達成一半,成功都會是巨大的,至少可以讓「同時」被攻佔的哈爾可夫與赫爾松,永遠的成為俄羅斯一部分。
只要三天內搞定,西方也來不及援助,在既成事實下,西方就得重新估算,制裁也只會是一時的。

16萬兵力,是俄羅斯精算過的出兵數

畢竟,烏克蘭盛產的農產品,對穩定世界糧價至關重要,一場短暫的基輔攻勢,損失極為輕微,也沒造成人民死傷,烏克蘭政府就倒台,那麼剩下烏東的孤軍,就會喪失抵抗的正當性。聶伯河以東區域長期親俄,用最小的代價換得最大的利益,烏克蘭農工生產過半落入俄手,屆時西方看在錢的份上也只能默認。
再說,逃往西方的澤倫斯基,流亡政府的話又有幾個人會聽?就算跑到西部,逃離基輔後的正當性大為降低,烏西遲早也會併回去俄國扶植的傀儡政府手上。
可是,這衍伸出一個問題,為何是出兵16萬人?不能是20萬?
單純就軍事角度來說,如果數量突破20萬,在各攻擊路線上就會形成對烏克蘭有效攻勢。以基輔戰役而言,俄軍的入侵部隊總數,一般估計在2萬到3萬,面對的烏克蘭守備隊約1萬到2萬,並未達到攻防比3:1的理論值。
但若總數增加到20萬以上,俄軍在此路線數量可能高達4萬,會超過一般情報單位評估的警戒線。
更別說,俄軍集結的裝甲部隊數量遠超過烏克蘭,論戰力比早就超過攻防理論值,連人數都超過後,就會有很多國家當一回事,至少「演習」的說法無法取信於人。

