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失去了探照、覺察自己內心狀態的能力了呢?
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將重心都放在外在
人生只為了某種人事物而活
而沒有真正追求自我內部想要的一切?
由於我們會經由時間洗煉而社會化的形塑、活成我們想像當中操演的那個美好理想的樣子
於是往往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外在的環境
包含大眾如何看待、接收、評價自己各種向度的好感指數與評比
讓自己壓力越來越大、大到無法負荷喘息
在外面的思想、行為每分每秒都要十分注重、注意
只為了符合、服膺大眾的期待與他們所能接受的面貌
不一定是指自己臉皮薄
抑或怕丟臉、難堪、尷尬等等正常人都會表現出來的反應
而是太過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
於是矯揉造作的包裝、搬演用另外一個角色、人物套入自我的軀殼身體之內
好像隔透著一簾薄紗似的
永遠摸不清、看不透且沒有辦法顯示、表現出自己最真實、赤裸、原始的人格與氣質
因為演的都不是自己
也沒有辦法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時時刻刻小心謹慎、誠惶誠恐地注意週遭的草木移動
任何旁人的指教、建議都是為批評、辱罵
因此為了求得最多人的滿意
不惜抓取許多社會普遍集體的框架、模板般的印象範疇之中看似比較好的那一面
接著試圖體現出來
但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與品味等等因人而異的事物
所以就只能求圓圈交集最多的部分、最大公約數
然後展演出來
但由於那根本就不是自己
所以越演越累
到最後不想再假作下去了
就會要麼掀扯面具
用最真實、不假裝的那一面示人
要麼自暴自棄的認為自己沒有辦法達到社會上共同對己賦予的美好行為與樣態
自卑的認為自己不夠好、就是永遠都不會好
於是性格更為內縮、更不願意將那真實的自體嶄露無遺、毫無保留的呈顯
如果是這樣
就更為可惜、遺憾
但最令人感到扼腕的
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
連自己現在是在演一個角色、還是在做自己都不知道
因為都已經沒有認真的像內探求、找尋、了解、認識自己了
更遑論要去展現自己
並將最完全原始預設的模樣袒露出來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活在自己的世界」不一定只帶有負面的含義
神遊、抽離、幻想等所指
人也可能藉由這階段過程
修整、認識、明晰、梳理自己
讓自己真的成為自己
雖然以哲學的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的「真我」
而且自己也不是從頭到尾就只有一種樣貌形式
而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隨著人事物外部週遭環境的嬗替而抽換
同時也會因為當下的情境而有不同的性格與表現形式
每個人的自己都是千變萬化的
因此「做自己」就不是只能展示一種個性、氣質的態樣
人作為人
應該是立體、多面向多層次的
而且永遠都在探尋自我
整個人生無時無刻都在蛻化、演進、改善、成長
自我沒有固定、沒有設限
就是因為人直到死的那一刻
都在嘗試做自己
而且都不會成功的做到、活成純粹的自己
因為自己永遠都在變
我們永遠都在追逐自我
剛剛好不容易追到了、找到了
並且想要將這個自我展現出來時
自我又跑走了、改變了
所以我們就又必須追求更新的自己
以希冀能繼續做自己
生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生軌跡
不斷循環
但在行走、追尋的進程中
忠於本心、跟隨自己的狀態是關鍵
是找到暫時性的自我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