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行有余律:從「反智」開始-討論中的方案提出與主客觀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法律及商務知識粉專:四葉有魚-余宗鳴律師
運動話題粉專:余大/烏托邦的運動雜談
「反智」這本書也是之前兩年微醺讀書會參加所看的,但這篇比較不是分享書的內容,而是自己一些延伸的感想。
當時參加讀書會那天,剛好跳出來多年前的動態消息,那時候因為參與反服貿黑箱運動、太陽花學運的義務律師團運作,時常到處跟人論戰,留下一些心得的動態回顧,很湊巧地,那些討論的過程許多跟 「反智 」這本書所要討論的,非常地貼切。
自己現在,有自己的標準來決定是否參與討論,如果一個人的論述除了批評之外,沒有提供「更好且主張可行的解決方案」,那我通常就會跳過。
要批評很簡單,父子騎驢式的批評,或是任意提高不可行的標準,就一定找得出可批評之處,那如果真的有心要完成一個怎樣的可達成的目標,也提出嘗試的方法,那對我來說,才有討論的價值;如果是在團體中,那樣的方案、有沒有將提案者自己也包含在內,還是己願他力的提案,會成為我額外的判斷標準。
跟人討論事情的時候,我從來不說我的結論很客觀,所有的主觀想法說出口都變成一個客觀的事實,所有客觀的事實經過腦中想法的思考跟篩選、編排後,都變成主觀的陳述,我所能做的事告訴你在我腦中作為我結論的依據事實有哪些,以及我是基於怎樣的因素去做思考、篩選跟編排。
而我也不會因為別人結論跟我不一樣就說不理性,因為理性對我來說定義的該是思考的過程而非結論,只要你能夠告訴我你基於哪些事實、哪些邏輯得到結論,縱使結論跟我不同,但只要你的事實跟邏輯對我來說是可以認同的,每個人本來在各種價值觀間,本來就會有不同的取捨。
也因此,有時候我會因為你的結論去問你基於何種事實、邏輯得到的,說到最後也許你還是有你的結論、我還是有我的結論,但當我們共享了事實、邏輯後,我們會逐漸在許多地方取得共識,彼此間的差異也變小,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場非常微型的公民運動。
但如果你只是想要說教式地表示你的結論,而不願讓我對你敘述中所依據的事實跟邏輯去做討論,那我也只能尊重你的意見表示,然後繼續地關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為一個每天都在大量溝通的人,包含透過語言、文字或肢體,這次想分享三個關於溝通跟表達意見的想法:別人不懂我、公開表達意見是為了什麼、邀約上的溝通與時間驗證自我。
當能理解「引薦」容易被人忽略的這兩個層次後,為什麼我們更能引薦給那些跟我們有承諾、,也確實履行定期開會、更新進度以及交流意見的人,應該可以很好理解。而一旦這些引薦,產生正向循環跟回饋後,我們當然會樂於將時間拿去做有把握、又能輕易有成效跟回饋的事情,漸漸地,也就會將有限的時間,做出更多的分配跟排序。
當初導讀這本書的時候,台灣的多數民眾看待台灣這個國家與疫情之間的對抗與互動的視角,又跟現在很不一樣,但要注意的是倖存者偏差這件事情,現在還能對於當初疫情該如何如何發表意見、而且為他人所聽到的人,其實都已經是既定政策下的生存者。
更多想強調的是,我們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的決定到底能不能改變些什麼?有時候可能是顆直接默然掉進湖裡的石頭,有時候也許能激起稍微會讓其他路過者看到的漣漪,而有時候,那撲通的水聲說不定能帶動的共鳴還有頻率,比起你自己想像中的多。在裡面,當一個角色,去體會一個人在一個事件當中的感受,是領略這部片最好的角度。
如果選一個笑傲江湖內的人當你公司的老闆,最好你還是持有員工認股權的公司,你會選誰?如果用這個角度來看,金庸系列當中,那些人經營門派的方式,也讓你覺得他會是個很棒的企業經營者?
