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行有余律:從「反智」開始-討論中的方案提出與主客觀

2023/04/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法律及商務知識粉專:四葉有魚-余宗鳴律師
運動話題粉專:余大/烏托邦的運動雜談
「反智」這本書也是之前兩年微醺讀書會參加所看的,但這篇比較不是分享書的內容,而是自己一些延伸的感想。
當時參加讀書會那天,剛好跳出來多年前的動態消息,那時候因為參與反服貿黑箱運動、太陽花學運的義務律師團運作,時常到處跟人論戰,留下一些心得的動態回顧,很湊巧地,那些討論的過程許多跟 「反智 」這本書所要討論的,非常地貼切。
自己現在,有自己的標準來決定是否參與討論,如果一個人的論述除了批評之外,沒有提供「更好且主張可行的解決方案」,那我通常就會跳過。
要批評很簡單,父子騎驢式的批評,或是任意提高不可行的標準,就一定找得出可批評之處,那如果真的有心要完成一個怎樣的可達成的目標,也提出嘗試的方法,那對我來說,才有討論的價值;如果是在團體中,那樣的方案、有沒有將提案者自己也包含在內,還是己願他力的提案,會成為我額外的判斷標準。
跟人討論事情的時候,我從來不說我的結論很客觀,所有的主觀想法說出口都變成一個客觀的事實,所有客觀的事實經過腦中想法的思考跟篩選、編排後,都變成主觀的陳述,我所能做的事告訴你在我腦中作為我結論的依據事實有哪些,以及我是基於怎樣的因素去做思考、篩選跟編排。
而我也不會因為別人結論跟我不一樣就說不理性,因為理性對我來說定義的該是思考的過程而非結論,只要你能夠告訴我你基於哪些事實、哪些邏輯得到結論,縱使結論跟我不同,但只要你的事實跟邏輯對我來說是可以認同的,每個人本來在各種價值觀間,本來就會有不同的取捨。
也因此,有時候我會因為你的結論去問你基於何種事實、邏輯得到的,說到最後也許你還是有你的結論、我還是有我的結論,但當我們共享了事實、邏輯後,我們會逐漸在許多地方取得共識,彼此間的差異也變小,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場非常微型的公民運動。
但如果你只是想要說教式地表示你的結論,而不願讓我對你敘述中所依據的事實跟邏輯去做討論,那我也只能尊重你的意見表示,然後繼續地關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