這場失敗的現代戰爭,始於瞞過敵我的優秀情報操作

誇示戰鬥力就是攻擊訊號強烈
這意思是,對烏克蘭來講,俄國集結超過20萬以上的地面部隊,進攻訊號太過強烈,烏克蘭在政治上要展開動員,徵集後備部隊加強防守,就不會遇到太大反抗。烏軍守備隊每多1人,等同俄軍要多3人才能抵銷優勢,基輔方面只要多1個旅,俄軍多出的數千兵力就失去意義。
如何抓到這個平衡點,需要政治外交手腕,控制媒體的能力,以及情報隱匿工作,不僅僅要讓外國政治家覺得俄國沒有「發起侵略的能力」,還得要對內隱瞞,以免外國情報員從基層軍官獲得任何進攻的蛛絲馬跡。
而這反過來造成軍隊準備不足,一支知道自己即將要幹嘛的軍隊,跟不知道會發生何事的士兵,兩者在作戰上的效能差異非常大。
如果是二戰也罷,問題是2022年,資訊化、現代化的軍隊,更需要前線軍士官制定有效的攻擊計畫,而這些則要大量情報收集,不然就是慘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二年多,俄羅斯軍武銷售大幅下降。這篇文章分析了烏俄戰爭中,俄羅斯的軍事裝備在坦克、防空系統、空軍、海軍和核武器方面的多個弱點和問題。這些影響不僅在國際舞臺上產生了負面影響,也對未來採購俄羅斯武器的國家產生了考量。
Thumbnail
烏克蘭戰場讓世人認識到無人機改變戰場的潛力,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烏克蘭無人機在締造無數戰果的同時,背後是令人心驚的的損耗;那什麼東西能克制無人機?俄軍電戰部隊或許就是答案,他們的歷史與運用提供外界極為寶貴的參考,讓世人警惕戰場不存在永恆的王者,唯有不斷的變化與適應。
Thumbnail
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苦苦等待美國支援性能優異的M1主力戰車,以做為地面反擊攻勢的主力。只是終於等到美國將第一批M1A1運到烏克蘭,開始投入作戰後,戰果卻不如預期,在被俄軍擊毀數輛後,已悄悄撤出前線,準備進行整補後,調整戰術,再投入戰場上。那為什麼M1A1的表現不佳,未能取得耀眼戰果......
Thumbnail
法國提出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建議,受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烏克蘭與俄羅斯及北約之間的衝突加劇,引起歐洲盟友及國際社會的關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議上的評論可能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
Thumbnail
自從去年三季度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線便開始僵持不動,雙方互有摩擦,但俄羅斯始終無法再下戰果;烏克蘭雖然奪回了一半失去的領土,但同樣再難進一步。
Thumbnail
烏克蘭士兵的引述如下以粗體顯示。 「整個河道都處於持續的砲火之下。我曾見過載有戰友的船隻被擊中後就消失在水中,永遠消失在第聶伯河中。 「我們必須攜帶所有東西——發電機、燃料和食物。當你建立橋頭堡時,你需要很多東西,但這個地區沒有計劃供應。 「我們以為到達那裡後敵人就會逃跑,然後我們就可以平
Thumbnail
烏克蘭目前面臨著與俄羅斯的消耗戰,西方國家對其提供援助,但烏克蘭很難戰勝這場戰爭。雖然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但對其能源出口仍有保障。俄羅斯有望在與西方的鬥爭中獲勝。
Thumbnail
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將屆兩年,雖然成功擋下直逼基輔的俄軍並且沒收了普丁在東北部與南部的戰果,但是去年夏天烏克蘭宣稱的反攻沒能獲得具體進展。隨著戰事延長,一個可預期的難題逐漸浮上檯面:人力資源。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二年多,俄羅斯軍武銷售大幅下降。這篇文章分析了烏俄戰爭中,俄羅斯的軍事裝備在坦克、防空系統、空軍、海軍和核武器方面的多個弱點和問題。這些影響不僅在國際舞臺上產生了負面影響,也對未來採購俄羅斯武器的國家產生了考量。
Thumbnail
烏克蘭戰場讓世人認識到無人機改變戰場的潛力,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烏克蘭無人機在締造無數戰果的同時,背後是令人心驚的的損耗;那什麼東西能克制無人機?俄軍電戰部隊或許就是答案,他們的歷史與運用提供外界極為寶貴的參考,讓世人警惕戰場不存在永恆的王者,唯有不斷的變化與適應。
Thumbnail
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苦苦等待美國支援性能優異的M1主力戰車,以做為地面反擊攻勢的主力。只是終於等到美國將第一批M1A1運到烏克蘭,開始投入作戰後,戰果卻不如預期,在被俄軍擊毀數輛後,已悄悄撤出前線,準備進行整補後,調整戰術,再投入戰場上。那為什麼M1A1的表現不佳,未能取得耀眼戰果......
Thumbnail
法國提出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建議,受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烏克蘭與俄羅斯及北約之間的衝突加劇,引起歐洲盟友及國際社會的關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議上的評論可能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
Thumbnail
自從去年三季度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線便開始僵持不動,雙方互有摩擦,但俄羅斯始終無法再下戰果;烏克蘭雖然奪回了一半失去的領土,但同樣再難進一步。
Thumbnail
烏克蘭士兵的引述如下以粗體顯示。 「整個河道都處於持續的砲火之下。我曾見過載有戰友的船隻被擊中後就消失在水中,永遠消失在第聶伯河中。 「我們必須攜帶所有東西——發電機、燃料和食物。當你建立橋頭堡時,你需要很多東西,但這個地區沒有計劃供應。 「我們以為到達那裡後敵人就會逃跑,然後我們就可以平
Thumbnail
烏克蘭目前面臨著與俄羅斯的消耗戰,西方國家對其提供援助,但烏克蘭很難戰勝這場戰爭。雖然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但對其能源出口仍有保障。俄羅斯有望在與西方的鬥爭中獲勝。
Thumbnail
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將屆兩年,雖然成功擋下直逼基輔的俄軍並且沒收了普丁在東北部與南部的戰果,但是去年夏天烏克蘭宣稱的反攻沒能獲得具體進展。隨著戰事延長,一個可預期的難題逐漸浮上檯面:人力資源。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