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耐震補強鉛心橡膠支承概述(設計原理)

橋梁耐震補強鉛心橡膠支承概述(設計原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篇文章有談到很淺的地震力觀念。

我在〈橋梁耐震補強概述(施工及計算細節詳連結)〉這篇文章有提到:

橋梁支承系統改良的作法是,原來橋柱上的盤式支承更換為「鉛心橡膠支承」,屬於隔震的做法,這個做法可以降低地震力,下構有機會不用補強

隔震:結構底部透過隔震機制與地表隔開,間接增加阻尼比;
減震:結構物外加阻尼,底部未與地表隔開。

在開始說明鉛心橡膠支承隔震機制前,先來說明一些簡單的「結構動力」觀念:

地震力的力平衡公式:F=ma+cv+kx=p(t)。

  • m:結構質量。
  • a:結構加速度。
  • c:結構阻尼。
  • v:結構速度。
  • k:結構彈簧。
  • x:結構位移。
  • p(t):地表加速度造成的力量,隨時間改變。
  • 週期:結構物來回擺盪一次所需要的時間。

地表加速度傳遞路徑:地表->墩柱->橋梁->墩柱->地表

上面說的「結構」指的是橋梁結構,因質量多集中於橋梁處,所以地震力大多是由橋梁結構造成,又因鉛心支承將原本的橋隔成2個結構,所以探討阻尼比及週期對地震力影響時,可以暫且忽略墩柱結構。

當地表加速度傳到橋梁時,會造成主要地震力,然後回傳到墩柱。

阻尼比:結構阻尼/臨界阻尼

一般都假設阻尼比為5%,阻尼比>1為過阻尼,會造成位移無法收斂。

經過公式推導,地震力會隨「阻尼比」及「週期」增加而降低(圖1)。

圖1 隔震設計原理

圖1 隔震設計原理







原本橋柱上是盤式支承的情形下,可以將橋梁及墩柱視為一個結構物換成鉛心支承後因為橋梁及墩柱開始有了相對位移,所以拆成了兩個結構物

所以其實是拿原本盤式支承的橋梁墩柱結構鉛心支承橋梁結構來比,地震力會隨「阻尼比」及「週期」增加而降低。(橋墩質量較小,地震力忽略不計為前提)

因鉛心支承有非彈性消能機制(挫曲消能),所以地表加速度通過鉛心支承後,一定會被消能,間接造成橋梁「阻尼比」及「週期」增加,於是盤式支承換成鉛心支承後,能降低地震力的原理就說明清楚了


鉛心支承消能的能量大小在於遲滯迴圈的大小,透過實驗反覆加載(超過線彈性範圍),可以得到遲滯迴圈(圖2)

圖2 遲滯迴圈

圖2 遲滯迴圈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第九章及《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第七章,都有說明鉛心支承設計原理,大致上就是先假定一個設計位移及週期,透過迭代的方式求解,實際計算方式太艱澀,所以就不再贅述

因為位移會影響週期,周期也會影響位移,所以要用迭代的方式求解

至於如何配置構件才能讓圖2中的k1,k2,keff達到設計值,這個就是製造商的商業機密了,我猜是用試誤法得到的


鉛心支承的構造大概有、鋼板、橡膠墊以及其他固定件(圖3)

圖3 鉛心橡膠支承構造圖

圖3 鉛心橡膠支承構造圖






構件的功能如下:

  • 鉛心:主要結構物,抗剪能力強,受側向地震力造成角變形,利用挫曲行為消能,組成遲滯迴圈,一個鉛心橡膠支承通常有好幾個鉛心
  • 鋼片:因鉛心承重能力差,受軸力會造成挫曲及膨脹,所以要用鋼片套住束制,並代替鉛心承重
  • 橡膠墊:鋼片會與鉛心一起位移,造成鋼片間相對位移,所以鋼片與鋼片之間會放置橡膠墊,減少磨耗

鉛心橡膠支承僅由幾個簡單的構件配成設計提供的參數,要如何配置才能達到需求就是製造商的機密了


如果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請按下愛心、追蹤作者、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是有相關經驗,都歡迎你在下方的留言區發表意見


avatar-img
破除職場迷思及提升個人價值
102會員
242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專門寫給剛進入職場的新人看的,剛進入職場懵懵懂懂的,搞不清楚該學習那些技能嗎?是不是常常跟同事相處不順利?常常無法達到主管的期待?沒關係,這個專題都有解答。 你可以在這個沙龍發文討論以及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到了花蓮,上禮拜大地震的時候,我正剛好出門買咖啡跟早餐準備上班。 當我在7-11買咖啡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在搖晃。起初以為沒有很大,幾秒之後感覺不太對勁,就趕快跑到馬路上面,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這麼大的地震。本來以為花蓮的地震都那麼大,因為從以前唸書的時候就知道東部是地震帶。但我看到
這次剛好藉由大直建案導致鄰房地基掏空案件,來介紹擋土支撐的一些專業原理。 土木業與地下室開挖主要的技師證照有三種:土木技師、大地技師、結構技師,三種證照的技師對於開挖的力學原理都有涉略,土木技師比較擅長的是施工品質的管理、大地技師比較擅長的是土壤的性質以及擋土支撐的配置,結構技師比較擅長的結構物的
這篇來詳細介紹AC的施工細節,包括駐廠以及現場施工的要點。 也是彙整我在園區開發的一些施工經驗。 AC用粒徑分布可以區分成粗級配、密級配以及開放級配,其他還有改質型瀝青混凝土,目前對粗級配以及密級配比較熟悉,開放級配用在高速公路的摩擦面層。 AC與RC一樣品管都有分廠內以及現場施工,如果契約要求人員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到了花蓮,上禮拜大地震的時候,我正剛好出門買咖啡跟早餐準備上班。 當我在7-11買咖啡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在搖晃。起初以為沒有很大,幾秒之後感覺不太對勁,就趕快跑到馬路上面,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這麼大的地震。本來以為花蓮的地震都那麼大,因為從以前唸書的時候就知道東部是地震帶。但我看到
這次剛好藉由大直建案導致鄰房地基掏空案件,來介紹擋土支撐的一些專業原理。 土木業與地下室開挖主要的技師證照有三種:土木技師、大地技師、結構技師,三種證照的技師對於開挖的力學原理都有涉略,土木技師比較擅長的是施工品質的管理、大地技師比較擅長的是土壤的性質以及擋土支撐的配置,結構技師比較擅長的結構物的
這篇來詳細介紹AC的施工細節,包括駐廠以及現場施工的要點。 也是彙整我在園區開發的一些施工經驗。 AC用粒徑分布可以區分成粗級配、密級配以及開放級配,其他還有改質型瀝青混凝土,目前對粗級配以及密級配比較熟悉,開放級配用在高速公路的摩擦面層。 AC與RC一樣品管都有分廠內以及現場施工,如果契約要求人員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