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甜與權力:糖──改變世界體系運轉的關鍵樞紐》閱讀筆記

作者:西敏司 閱讀評分: 3.5 / 5

💡前言

  糖在今日已是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但在四、五個世紀以前卻不是如此。當時,糖還只是稀缺品或上層社會的奢侈品。後來才逐漸流入一般民眾家用。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本書討論的正是這個過程,內容圍繞糖與生產、消費、階級和權力等面向展開探索。主要問題包括:糖的市場運作中,權力如何構成,利益如何移轉?糖是如何與為何能夠在歐洲社會取得重要地位?對於不熟悉糖的群體,糖又是如何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於糖的需求,是在什麼條件下持續增加?

📌糖與生產

  糖業生產建立於殖民體制與奴隸制。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的貴族王室與資本家開始在中南美洲殖民地建立種植園,並引進奴隸為其工作,生產大量蔗糖運回本國出售。同時,殖民國政府也意識到糖業有利可圖,並利用金錢或政策為資本家經營種植園提供條件。其經費往往由納稅人民買單,但利潤只集中在一小撮資本家與政府高層官員。
  作者也透過這點提醒我們,政治與經濟不可分割,種植園一開始就是立基於國家與資本家的相互搭配。這些種植園主對政府與國會的決策,一直帶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他們堅決抵制廢除奴隸制度,因為他們還得利用奴隸制度為他們帶來高額利潤。而這些利潤又再進一步為殖民國的資產階級提供養分,並使其朝向資本主義化邁進。其後,當殖民國的工業與資本主義逐漸興起,出現了大量勞動階級。而他們的飲食需求,也逐漸擴大了糖的市場,因此糖的生產也持續增加。

📌糖與消費

  起初,糖還只是稀有品或奢侈品,只有貴族王室或上層社會可獲得。在飲食方面,糖添增了食物的豐富性,同時也具有調節身體的療效。而從社會層面來看,糖也被貴族王室或上層社會作為某種展示,以炫耀彰顯其權勢、財富及地位,例如:糖雕、糖製軍艦。糖不只有飲食的用途,也帶有社會地位的象徵意義。
  其後,隨著工業化發展、社會結構、勞動體制與生活型態的轉變,也影響不同群體的飲食取向。原先不曾接觸糖的中下階層,也逐漸開始使用糖。
  在十八世紀前後,茶、麵包可能是貧困的工人階級最低限度的飲食。而糖、果醬的使用,則是搭配前項飲食,作為甜味劑調節及熱量的補充。茶、麵包的製作也省下燃料費用和時間,這也是貧窮、工作忙碌的工人階級家庭的考量。
  十九世紀前後,工業迅速擴張,男性工人負擔體力勞動,需要肉類補充營養。但貧窮家庭不一定全家都吃得到肉,因此家中女性與小孩,則是食用茶、麵包搭配糖、果醬等作為熱量補充。工廠的工作型態與休息時間,也使工人講求快速飲食,因此工廠引入茶、咖啡、可可、餅乾搭配糖使用,讓工人能夠提神並快速攝取熱量,進而更好地努力工作。

📌糖、階級與權力

  本書對飲食的探討不侷限飲食本身,更提醒我們飲食與權力的關係。作者對此特別指出,上層社會不只會佔有或壟斷糖,更透過施予、分配和運用糖,來操控中下層群體,進而再一步提升並穩固自身社會地位。作者將這樣的情形概括為「擴大化」與「強化」。
  原先,資產階級陣營對糖的意見較為保守,主張壟斷糖的取得管道,禁止中下階層效仿他們食用糖,以確保自身的社會地位。
  然而歐洲工業化以來,需要大量勞動力。有部分資產階級開始注意到勞動階級對糖的需求,例如快速飲食、補充熱量。因此,他們主張應該擴大糖的消費市場。隨著糖價下修、低價出售,許多工人階級家庭也能夠取得。糖的市場由此也不斷擴大。
  同時,對資產階級來說,向勞動階級出售糖及其搭配的飲食,不僅能夠使勞動階級的體力得到調節,也能變相降低複製或維持勞動力的成本。簡單來說,資產階級藉此來緩解勞動階級的疲勞和壓力,從而讓後者在補充能量後,可以更賣力地為其工作,並創造更多的生產量。糖在此也成了協助資產階級統治的手段。
於是,資產階級透過糖的生產與販售賺取高額利潤,利潤再轉化為資本,並可再投入其他工商業的開發。這一切讓資產階級的資本得以不斷增長,並使其權力與地位能夠加以提升,最後達到強化資產階級統治的效用。

⚡小結

  總體來說,本書透過歷史與階級統治權力等面向,揭示飲食背後的運作機制。糖,一個日常飲食用料,事實上牽涉帝國主義殖民、資產階級內部的市場鬥爭,生產場域與消費場域運作的對應和交會。在方法或視角上,本書為我們提供參考借鏡。作者關於社會條件、工作與生活型態如何影響人們飲食習慣的討論,也再次提醒我們,我們習以為常的傾向或偏好,往往與社會條件息息相關。
  然而隨著今日社會階層日漸分化,不同階級階層對糖的使用,可能也再衍生出不同的意義。例如,我們今日點飲料時,不同群體選擇的可能是全糖、半糖或無糖。而這些不同階級階層群體對糖的需求,與他們工作與生活型態之間具有什麼樣的關係?糖在此又對他們提供了什麼樣的用途?資產階級在其中又如何維繫他們自身的地位與權力?這些或許是可以再延伸探討的問題,正如作者所說,當我們開始瞭解日常生活背後的權力機制運作,我們也就能對自己與歷史社會的關係有更多的認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