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索爾尼卡〉 畢卡索逝世50週年之際 (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第一次聽到〈索爾尼卡〉這件作品,是1989年高中社團做校刊訪問美術老師時聽到,現在想起來那應該是第一次訪問藝術家。當時只是有個印象是戰爭畫,但是看到是抽象畫,並沒有再繼續追索。最近因為畢卡索逝世50週年的一個專案,再次接觸到這幅畫,才又重拾這幅畫的內容與背景。
真正第一次看到畢卡索的原作,是在東京的一個素描展,主要的主題是一系列牛頭怪跟神話內容,回想起來應該是畢卡索1930年代在面對自己內在慾望與生活混亂的矛盾時期。那些主題對我當時而言,還是像高中時的抽象一樣陌生,但是線條的生動與靈巧熟練,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那個階段為止,畢卡索對我還只是個想畫什麼就能畫什麼的人。然而他那些主題我並沒有興趣,而且不知道對作者的意義。
〈格爾尼卡〉的歷史背景
西班牙內戰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哨戰。內戰開始的1936年,畢卡索已經是個在巴黎鼎鼎有名的國際藝術家,但他的家鄉西班牙,正因種種國際情勢與政治內部矛盾處於水深火熱。新共和政府改革失敗讓舊勢力的軍人與宗教人士有機可趁,左右翼分子互相攻擊走向武裝鬥爭,右翼獨裁者佛朗哥為首的舊勢力,引進想分散中歐戰事的德國希特勒與義大利墨索里尼,左翼的共和軍則有俄國的支持。與此同時,他個人表面上雖然接受了第二共和政府的邀請擔任普拉朵美術館(Prado Museum)館長,並為1937年在法國主辦的萬國博覽會西班牙館創作新作;但其實在創作與生活上都遇到了瓶頸。
1937年4月26日下午4點,德國納粹派遣43架轟炸機,進入西班牙北部的古城格爾尼卡上空,持續3小時無差別轟炸。古老的小城無預警地成為新世代武器與戰略的實驗場,當天為每週一次的市集,街上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整個城鎮火燒了三天,死傷人數至今都還未完全確定。畢卡索在巴黎得到這個消息時,義憤填膺馬上展開在畫板上的戰鬥,一個半月的期間他完成了五十幾幅的畫稿與素描,並且在巨大的畫布上做了許多版本的修改。在博覽會開幕之後,西班牙館待畢卡索的〈格爾尼卡〉完成後終於開館。展覽結束作品陸續在北歐各國及美國進行巡迴,並為西班牙共和政府募款。直到作品完成44年之後,基於畢卡索的意願「在西班牙人民自由之後格爾尼卡才得以回到西班牙!」,終於於1981年回到西班牙,1992年永久典藏在馬德里新開幕的國立現代美術博物館蘇菲亞王妃藝術中心。重此〈格爾尼卡〉不僅作為一件作品影響著藝術,同時也作為一種政治意義上的態度,啟發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政治與社會文化活動。
失去聖人與救贖的祭壇畫
藝術史上由勝利者與主戰者委託製作的戰爭畫不計其數,但由受苦人民的觀點描寫戰爭殘酷事實,則因近代畫家開始於畫面上展現自由意志才得以見到。簡單說,過去君王委託的戰爭畫,多是「一將功成」的好大喜功場面,直到近代才出現「萬骨枯」的人間煉獄現實。熟悉美術史的畢卡索在描繪〈格爾尼卡〉時,選擇參照了歷來描寫戰爭平民立場的繪畫史名作,同時援引宗教藝術的規模與悲劇場面,巧妙地加深了〈格爾尼卡〉的藝術史上意義的深度與層次。
〈格爾尼卡〉作為可以移動的壁畫形式,尺寸達高349.3 公分,寬 776.6 公分。壁畫的視覺傳達形式由來已久,從古老的人類活動遺址到西方古羅馬時代直到中世紀達到巔峰。尤其在識字率不普及的年代,宗教故事傳達相當倚賴壁畫作為想像力投射的媒介,因此不論在西方的教堂或是東方的寺廟,宗教人物的事蹟都靠著壁畫加以記載流傳,因此往往具有故事性與寓意。畢卡索完成兩倍人身高度、將近八百公分寬的壁畫,還得克服拆解、包裝、移動、搬運重新展開組裝的各種困難,相對於其所欲彰顯的壁畫之公眾敘事性,顯然有其權衡上的周密考量。
