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放棄自由,是用既有的去換想要的。沒有人是不自由的,只是多數人,沒有足夠的智慧去選擇。而慾望與自由一直是互相衝突的,那是因為多數人無法掌控自己的慾望,任其恣意生長,最後被其吞沒,成為慾望的奴隸。
其實慾望是生物的本能,為了生存而驅動,然而在現今的社會生存已不再是困難的,更多人追求的是活得好,然而何謂活得好?就在這個分歧點,沒有足夠判斷力的人,從這個分歧點開始被被商人掌控。
現今的社會已經不再是以生存為主要目的,而是追求更高層次的滿足和幸福感。然而,什麼是真正的「活得好」,往往因人而異。有些人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和財富,有些人則更注重心靈層面的成長和與家人朋友的關係。這種主觀性和個人價值觀的差異,讓人們很難達成一致的共識,也很容易受到商業利益的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下,商家們通常會利用人們對「活得好」的追求來營造一種消費主義文化,讓人們對物質和標誌性消費產生強烈的渴望。這種商業行為常常會使得消費者的選擇受到操縱,進而導致更多的浪費和環境破壞。此外,一些商業行為還可能造成社會和經濟不平等現象,進一步加劇人們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感。
財富自由是最近很常被議論的話題,人類的慾望和自由一直是相互牽制的關係。過度的慾望會削弱自由,而過度的自由也會刺激慾望。我們不能否定慾望的存在,因為它是人類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重要的是,學會控制和引導慾望,而不是讓其成為主宰。這需要智慧、自律和自我反省,以便在慾望和自由之間找到平衡點。
人生中,有許多的選擇,有些是明顯的,有些則是隱藏在我們的心中。當面臨選擇時,我們往往想要做出最好的決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遇到種種限制,阻礙我們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這時候,我們往往感到受限,無法自由的做出選擇。
然而,選擇不自由,也是一種自由。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權利自行決定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這並不是逃避責任的理由,而是要承認自己的選擇。當我們選擇了某個選項時,我們必須承擔這個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有時候,我們放棄了選擇的權力,而不是因為沒有選擇,而是因為我們選擇放棄選擇。這時捫心自問,這樣的選擇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心願?放棄選擇,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更何況,我們的生命中充滿著選擇,這些選擇塑造了我們的人生。
選擇不自由,也可以是自由,因為選擇了用部份的自由,去換取了其他的資源,可能是時間,可能是金錢,也或許是幸福!我們在限制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我們掌握自己的時間、資源和能力,以達成自己的目標,這就是自由。在這樣的自由中,我們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無論是事業、家庭、愛情,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風采。
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被任何外部因素所左右。輿論壓力、親情壓力、道德壓力等,都不能成為左右自己選擇的理由。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信念,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