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馬晴信 (1567~1612) 肥前 (今屬九州西北部) 有馬氏當主,信奉天主教是為「切支丹」 (Cristão) 大名。延續父祖政策大力支持發展南蠻貿易 (Comércio Nanban),與松浦氏、島津氏同列為派遣最多次朱印船 (navio de selo vermelho) 貿易的大名 (dáimio)。
1571年有馬晴信因兄長義純早逝而繼位,此時有馬氏外有龍造寺氏 (Clã Ryūzōji) 強敵壓境,內有領地豪族時服時叛,內外交迫時局頗為艱辛,不得不對龍造寺氏採取臣服從屬的低姿態。直到1584年因與島津氏 (Clã Simatsu) 結盟,而於沖田輟之戰 (Batalha de Okitanawate) 大破龍造寺軍,方才轉危為安。但在三年後面對豐臣秀吉 (Toyotomi Hideyoshi) 發動九州征伐時,晴信及時捨棄與島津氏之同盟轉投豐臣氏,因而獲得秀吉的「本領安堵」。
原本對天主教持反對態度的有馬晴信,還曾迫害過天主教徒,後因受義大利傳教士范禮安 (Alessandro Valignano) 多方幫助,最終決定受洗成為天主教徒,教名為Don Protásio,此後大力支持傳教事業,於領地內多方建設教堂與神學院。
最傳頌後世的即為與大友宗麟、叔父大村純忠合作組成「天正遣歐使節團」(Embaixada Tensho)。成員為四位日本青少年天主教徒,1582年航經澳門 (Macau)、麻六甲 (Malacca)、果阿 (Goa)、好望角 (Cabo da Boa Esperança) 至里斯本 (Lisboa),先後拜謁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 (Filipe II) 與教皇格利高里十三世 (Gregório XIII),在義大利、西班牙與葡萄牙大受歡迎。
1587年起儘管秀吉頒布《伴天連追放令》(註:伴天連為葡語Padre音譯,意為神父;追放意為放逐。內容為停止傳教事業,驅逐天主教傳教士並將傳教與貿易嚴格區分管制,同時也開始對天主教徒施壓迫其放棄信仰),晴信仍私下庇護許多天主教徒。
1590年代文祿‧慶長之役 (Guerra Imjin) 期間,有馬晴信率軍同小西行長部進攻。1600年關原會戰 (Batalha de Sekigahara) 爆發時,晴信起初站在西軍一邊,但留在自身領地未派軍參戰;一得知戰況轉而對東軍有利時,晴信立刻轉投東軍,甚至進攻小西行長的居城宇土城,戰後因此「功績」而成功保存領地,開創有馬氏島原藩。
十七世紀初晴信善用江戶幕府特許的朱印狀,發展朱印船貿易遍及台灣、澳門、占城 (Vietnã)、暹羅 (Tailândia) 等地,為有馬氏迅速累積大量財富,其在幕府中之聲勢地位也因此扶搖直上,1609年為建設發展對明貿易據點,受家康之命以「探勘」為名派軍至台灣,不過並未實質佔領任何地方。
朱印船 (navio de selo vermelho)
1609年晴信派至占城發展貿易的家臣們停泊於澳門時,與澳門市民發生衝突,家臣與船員共48人不幸於衝突中被殺,隔年當葡萄牙艦隊司令 André Pessoa 率人至長崎,欲轉往駿府向德川家康解釋原委時,作為報復,晴信憤而發兵包圍並登上停泊於長崎港內的葡萄牙商船慈悲聖母號 (Nossa Senhora da Graça),司令司令 André Pessoa 眼見大批日本武士已經蜂擁上船,不得不下令將彈藥庫放火,連人帶船全部炸沉。晴信並以此向幕府邀功,是為「慈悲聖母號事件」(Incidente da Nossa Senhora da Graça)。
這幅屏風描繪葡萄牙的克拉克帆船 (Carraca) 及靠近中的日本木筏 (jangada)
此後為討回有馬氏先前領土,還暗中向幕府老中本多正純之家臣岡本大八行賄。後來此事與晴信作為切支丹大名暗中庇護天主教徒的事一併東窗事發,最終晴信被判流放甲斐且令其自裁,享年四十五歲。值得一提的是,因晴信長年庇護天主教徒一事被揭發,導致幕府強力取締島原半島 (Península de Shimabara) 地區的天主教徒,埋下日後「島原之亂」(Rebelião de Shimabara) 的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