西方中世紀祭壇畫的形式與水平橫向構圖,最初是在多片面板上的連畫,中央是耶穌或是聖母,兩邊是聖徒、天使以及畫作贊助人,是一個神降臨人間與人同在的場景。平常折疊收藏起來,在重要的時刻展開,每片面板一位聖人、贊助者平行對稱展開。這樣的構圖也影響了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幾幅重要的畫作,如由梅蒂奇家族贊助波提且(Sandro Botticelli)利完成的〈春〉(Primavera,蛋彩畫/木板,203 cm x 314 cm,1482,現藏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以及〈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蛋彩畫/畫布,278.5 cm x 172.5 cm,1484-1885,現藏於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只是其中繪畫中心的宗教人物成為春神與美神。
〈格爾尼卡〉畫面中的動物與人物,也在高大的平面中橫向展開。但是畫中心受到光電籠罩的不是神或是女神,而是嘶吼扭曲、伸張著四肢企圖站穩腳步的馬,聖人的位置一邊是冷漠的牛面、一邊是舉起火燭的風神與仰望燭火的地神,而贊助者的位置右邊則是朝窗口呼喊身上著火的人,以及失去子女的母親。
19世紀初西班牙畫家哥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受西班牙王室委託,描寫馬德里人民對抗法國拿破崙入侵的勝利。當時哥雅就曾說過:「這場戰爭裡我沒看到什麼英雄」,「我看到暴力、苦難、無助。這裡面沒有英雄主義可言,它根本是無意義的。」哥雅作品〈1808年5月3日〉畫面中平民主角面對著身著制服的士兵,舉起雙手以十字架上殉難者的姿勢,同樣出現在格爾尼卡右側的畫面上;受難者手中隱約的釘痕則出現在格爾尼卡躺下的士兵的手中。左方婦女與身前撒手歸天的孩童,傳承了米開朗基羅〈聖殤〉中,歷史上最著名的母子哀痛圖像符號。
〈格爾尼卡〉繼承了壁畫傳統中的宗教形式,演繹了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卻也在神與人中心信仰失效的戰爭時期中,揭露了神壇的缺神、人的失能以及對人性的質疑。

avatar-img
4會員
22內容數
如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庫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文提到雙年展品牌核心的問題意識或說藝術意志,其實也是個實踐的過程,不是朝向一個既定目標的答案,而實踐的品質大部分有賴於作品的印證。基於這樣的信念,對於展場中持續發展作者創作意志,在此展中可具有標誌意義,我個人而得以加以詮釋的作品,透過此次展出與邀文的機會,嘗試以幾個角度交流分享。
雙年展引人注目的部分往往在光環下標示出的焦點,無論是策展人、主題、參展作家也好,有了雙年展的加持,彷彿獲得當代藝術成就的認同。臺灣的陶藝雙年展2004年一開始只有競賽展,競賽的結果由評審團共同決定:從數千件至數百件的作品當中,投票挑選出百件作品,由於評審們都是業界各領域的專家與學者,即使各自對於美學
西班牙國王菲利浦四世與皇后走進畫室,想去看看正在給著名藝術家維拉斯奎茲畫肖像的五歲女兒瑪格麗特。國王走進畫室後其他人分別讓道,好讓國王夫婦進入室內的最遠處以望向門口,宮廷總管等待的入口處,公主與其他人轉換到畫家所在的位置,一行人向國王夫婦行禮,皇后說:「讓我看看公主今天畫肖像穿了什麼?」旁邊的隨侍者
隨機組構式作品是近年常見的陶藝作品型態,無論是從單元到集合的擴大延展,或是不同元件的組合,考驗作者的詩意與演繹能力,元件與元件組合的構面連結了什麼?企圖引導觀眾前往哪裡?這是看似可以隨機卻是得以窺見功力的部分;或以為可以無需解釋,其實也是最難的難以言說的部分。
創作自述困難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參考別人怎麼寫,然後想像怎樣的調性才像「創作自述」,所以往往無法真實地呈現自己的所思所想。試想,認真看待你創作自述的專業人士,哪一個不是看過上千篇的創作自述?他們難道看不出來一些脈絡?他們甚至能一眼辨識出你自己都不願面對的內在事實。藉此機會真實地面對自己,是最好的策略。
藝術新聞引爆 地方政府聲明 電視實境秀「陶藝來了!」(The Great Pottery Throw Down) Stoke on Trent百年來的多次轉型 雙年展與社區發展 給策展人的情人節禮物 疫情下的網路影音推播效益
上文提到雙年展品牌核心的問題意識或說藝術意志,其實也是個實踐的過程,不是朝向一個既定目標的答案,而實踐的品質大部分有賴於作品的印證。基於這樣的信念,對於展場中持續發展作者創作意志,在此展中可具有標誌意義,我個人而得以加以詮釋的作品,透過此次展出與邀文的機會,嘗試以幾個角度交流分享。
雙年展引人注目的部分往往在光環下標示出的焦點,無論是策展人、主題、參展作家也好,有了雙年展的加持,彷彿獲得當代藝術成就的認同。臺灣的陶藝雙年展2004年一開始只有競賽展,競賽的結果由評審團共同決定:從數千件至數百件的作品當中,投票挑選出百件作品,由於評審們都是業界各領域的專家與學者,即使各自對於美學
