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2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按照自己所處的維度,去決定人們的模樣.

我們不會去看人事物本來真正的面目
而是按造自己所處的維度去決定他們的模樣.
試著回想一下
我們平日處在不同的情緒時
看待身旁事人事物的感覺...
當你處在愉悅放鬆的狀態
這時別人對你提出的善意提醒
你感受到的較多是被在乎、關心的
甚至感謝對方鼓起勇氣告訴你
使你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反之
當你處於壓力緊張、不自信時
來自外部的善意提醒
可能被解讀成否定與羞辱
甚至熱情的分享
也會被看作比較或別有居心..
此時是我們檢視自己維度的好機會
試著帶入任何狀況
譬如
對於週遭釋放的訊息
與目前的境遇
你/妳大多傾向如何解讀呢?
想像若將時間軸拉長3、5年
甚至10年
已成為理想的自己
再回頭看看現在呢?
按照你對自己的期許與藍圖
感受也許完全不同
記得
你擁有想法與狀態的主導權
那也是你過去、現在、未來
的維度所在.
We don’t see things as they are , we see them as we ar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