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傳真 - 為何矽谷銀行需要被接管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2022開始的升息循環與估值修正,讓熱了十年的矽谷資本市場終於開始放緩緊縮,但誰也想不到熱錢存款跟購債利差,居然成為矽谷銀行倒下的關鍵骨牌。即便資產大於負債,但因為市場的恐慌情緒、客戶類型過於單一的體質以及錯估了存款流出的風險,撐過了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的矽谷銀行,居然成為第二次量化寬鬆與升息啟動後,第一個倒下的金融機構。
接連兩天,美股都因為金融業的壞消息接二連三而大跌。其中的關鍵除了加密貨幣銀行 Silvergate Capital 日前宣布倒閉,最大的消息還是總部位於矽谷心臟地帶的 Silicon Valley Bank (以下簡稱 SVB 或矽谷銀行) 因為拋債認賠、籌款失敗而股價大跌近 60%,市場恐慌之下帶動金融股紛紛下挫。

根據曾在 SVB 任職的 Tony Huang 前輩的說法,債券如果 Hold to maturity(HTM, 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不會賠錢的,但在到期前,加上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此時賣出一定會賠錢。矽谷銀行2,000億美元的總資產和300億的資本額,投資虧損20億並不應該造成股價崩盤。
也就是說,矽谷銀行股價崩盤,起因雖然是投資失利虧損,但這或許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是投資人恐慌造成的擠兌現象。矽谷銀行當然也犯了一些錯誤,包括誤判了存款流失的速度跟金額,以及美國政府升息的幅度跟速度。銀行的術語叫做 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ALM),矽谷銀行這次在這方面的確是有疏失。

在出現流動性風險與金融市場連鎖效應之後,事隔一天(美國 3/10 上午)矽谷銀行就被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接管,並且創建了聖克拉拉存款保險國家銀行 (DINB) ,將SVB的所有受保存款轉移給 DINB。此舉可以說宣告了 SVB 關閉,也即將展開重整或被併購的命運。
身在矽谷並進行天使投資,我當然第一時間先確認已經投資的幾家新創是否遭受波及,所幸目前沒有一家是 SVB 的客戶,倒是有一家使用 First Republic 的帳戶,目前該銀行也被華爾街分析師認為風險偏高,因此也可能有擠兌風險,該投資戶的執行長已經在其他銀行開戶中,據說今天幾家大銀行都擠滿了新開戶的排隊人龍。
但我們的同行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有個朋友在企業創投任職,這兩天的好幾個投資人會議,都因為與會者要去處理投資戶的財務危機而取消會議。若根據公開的財務資訊,SVB 的資產大於負債,淨值為正的情況下,為何馬上就要被接管呢?
首先,我們先來理解SVB跟一般的商業銀行及投資銀行也有甚麼不同。多數商業銀行從事消費者或企業的融資業務,靠著放款與存款之間的【利差】,還有準確掌握客戶償債能力的徵信、收款能力來獲利。消費金融則包括了信用卡與信貸、房貸、車貸,而企業融資則包括了授信、租賃或最常見的抵押貸款等工具。

投資銀行則以資本市場的研究及交易為主,包括直接與間接投資、投信投顧、私募股權、證券交易、承銷、併購與重整等,主要賺取的是佣金、顧問費用與投資回報。客戶也從企業到消費者,而銷售型態與商品通路則差異很大。但整體來說,投資銀行不是以利差及徵信做為核心商業模式,而是以銷售、抽佣及投資作為本質。
那麼矽谷銀行是商業銀行還是投資銀行呢?其實兩者兼具,但也與這兩者不同。創立於八零年代末期的矽谷銀行,看上的是新創生態系的獨特需求,也就是風險債(Venture Debt)這種產品。

風險債跟一般貸款最大的差異是,一般貸款或授信是以實體資產或業務作為抵押或擔保品,但風險債是以新創公司的融資能力與市場估值作為評估,相較於可轉債的本質是偏向股票的債券,風險債並沒有可轉換為股票的特性,因此不具有稀釋股本或奪取公司控制權的缺點,也不需要設備或資產作為擔保品,自然是新創公司很需要的一種融資工具。