西班牙國王菲利浦四世與皇后走進畫室,想去看看正在給著名藝術家維拉斯奎茲畫肖像的五歲女兒瑪格麗特。國王走進畫室後其他人分別讓道,好讓國王夫婦進入室內的最遠處以望向門口,宮廷總管等待的入口處,公主與其他人轉換到畫家所在的位置,一行人向國王夫婦行禮,皇后說:「讓我看看公主今天畫肖像穿了什麼?」旁邊的隨侍者
隨機組構式作品是近年常見的陶藝作品型態,無論是從單元到集合的擴大延展,或是不同元件的組合,考驗作者的詩意與演繹能力,元件與元件組合的構面連結了什麼?企圖引導觀眾前往哪裡?這是看似可以隨機卻是得以窺見功力的部分;或以為可以無需解釋,其實也是最難的難以言說的部分。
創作自述困難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參考別人怎麼寫,然後想像怎樣的調性才像「創作自述」,所以往往無法真實地呈現自己的所思所想。試想,認真看待你創作自述的專業人士,哪一個不是看過上千篇的創作自述?他們難道看不出來一些脈絡?他們甚至能一眼辨識出你自己都不願面對的內在事實。藉此機會真實地面對自己,是最好的策略。
藝術新聞引爆 地方政府聲明 電視實境秀「陶藝來了!」(The Great Pottery Throw Down) Stoke on Trent百年來的多次轉型 雙年展與社區發展 給策展人的情人節禮物 疫情下的網路影音推播效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畢卡索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哭泣的女人",目前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光是這幅畫,就值得從台北搭高鐵南下,一睹真跡。更何況,這個名為(瞬間 --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展覽,精選55件當代經典作品,曾在倫敦泰德現代(Tate Modern)創下最長展期,並被評價為"此生必看的展覽"。  
Thumbnail
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就在巴黎公寓的窗前,德拉克洛瓦親眼目睹這場革命。以往只能從拜倫的詩歌或希臘獨立戰爭的報導中想像戰爭場面的德拉克拉瓦,在這三天的動亂中,將內心產生的複雜感受表現在《自由領導人民》這幅不朽的名畫。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乍看夏卡爾的畫,第一個感覺是彷彿走進夢幻世界。的確,他是第一個作品被稱為「超自然」的畫家。等到多看了幾幅他的畫以後,會發現他的畫中有些東西是常常出現的,例如牛、小提琴、戀人…等。這是其來有自的。 魂牽夢縈的鄉愁 我們先看看夏卡爾的背景。他是猶太人,於 1897
Thumbnail
講到西班牙最知名的建築師,幾乎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高第,句點。就沒有然後了。這也難怪了,最負盛名的他,總是搶盡目光焦點,就像是講到抽象畫派,毫無疑問,畢卡索擁有像是宗師一般的地位,但其實米羅、馬諦斯也都有極出色的作品,像波洛克也靠獨特的滴畫手法而自成一格。
Thumbnail
畢卡索後來回憶說:「在得知卡薩吉瑪斯的死訊後,我開始用藍色作畫。」畢卡索的藍色時期是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從 1901 年持續到 1904 年。他主要運用冷色調的藍色和藍綠色,偶爾加入其他色彩的點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涌現出許多傑出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引領潮流,也對後世的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米開朗基羅是一位全才型的文藝復興大師,他以雕塑、繪畫和建築等多種藝術形式展
今天來張小丸子版的畢卡索, 每週二社大線條協奏曲是我放鬆的好時光。 老師分享了畢卡索的生平, 我真的很不喜歡他這個人呀! 不過他的藝術真的很重要。 我是個俗人, 道德感強, 所以他的情感關係面, 我現場直接說: 「老師!我不喜歡他,從小就不愛 老師:沒關係,我們是
