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臺文館轉譯團】曾映泰:來為臺灣開場派對吧!以文藝之名!——《臺灣文藝》2卷1號

1934年,張切深等人召開「臺灣全島文藝大會」,從此,名留臺文史的「臺灣文藝聯盟」就此誕生。
1934年,張切深等人召開「臺灣全島文藝大會」,從此,名留臺文史的「臺灣文藝聯盟」就此誕生。
大正時期日益壯大的文協,全島追隨的聽眾不斷增長,每年甚至已達十餘萬人次。隨著大正時期走入尾聲,自由與啟蒙的氛圍也日益稀薄,最後不敵總督府的壓迫與內部路線分歧,文協、臺灣民眾黨等社會團體紛紛結束。
經過時間醞釀,臺灣人的志向再次燃起,眾聲喧嘩,局面更加混雜。談民族文化的、左右派的、自由或共產的。大家都想來場文藝派對,釐清彼此對臺灣示愛的方式。1934年,張深切等人召開第一回臺灣全島文藝大會,希望建立一個全臺的文藝組織。於是這些知識分子、作家、彼此的情敵,早早便訂下日期,或乘車或步行。未能到場的眾人,也拍來電報祝賀,以文字一同赴宴。會後成立的文藝組織,就是在臺灣文學史留名的臺灣文藝聯盟。
遲到的我們,就以《臺灣文藝》2卷1號的大會紀錄,一睹這些文人的風采吧!
《臺灣文藝》2卷1號目次。(藏品/周定山家屬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1934年的5月初,散居全島的文藝青年們,便開始騷動著。不只為了臺灣,也為了平時只存在於批信和作品間的身影。齊齊往臺中進發。
5月6日下午一時,「島の詩人」郭水潭步出臺中驛站,整了整黑色外套,登足改正後的臺中市區。緩緩眺望向數百步外的州廳、二市場、中尊寺、公園。閉上眼睛,頓覺一陣繁華新風襲來。步行,步行,詩人吟著短歌越過遠方碧翠的綠川,柳川。柳川旁絲絲飄弄間,熱鬧的聲音傳來。格局明朗的西湖珈琲館門口人群擁聚,郭水潭剛好趕上了合照。
事實上,不只門口處,西湖的廳室自中午起便被幾位、十幾位、幾十位著西裝青年的身影給佔據。四處布滿諸如「萬丈光芒喜為斯文吐氣 一堂裙屐欣看大雅扶倫」、「破壞偶像、創造新生」、「擁護言論自由」、「實現文藝大眾化」各項標語,新新舊舊,又是主義又是文學(幾處被撕去)。熱鬧中,他們雖然衣裝半舊不新,但談吐頗新穎不俗。女給們忙碌中不失禮貌,聽客人們聊起最近雜誌的新詩、小說,便輕語款款附和著;實在不懂了,便隨唱片舞動起,眼尾嘴角再暗送一抹風情萬種充作讚許吧。
以雄辯滔滔著稱的詩人郭水潭笑著走近,認出了諸位文友。無視於周遭警察大人們的審查目光,座間往來侃談的,是刊物被禁停前還持續討論著臺灣話文、被視為鄉土派的南音社員們,以及剛藉由《福爾摩沙》重整定位的左派臺灣藝術研究會眾。也難怪會惹來關注了。但今日的主角確實是文藝呀?仔細聽,鼎鼎有名的和仔仙,最新小說的進度,竟然是關於訴訟,關於如何為百姓申冤出頭云云;而不遠處的吳希聖也拉著前兩月甫在臺北榮座大出風頭的張維賢,說起他創作目光正投向社會更底層人物的存在,想借重其孤魂聯盟的經驗,卻是越說越小聲……「多麼美好的パーティ(派對)」呀!」郭水潭心想,在郡守大人身邊的通譯工作雖優待,但在文藝上的追求,除了《南溟樂園》外就屬這裡了吧?
等時間實在差不多了,黃再添、賴慶宣布開會的聲音一再加大,眾人的話聲才漸漸落下。一番選舉討論。提案包含了演劇、漢詩人聯絡、作品獎勵、文藝大眾化等,會中,素來口才極好的郭水潭雖發言不顯,卻也因名聲在外,被選為了聯盟委員之一。
從《臺灣文藝》2卷1號中,我們可以看見盛大的文藝聚會為所有的成員帶來了滿滿的創作能量與歸屬感,甚至在鹿港、豐原、嘉義等地皆紛紛響應欲接洽創立支部。除了記錄大會的內容,《臺灣文藝》2卷1號還有收錄賴和〈善頌的人的故事〉、吳希聖〈乞食夫婦〉、楊逵〈難產〉等名篇。回到佳里後的郭水潭也不惶多讓,夥同好友吳新榮一同奔走,籌組成立了「佳里支部」,並攻取《大阪每日新聞》新人創作獎,想必這也離不開這些同好的刺激與討論。爾後還不斷湧出楊華〈一個勞働者的死〉、呂赫若〈嵐の物語〉(暴風雨的故事)、翁鬧〈戇爺さん〉(憨伯仔)等足以斬獲知名文學獎的佳作。
《臺灣文藝》又不只是一本文藝雜誌,作為一路線混雜的存在,作為委員長的張深切便是代表。他在《臺灣文藝》2卷5號刊載之〈臺灣文藝的使命〉提到:「我臺灣文藝帶有啟蒙運動的特別使命,不僅要為發表咱們的意願,同時也要有啟導大眾的義務,任重而道遠」。在其中,可以看見對於思想的批判。
於檔案中,可看見張深切、賴和、郭水潭等人的名字。(藏品/周定山家屬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至於為何領導者會是張深切,而非大家所熟知的賴和、楊逵等人?他自小流連於傳統文人的大本營「櫟社」,家中和霧峰林家是世交,上學時還因為臺灣話說得太多、太流利,被日本教師趕出校門。如果你翻開金馬獎的名單,會發現金馬赫然辦過一屆臺語影展,張深切正名列其中,以電影《邱罔舍》的編劇身分獲獎。
張深切被開除後,隨林獻堂赴日求學,到東京吸收第一手啟蒙養分,傳統與新潮兼能;接著到上海讀書時和蔡孝乾成立「臺灣自治協會」,到廣東讀書時秘密組織「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 」高舉反日臺獨的旗幟,既左翼又民族主義。期間,他又受教於魯迅,藝文上受其影響,一生實踐著大眾文藝路線。
人們總說他的路線混沌不明,但張深切其實只是不斷與身上的各種枷鎖搏鬥、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他就跟他領導的文藝聯盟一樣,繼承了文化協會的分歧與多元,深切影響臺灣藝文與思想的走向。
★《臺灣文藝》簡介
作為全島性文學團體「臺灣文藝聯盟」的機關刊物,《臺灣文藝》代表著日治時期臺灣的文學創作邁入成熟期。誌中所錄篇章,聯盟會員橫越臺日兩地,既有從殖民中掙扎而出的漢語作家,也有追求文學性與回首在地性併具的日語作家,更有當時已名聞日本的臺灣畫家所繪製的插畫及封面,充分表現了臺人在日治時期抬頭的文學與藝術的追求。
★自我介紹
曾映泰,1987年生,目前是中學教師。興趣是臺華雙語、聲音與文學性、知識遊戲化。喜愛險路上的文字,尤愛寫詩。
註:西湖珈琲館舊址便在今天的興中街停車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