但新創公司的風險原本就高,所以能發行風險債的機構就必須有評估能力,如同銀行承做房貸就必須要有不動產鑑價能力或搭配鑑價師一般。此外,也因為需求強而且風險高,風險債的利息可能接近甚至超過多數的信用貸款,遠超過一般抵押貸款或租賃的利率。此外,基於供不應求的市場態勢,風險債發行方除了較高的利率,往往還會加上認股憑證(Warrant)的附加條件,也就是未來新創公司股票得以出售或被併購時,風險債發行方可以借貸發生時的估值認購股票,大賺一筆。
而對於投資人來說,風險債搭配股權融資,可以降低現金流的風險,只要公司的成長與獲利能力高於資金成本,其實是股權投資人、新創公司與風險債發行者三方都得到好處的局面。而為了讓旗下獲投公司拿到風險債,許多創投也會要求新創公司盡早於 SVB 開設帳戶、累績往來紀錄與財務資料,並將投資的資金放入該帳戶中,降低匯兌費用與手續時間。而隨著老牌或大型創投機構對 SVB 的信任與依賴,想在矽谷獲得投資或已經獲得投資的新創公司,幾乎都會有 SVB 帳戶。

也因為跟這麼多創投與新創公司長期往來,SVB 掌握了獨特的產業資訊與評估能力,風險債與直接投資(是,SVB 也做類似創投的業務)就成了它的核心商業模式。那麼從數字上來說,SVB 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呢?以下是我粗略的估計。
2021年美國創投共投資了一萬五千家新創,疫情前抓八千家好了。很多公司出場後都還繼續用 SVB,或者保留一部分的存款。以獲得機構投資到出場抓八年,假設每兩年募資一輪,每一輪假設有一半的新創可以拿到錢,十年的總和大約四萬家。
SVB 在新創融資機構市占率據說是一半,所以全美應該有兩萬家新創是其客戶。而矽谷就有美國一半的新創數量,所以大約一萬家。這一萬家的資產分布應該在百萬美元到十億之間,中位數抓個五百萬美元,假設存款佔資產有二分之一,也就是大約有五百億的現金是被卡住的。
另外非常多的創投、機構投資人或天使投資人也會把在 SVB 開戶,因為美國的金融機構間匯款手續又貴又慢,很多出場之後的錢也會暫時放在帳戶哩,矽谷創投大約兩千家,假設一半就是一千家。
這一塊的資金可能比新創總和還要大,而美國整體的創投規模約莫是三千億美元,抓三分之一就是一千億美元。把新創公司跟投資人的資本加一加(包含個人投資與企業投資),應該會是四五千億,而矽谷銀行可能占其中的五分之一。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FDIC 立馬接收了 SVB,這是大到不能倒的機構。

美國的產業動能跟競爭力,除了市場規模與人才吸引力,就是技術加上資本,而資本撐起了市場、人才與技術的規模與吸引力。新創資本一但出現流動性問題,會是動搖國本的。
反過來說,經歷過千禧年後的慘況,金融海嘯之後的量化寬鬆加上智慧手機與雲端運算的出現,還有中國與美國的資金循環,讓華爾街與矽谷賺上一波,原本2020就要收傘的貨幣派對,卻因為疫情而加碼延長,才有了2021的科技業榮景與上市狂潮。
2022開始的升息循環與估值修正,讓熱了十年的矽谷資本市場終於開始放緩緊縮,但誰也想不到熱錢存款跟購債利差,居然成為矽谷銀行倒下的關鍵骨牌。即便資產大於負債,但因為市場的力量、還有存款準備率往往是銀行最脆弱的一根稻草,撐過了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的矽谷銀行,居然成為新冠疫情、第二次量化寬鬆與升息啟動後,第一個倒下的金融機構。