這一次的國語日報內容彙整,自己對於幾個主題想特別多分享一下。第一個,少子化、城鄉差距到偏鄉廢校。第二個,台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的建置計畫。第三個,教育政策調整的資源排擠效應。
作為一個每天都在大量溝通的人,包含透過語言、文字或肢體,這次想分享三個關於溝通跟表達意見的想法:別人不懂我、公開表達意見是為了什麼、邀約上的溝通與時間驗證自我。
當能理解「引薦」容易被人忽略的這兩個層次後,為什麼我們更能引薦給那些跟我們有承諾、,也確實履行定期開會、更新進度以及交流意見的人,應該可以很好理解。而一旦這些引薦,產生正向循環跟回饋後,我們當然會樂於將時間拿去做有把握、又能輕易有成效跟回饋的事情,漸漸地,也就會將有限的時間,做出更多的分配跟排序。
當初導讀這本書的時候,台灣的多數民眾看待台灣這個國家與疫情之間的對抗與互動的視角,又跟現在很不一樣,但要注意的是倖存者偏差這件事情,現在還能對於當初疫情該如何如何發表意見、而且為他人所聽到的人,其實都已經是既定政策下的生存者。
更多想強調的是,我們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的決定到底能不能改變些什麼?有時候可能是顆直接默然掉進湖裡的石頭,有時候也許能激起稍微會讓其他路過者看到的漣漪,而有時候,那撲通的水聲說不定能帶動的共鳴還有頻率,比起你自己想像中的多。在裡面,當一個角色,去體會一個人在一個事件當中的感受,是領略這部片最好的角度。
如果選一個笑傲江湖內的人當你公司的老闆,最好你還是持有員工認股權的公司,你會選誰?如果用這個角度來看,金庸系列當中,那些人經營門派的方式,也讓你覺得他會是個很棒的企業經營者?
這一次的國語日報內容彙整,自己對於幾個主題想特別多分享一下。第一個,少子化、城鄉差距到偏鄉廢校。第二個,台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的建置計畫。第三個,教育政策調整的資源排擠效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成功的談判是一種藝術而不是透過壓力與權勢達成目的,談判的基礎是建構在理解對方的需求,找到兩方能夠接納的解決方案,因此談判的重要因素是,會談的準備以及策略的制定。 在優勢談判中列舉了大量的談判案例,讓讀者能夠知道談判策略的理...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我現在極少給別人建議,因為我越來越意識到,每個人形成價值觀的背後都有一套很複雜的系統,三言兩語的傳授給別人,對方也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這些人提出反對意見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參與公共討論,而是為了壓抑與結案一切可能的公共討論,來讓社會保留在當前的狀態。保守主義者對批判思考的一個看似理性的回應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社會/規範/主流價值有問題,你有更好的、可行的與立即的改變方案嗎?」,而它的暴躁版本是「只會批評誰不會?」、「你行你上啊」。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我們都自認自己討論他人是理性客觀的。事實上,都只是在用自己的主觀,去猜想我們根本無法知道的客觀。 而既然是主觀猜想的,那跟八卦造謠又有什麼差別?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只是在八卦別人愛八卦這件事而已。 那麼究竟怎麼做,才算是在有意義的討論價值觀,而非沒營養的八卦呢?
Thumbnail
成功的談判是一種藝術而不是透過壓力與權勢達成目的,談判的基礎是建構在理解對方的需求,找到兩方能夠接納的解決方案,因此談判的重要因素是,會談的準備以及策略的制定。 在優勢談判中列舉了大量的談判案例,讓讀者能夠知道談判策略的理...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我現在極少給別人建議,因為我越來越意識到,每個人形成價值觀的背後都有一套很複雜的系統,三言兩語的傳授給別人,對方也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這些人提出反對意見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參與公共討論,而是為了壓抑與結案一切可能的公共討論,來讓社會保留在當前的狀態。保守主義者對批判思考的一個看似理性的回應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社會/規範/主流價值有問題,你有更好的、可行的與立即的改變方案嗎?」,而它的暴躁版本是「只會批評誰不會?」、「你行你上啊」。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我們都自認自己討論他人是理性客觀的。事實上,都只是在用自己的主觀,去猜想我們根本無法知道的客觀。 而既然是主觀猜想的,那跟八卦造謠又有什麼差別?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只是在八卦別人愛八卦這件事而已。 那麼究竟怎麼做,才算是在有意義的討論價值觀,而非沒營養的八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