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包含萬物,萬物中蘊藏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道包含萬物而以柔弱自持,柔弱、緩慢是大自然的特徵。剛猛、快速不常見於大自然,有也並非持久。正如地震、洪水。發生於瞬間而不持久。
長久之道在於柔弱與緩慢。
柔弱的道,包含、支持著萬物,卻也顯現其剛強。
有無混融於一體。有生於無,無融於有。陽光灑落一切而無形,無形之間滋養萬物。給予即是獲得,強求即是失去。
道生一,一生二。無極生太極,太極分兩儀。
該與不該皆為執著,應該和不應該都屬強求。
道蘊藏於自由之中。
自由之所以甜美,是因為一定程度的不自由。是因為不自由的痛苦,所以才有自由的快樂。
如果太過自由,反而需要不自由作為平衡。這就是為什麼開放世界的遊戲總是需要主線任務。這就像上班族因時間不夠自由而感到不快樂,但時間太過自由反而是自由工作者的挑戰。
道蘊藏於情緒之中。
快樂與痛苦是一體兩面,幸福與憂愁是一體兩面。從不快樂變得沒那麼不快樂,即是快樂。從快樂變得沒那麼快樂,即是不快樂。
如果人生只剩下快樂,就不會感受到快樂。如果生活只剩下悲傷,就沒有所謂的悲傷。我們悲傷,是因為記得快樂的感受;我們快樂,是因為知道悲傷多難受。
要讓自己不至於處在痛苦之中,就要了解痛苦和快樂本為同源。快樂與痛苦相生相應,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快樂與痛苦是陰陽兩端,唯有比例平衡才能使整體和諧。
若快樂多於痛苦,則樂極生悲。若痛苦多於快樂,則生無可戀。
那麼當陰陽失調的時候,究竟該如何自處?
就是無為。
為無為,則無不治。外不僅治國,內也能治心。
為什麼要為無為?
陰陽失調意味著情緒失衡,通常使人困擾的是痛苦多於快樂。
當痛苦多於快樂,我們會急於擺脫當下痛苦的狀態。我們告訴自己要變的快樂、不要讓別人擔心,要變的開心、不要影響到別人,要更加正能量、拒絕負能量。然而這即是「有為」,即是刻意作為。本來處在痛苦,卻刻意強求自己轉換成快樂來擺脫痛苦,結果往往是更加痛苦。到頭來,讓我們脫離悲傷的、不致於痛苦的,是自然的時間流逝。在自然時間流逝裡,沒有刻意作為,而是無為。
無為,即是順應自然,依循自然法則。
avatar-img
2會員
9內容數
在這裡,一起遇見真實的自己。(或是讓自己崩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翰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要努力好好生活 卻在太努力之後忘記怎麼好好生活
你想要安樂死嗎?我非常想要。
我沒有華麗的文字 也沒有溫柔的語調
拔智齒的關係,連續請假休息好幾天之後,自己一個人在週六下午到河濱公園散步。 大概是太久沒出門,反射在基隆河上的點點陽光很是刺眼。我沿著美提疏散門往大直橋下的方向,用看起來像是在復健一樣的速度慢慢地走。 有用著各種方式的人們經過我身旁,有跑步、腳踏車、滑板(好想玩滑板)、電動滑板以及電動滑板車,大家都
我是一名外送員。 雖然不是甚麼人人稱羨的職業,有時甚至會被某些特定的人物或團體批評。不過以我個人而言,能夠在交貨的時候聽見人們對我說的那一聲謝謝,或許就足夠了。
「啊,好想喝飲料啊。」只不過是這樣極普通的心情而已噢,卻沒有辦法說做就做。 即使只是一個微小的願望,卻也得要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實現,想要輕鬆的話就得承擔某些後果才能達成。
想要努力好好生活 卻在太努力之後忘記怎麼好好生活
你想要安樂死嗎?我非常想要。
我沒有華麗的文字 也沒有溫柔的語調
拔智齒的關係,連續請假休息好幾天之後,自己一個人在週六下午到河濱公園散步。 大概是太久沒出門,反射在基隆河上的點點陽光很是刺眼。我沿著美提疏散門往大直橋下的方向,用看起來像是在復健一樣的速度慢慢地走。 有用著各種方式的人們經過我身旁,有跑步、腳踏車、滑板(好想玩滑板)、電動滑板以及電動滑板車,大家都
我是一名外送員。 雖然不是甚麼人人稱羨的職業,有時甚至會被某些特定的人物或團體批評。不過以我個人而言,能夠在交貨的時候聽見人們對我說的那一聲謝謝,或許就足夠了。
「啊,好想喝飲料啊。」只不過是這樣極普通的心情而已噢,卻沒有辦法說做就做。 即使只是一個微小的願望,卻也得要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實現,想要輕鬆的話就得承擔某些後果才能達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苦從何來? 愛別離苦,得不到苦,生病苦,欲求苦,得到後失去苦,比較的人生苦。 世上種種的苦,纏繞多情的人生,無情多變的生命。說多了好像消極了人生,其實恰恰相反。當一個人對生命有略略的感受時,你必然會知道。為什麼古人說【無欲則剛】,佛經更提醒著我們,【心無罣礙,無有恐怖】。在你每一個感恩的當下,每
Thumbnail
如何順其自然的改變現狀? 我不喜歡的現實, 就不要接受好了。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痛苦,是心智的「幻想」。真愛,真正的喜悅,並不會產生痛苦。
Thumbnail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Thumbnail
每個人都嚮往美好與幸福,徘斥噩運與不幸,所以花很多精力追求幸福,也花很多精神避免不幸。其實幸福與不幸哪能任由我們隨意二選一,只有用平淡的心去面對生活,認真了解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空,財來財去,時增時減,最後歸零,能有這樣的體認,就不在乎失去或得到,因為沒有得失心,不會患得患失,用清淨心趨吉避凶。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苦從何來? 愛別離苦,得不到苦,生病苦,欲求苦,得到後失去苦,比較的人生苦。 世上種種的苦,纏繞多情的人生,無情多變的生命。說多了好像消極了人生,其實恰恰相反。當一個人對生命有略略的感受時,你必然會知道。為什麼古人說【無欲則剛】,佛經更提醒著我們,【心無罣礙,無有恐怖】。在你每一個感恩的當下,每
Thumbnail
如何順其自然的改變現狀? 我不喜歡的現實, 就不要接受好了。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痛苦,是心智的「幻想」。真愛,真正的喜悅,並不會產生痛苦。
Thumbnail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Thumbnail
每個人都嚮往美好與幸福,徘斥噩運與不幸,所以花很多精力追求幸福,也花很多精神避免不幸。其實幸福與不幸哪能任由我們隨意二選一,只有用平淡的心去面對生活,認真了解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空,財來財去,時增時減,最後歸零,能有這樣的體認,就不在乎失去或得到,因為沒有得失心,不會患得患失,用清淨心趨吉避凶。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