故事我相信還沒結束,持有上萬家新創與投資人客戶,以及某些極具潛力公司認股憑證的業務與資產,一定會被投資銀行看上。而目前呼聲最高,業務性質與資本規模最有機會吃下的,我個人相信會是 JP Morgan Chase。不過這也只是臆測,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8會員
33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SOXQ自跌幅22.49%加碼後,跌幅30%的加碼設定一直掛在那,畢竟伊朗以色列這顆未爆彈尚未解除,這兩天偶爾看下債券盤勢以確認市場風向,8/5釐清噪音一文提及衰退釐清後再進場債市,目前看來是正確的,純粹是勝負機率權衡後的判斷,敗的機率大不如場外旁觀,吹噓自己多神準的一律歸類為神棍。 8/6到頂後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Thumbnail
投資的關鍵在於人性
Thumbnail
台股創下史上最大的跌幅1004.01點,而昨晚美股的四大指數也同步下跌,費半的跌幅更超過5 %。不僅僅是台美股大跌,基本上全球的股市都同步大跌。美國昨天公布7月非農就業人口失業率從4.1%爬升至4.3%,失業人口的增加代表著產業的低迷,這也讓了市場開始正視經濟衰退的來臨。
Thumbnail
不要幻想自己能預測未來! 前一陣子,台積電來到一千元,股市衝到兩萬四 很多人回頭看著沒有用的美債,覺得如果把所有資金移轉到台積電,現在不就賺更多。 於是乎,有人認為美債就是一個沒有效益的投資。 這個前提是...你能夠預測未來!? 多元配置是一個重要的投資策略 在七月三日,股市來到兩萬三的
前幾天好友突然詢問了一下某家銀行股值不值得買進,讓我腦袋打轉了好久,努力的回想當初沒有選擇的理由。
Thumbnail
在矽谷銀行倒閉事件發生一周年後,非銀行融資機構和其他銀行尚未取得如矽谷銀行過去在風險債市場的龍頭地位。
Thumbnail
24.01.02-財經皓角 *2023年的兩個危機:  --23.3月有矽谷銀行危機(債券流動性問題), --23.10月公債殖利率提升到5%,導致10月股債雙跌。 *標普500,之前有達到最高的38倍,降到目前的29倍,不過還是偏高。 標普500 2023年獲利創新高、比2022年更高,
Thumbnail
SOXQ自跌幅22.49%加碼後,跌幅30%的加碼設定一直掛在那,畢竟伊朗以色列這顆未爆彈尚未解除,這兩天偶爾看下債券盤勢以確認市場風向,8/5釐清噪音一文提及衰退釐清後再進場債市,目前看來是正確的,純粹是勝負機率權衡後的判斷,敗的機率大不如場外旁觀,吹噓自己多神準的一律歸類為神棍。 8/6到頂後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Thumbnail
投資的關鍵在於人性
Thumbnail
台股創下史上最大的跌幅1004.01點,而昨晚美股的四大指數也同步下跌,費半的跌幅更超過5 %。不僅僅是台美股大跌,基本上全球的股市都同步大跌。美國昨天公布7月非農就業人口失業率從4.1%爬升至4.3%,失業人口的增加代表著產業的低迷,這也讓了市場開始正視經濟衰退的來臨。
Thumbnail
不要幻想自己能預測未來! 前一陣子,台積電來到一千元,股市衝到兩萬四 很多人回頭看著沒有用的美債,覺得如果把所有資金移轉到台積電,現在不就賺更多。 於是乎,有人認為美債就是一個沒有效益的投資。 這個前提是...你能夠預測未來!? 多元配置是一個重要的投資策略 在七月三日,股市來到兩萬三的
前幾天好友突然詢問了一下某家銀行股值不值得買進,讓我腦袋打轉了好久,努力的回想當初沒有選擇的理由。
Thumbnail
在矽谷銀行倒閉事件發生一周年後,非銀行融資機構和其他銀行尚未取得如矽谷銀行過去在風險債市場的龍頭地位。
Thumbnail
24.01.02-財經皓角 *2023年的兩個危機:  --23.3月有矽谷銀行危機(債券流動性問題), --23.10月公債殖利率提升到5%,導致10月股債雙跌。 *標普500,之前有達到最高的38倍,降到目前的29倍,不過還是偏高。 標普500 2023年獲利創新高、比2022年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