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日劇「家康怎麼辦」,用全新的視角詮釋德川家康的一生。我自己覺得很有趣,這打破了一直以來我對於日本大河劇,似乎略為保守的印象,同時也因為這個視角,產生的有趣內容,引發了觀眾許多不同的省思。
有人用一則「杜鵑不啼,如何使之啼?」的公案,來形容日本戰國三傑迥異的個性:同樣是促使一隻杜鵑啼叫,信長以武嚇之,秀吉以計誘之...家康呢?
「杜鵑不啼,則待之啼」...等待,是德川家康身處亂世之道。
家康從六歲在織田家監控下擔任人質開始,脖子上就像日夜架著一把刀。握刀的人從織田信秀,換成今川義元、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大概到秀吉去世之後,他打敗石田三成,61歲時被冊封將軍為止,脖子上的刀才算真的放下了。
古語道「時勢造英雄」,但現在更常聽到的是: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被風吹起來,很好....但這並不會改變「豬不會飛」這個事實。風要怎麼吹都很難預料了,更別說風停了該怎麼辦呢。
世人喜論家康之謀略,以及他的擅於等待...甚至嘲笑他軟弱,以「烏龜」揶揄之。然而家康厲害的,真的只是等待嗎?
桶狹間之戰,是信長的機會;本能寺之變,是秀吉的機會。
家康的機會,看似還在很遙遠的未來...
在今川陣營時的家康,韜光養晦,以聯姻的方式在今川家取得地位,而能夠參與政事;信長大敗今川家之時,他藉機返回自己的領地,在內憂外患之中,他毅然下定決心:離開今川陣營,與世仇織田家組成同盟,成為信長一統天下的助力。
這一年,家康20歲。
自此以數年時間平定了三河,完成了他的父祖輩以來一直努力的目標。之後更在歷經數次大戰後,攻滅百年武士豪族武田家,獲得信長賜予駿河作為封賞。信長下令屠滅武田一族,他卻趁此秘密收攏、安置武田家的精銳勢力。
這一年,家康40歲。
本能寺之變後,他在天下大亂之際,陸續收服了東海五國。但秀吉的勢力太過強大,他選擇臣服,送出兒子作為人質。為了迫使家康上京公開輸誠,秀吉也祭出各種手段,包含讓他晉升為正三位權中納言,結果是大大的提升了家康在諸大名間的地位,僅次於秀吉與織田信雄。
家康接著幫助秀吉,在平定剩餘的反秀吉勢力上出力甚多,獲得秀吉轉封關東,領地也大幅增加。秀吉逝世前,制定了五大老合議制度,雖然家康為五人之首,但是此制度亦有制衡家康之意,其中前田利家的存在,最為重要。
秀吉在1598年病逝。
這一年,家康56歲。
隔年,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 -- 這個制衡家康最重要的力量,竟也跟著離世了。
秀吉的計畫,終究比不上天意。
風起了,家康的機會來了。
綜觀家康的一生,時機,真的是最重要的嗎?
家康若無才幹與謀略,他很可能根本等不到時機的到來;若他沒有足夠堅強的意志,他可能不會選擇等待,因為有更多的時候他可以選擇孤注一擲。
他或許無法掌控全局,但他在時局推移之中,在如過江之鯽般,戰國無數英雄豪傑的意念、慾望、計謀與生死威脅縱橫交錯的龐大樂章之中,這裡埋一個動機,那裡設一個伏筆...他把握機會,採摘那些偶然流過耳際,能夠為他所用的秀異聲響,來豐富他自己。
他不但不是一個只知等待的烏龜,不是期待風把自己吹起來的豬,反而是以最高規格在做準備,所以能夠在接下來更激烈的政爭中,以龍虎般的帝王姿態勝出,開創接下來數百年的太平盛世....
這樣看來,到底是時機成就了家康,抑或是家康自己堆疊出了時機呢?
⋯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家康是如何等待,那風吹起的那一刻吧。
風不來則已;風若起,豈止虎嘯龍吟!
#どうする家康
#怎麼辦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