11/10/2014 精疲力盡   畢卡索對我來說,只是個名字。 而且好像還跟某某咖啡廣告有點關連吧。 他究竟畫過什麼?是什麼樣的人? 我其實一無所知。   畢卡索美術館,是個有導遊導覽的行程。 原本以為有導遊的行程,領隊可以輕鬆點的。   美術館限制團體一次只能進入24個人。
Thumbnail
續前篇,繼續來點藝術史的觀察。 樋口裕子在作品集“BABEL: Higuchi Yuko Artworks”中, 向波西(Hieronymus Bosch)和老彼得.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等創作者致敬,將既有圖像的意義轉化,變成是一種對神祕生物的關懷與和平共存。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畢卡索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哭泣的女人",目前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光是這幅畫,就值得從台北搭高鐵南下,一睹真跡。更何況,這個名為(瞬間 --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展覽,精選55件當代經典作品,曾在倫敦泰德現代(Tate Modern)創下最長展期,並被評價為"此生必看的展覽"。  
Thumbnail
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就在巴黎公寓的窗前,德拉克洛瓦親眼目睹這場革命。以往只能從拜倫的詩歌或希臘獨立戰爭的報導中想像戰爭場面的德拉克拉瓦,在這三天的動亂中,將內心產生的複雜感受表現在《自由領導人民》這幅不朽的名畫。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乍看夏卡爾的畫,第一個感覺是彷彿走進夢幻世界。的確,他是第一個作品被稱為「超自然」的畫家。等到多看了幾幅他的畫以後,會發現他的畫中有些東西是常常出現的,例如牛、小提琴、戀人…等。這是其來有自的。 魂牽夢縈的鄉愁 我們先看看夏卡爾的背景。他是猶太人,於 1897
Thumbnail
講到西班牙最知名的建築師,幾乎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高第,句點。就沒有然後了。這也難怪了,最負盛名的他,總是搶盡目光焦點,就像是講到抽象畫派,毫無疑問,畢卡索擁有像是宗師一般的地位,但其實米羅、馬諦斯也都有極出色的作品,像波洛克也靠獨特的滴畫手法而自成一格。
Thumbnail
畢卡索後來回憶說:「在得知卡薩吉瑪斯的死訊後,我開始用藍色作畫。」畢卡索的藍色時期是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從 1901 年持續到 1904 年。他主要運用冷色調的藍色和藍綠色,偶爾加入其他色彩的點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涌現出許多傑出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引領潮流,也對後世的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米開朗基羅是一位全才型的文藝復興大師,他以雕塑、繪畫和建築等多種藝術形式展
今天來張小丸子版的畢卡索, 每週二社大線條協奏曲是我放鬆的好時光。 老師分享了畢卡索的生平, 我真的很不喜歡他這個人呀! 不過他的藝術真的很重要。 我是個俗人, 道德感強, 所以他的情感關係面, 我現場直接說: 「老師!我不喜歡他,從小就不愛 老師:沒關係,我們是
11/10/2014 精疲力盡   畢卡索對我來說,只是個名字。 而且好像還跟某某咖啡廣告有點關連吧。 他究竟畫過什麼?是什麼樣的人? 我其實一無所知。   畢卡索美術館,是個有導遊導覽的行程。 原本以為有導遊的行程,領隊可以輕鬆點的。   美術館限制團體一次只能進入24個人。
Thumbnail
續前篇,繼續來點藝術史的觀察。 樋口裕子在作品集“BABEL: Higuchi Yuko Artworks”中, 向波西(Hieronymus Bosch)和老彼得.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等創作者致敬,將既有圖像的意義轉化,變成是一種對神祕生物的關懷與和平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