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3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稅務問題,被恐怖所得稅五雷轟頂

所得稅這一關大概算是我的終極魔王了

今年3月以後就切斷了主動收入,繳完今年的所得稅後,想必明年的所得稅應該會繳得輕鬆吧。先找去年的繳稅紀錄,發現去年繳了31.X萬,因為信用卡有提供12期0利率的分期付款,所以從2022/7月開始繳第一期(因去年可以拖到6月才申報),要到今年的六月才能繳清。

想不到今年還有小魔王

這是個意外的插曲,就是5月的房屋稅。因為房屋持有者名字有更動(家人間的轉移),而居住者的戶籍完全沒變動,所以當時並沒注意到,自用住宅的部分需要再重新申請,所以今年收到稅單才發現是以非自用住宅的稅率課稅。我剛收到時看到金額還真的吃了一驚,後來才發現忘了重新申請自用住宅這個動作,真的是一個不小心,荷包就瘦了許多。

大魔王登場

回到今年要繳的所得稅,因為2022年持股在除息前幾乎都沒有賣,所以股息的部分也累加進了所得,心想今年可能要繳很多稅就是了。在4/28下午就灌了國稅局綜所稅電子報稅軟體,把資料Load進來後,沒想到稅率竟然衝到30%的區塊,試算一下,不得了,今年要繳上近百萬的稅給國庫。腦子還在暈眩的同時,我就先用網銀查一下我的信用卡額度還有多少?
此時電話突然鈴響了,是銀行理專打電話給我問我今年有沒有信用卡分期繳稅的需求,是的,我都懷疑銀行應該有在遠端監控我的動作,不然怎麼會這麼巧,她們都知道我想幹甚麼?
既然剛好理專來電,我就稍微問一下信用卡額度能不能再幫我提高,免得我發生無法刷卡報稅的窘境,她很快的把我的問題,轉給提高額度的客服處理,大約十分鐘後有位客服先生跟我聯繫,他說報稅的部分是以"專案額度"的方式申請,就是這個"專案額度"只能給報稅使用,其他原有的信用卡額度不含在內,如果單筆刷不到這個專案額度,也不能挪用到原有信用卡的額度。以上是我當時大致上的理解,因為客服講得很快加上我還在暈眩中,沒能一一細問他說的每一條,反正我的重點就是可以刷卡,可以分期,免利息就可以了。另外就是今年沒有分18期的選項,我只能選最長的12期了。

應該要想到的節稅法

事後回想可以合法節稅的方法,應該是要把所有股利所得轉到收入較低者的另一半(老婆的稅率是5%),這樣我的稅率就可以回到20%,這樣一來一往就差了10%,這10%大概就是30~40萬的差別了。股利所得抵減上限是94萬,可抵扣稅8萬,這是以報稅戶為單位(我原先以為是以個人為單位)。
而風險就是你把股票轉到另一半的名下,如果夫妻信任度不足,那損失會更慘重。另外不能轉到子女、或撫養者身上,因為子女、或撫養者的所得也會歸到所得較高的身上,並沒有節稅的效果,而且還得繳上一筆贈與稅。
因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綜合所得總額-配偶各類所得總額-免稅額-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差額)*稅率-累進金額
再來就是可以考慮股票在除息前賣出不領股息,不過風險就是可能有划價損失,以及交易稅、手續費,也不見得划算。如果是本金較大的話,比如2500萬的2%就是50萬了,把上述的價差+稅&相關費用如果大於2%以上的話就會讓虧損擴大(當然反向也可能賺),這也是我當時沒選擇賣出的原因。另外一個方案就是賣掉部分持股,讓股息控制在94萬左右,風險就沒那麼高了,只是當時我沒想到。

備用金護城河的重要性

這多出來要支出的百萬所得稅,的確是在我的意料之外,我原先預估大概是比去年多一些,也許是從31萬增加到40~50萬,但萬萬沒想到,這次要繳的稅,是要繳到一台休旅車等級的稅。
所以說,在退休之後,意外的收入不大可能會發生(因為我也不會去買公益彩券或從事其他投機行為),但意外的支出卻很容易出現,這時候buffer的彈性度就變得很重要了,所以當別人告訴你可以退休的條件是被動收入支出。我覺得最好要多一點餘裕,應該要修正成:被動收入(支出+每年抗通膨需再投資的資金),另外還要有大約2年的生活費(放在定存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雖是如此不盡如人意,不過也還不至於傷到筋骨,沒想到棄業後的兩個月,政府就給我來一場震撼教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