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看完電影|愚行錄

    2021/01/15
    有些電影是這樣的,看完覺得自己好像沒看幾場戲,結果是一齣兩個小時的電影──並結束的很突然──縱然結束前有心理準備可是仍然沒有心理準備,因為好像故事還沒開始。台灣的電視電影大多是這樣子的東西,或許是所鬆散結構。​
    看完《愚行錄》,我在想《愚行錄》是這樣的電影嗎?但是看的時候,有不斷覺得,希望是在電影院裡面看,然後一邊在想,會讓你想要在電影院看的電影,才是值得你去電影院看的電影,所以是成功的電影。為什麼我現在看的時候,會希望在電影院看?​ 因為我覺得這支片子很「大」,我需要一個「準備好的環境」來幫助我看、專注嗎?但是看電影之前,覺得現在可以來做這件事、適合來做這件事,才心滿意足的開始看,所以也是「準備好的環境」。結果一邊看一邊感到自己的觀影現場沒有那麼適合...... 不夠空曠?不夠寂寥?換句話說是無法入戲?沒有看懂嗎?
    看之前,很期待看這部片,雖然它的片名好不吸引。但是看簡介感覺是一部很「恰到好處」的電影──很電影的電影。加上演員是滿島光、妻夫木聰。儘管對這兩人沒有特別喜歡,有看過這兩個人的戲劇所以有舊有的印象、形象,能夠被推翻,能夠有新的認識,這樣很好。​
    一直記得之前坂元裕二劇本書出版的時候,出版社的宣傳文中有段節錄的內文說到坂元裕二很喜歡滿島光;形容她「是個會把括號演出來的人」
    所以今天看電影也一直在想這句話,在想眼前的滿島光演出了什麼括號。​
    §
    我的觀影感覺,覺得這部電影沒那麼好,沒有預期的飽滿。但是不像電視電影一樣鬆散,排除了這項感覺。我想是因為《愚行錄》同時在講兩個故事。而且其中一邊很不單純,出現太多人名、回憶片段,所以非常豐盛。觀眾來不及理解就繼續講下去,於是接收到眼前有許多事情還沒理解,很自然覺得它在講一個複雜的故事,然後等著它「最後水落石出」。​
    一邊看,一邊理解故事線,故事線直到最後才完整,但最後真的有「水落石出」嗎?它「不講」的東西太多了,暗示太多了,所以沒有那種韻味。不像愛情電影看到兩個人沒在一起反而增添味道──是因為觀眾已經理解故事,才可以更理解──被「沒有說出來的東西」「完整」。​
    今天看這部電影並不覺得我是理解的,所以它沒說出來的東西,與刻意的暗示,讓我看到最後有點失望跟不耐。我覺得這是一部好的電影題材,但是沒有被講好,所以可惜。很希望看完的感覺是非常心滿意足的就像點開來看的時候一樣。​
    它「暗示」的實在太多了,所以整個觀影過程所露出的銳利的、偏激的、有意思的角,通通被收了回去。故事沒有在結尾進入高潮──沒有收尾。「收尾」不是要多壯烈,經常很安靜以自然而然的方式偷偷摸摸,讓觀眾後知後覺。​
    後知後覺是一個很可怕的感受。但是事物的表面得要正常的運轉,才有一體兩面能後知後覺。《愚行錄》的表面根本不正常的運轉,許多場戲在表面就已經隱晦、曖昧、刻意暗示而不表演「人之常情」,所以很虛(當然這是事後感覺,當下你不會多想只會相信你看見東西)。加上敘事的路徑碎斷,跳來跳去。這也不是多大的問題甚至不是個問題,假如有被收尾的話。而且跳動的敘事還可以打破時間軸,照理來說是電影助力。​
    但是沒有感覺劇情的「收尾」所以碎斷就仍然碎斷,影響觀影。縱然能知道故事裡面一共發生了什麼行為,但我不知道「人情」,於是沒有意義。電影在行徑間一直誘導你故事的方向,事後知道它在誘導你,可是同時知道那是多餘的,所以根本無聊也無味;這種後知後覺也沒有意義。因此想要知道時間軸,想要用最保守的角度從時間軸來瞭解故事。​
    最後跑字幕的時候,知道《愚行錄》改編自同名小說,竟鬆一口氣覺得還好有出小說,如果我真的有心想瞭解這個故事,還有人可以幫我揭曉答案。​
    關鍵字是虐童、滅門、性侵、競爭、媒體........的家庭故事/「人性黑暗」故事,總有它的邏輯會打包觀眾。「邏輯」不是既有的倫理道德,所以不會廉價跟乏味跟虛偽......但是我所感受到的,姑且稱為「虛偽」,是一種沒有感到「切實際」的感覺,沒有感受到東西被「散發」出來。​
    想放張劇照,找了一下,不知道想要找哪一張照片哪一幕,表達我心中的這部電影。可能我真的沒有被觸動。但是電影總是「切實際」的切合它的宇宙,只會是觀眾狀況外不切實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客廳 充斥沒深度的觀影reaction 會寫日記不會寫影評 作為電視婦女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