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8|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成功學聖經 |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上)

--左側有條目錨點,建議使用
沒有品格就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 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羅曼•羅雪
"成功學書籍"的刻板印象往往是能提供實質問題解方的文章,像是企業管理方法、人際交涉技巧等針對特定客群特定問題的解答;但在《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史蒂芬•科維(Stephen Richards Covey)認為能使人成功的關較要素在於品格,成功的基礎乃是良好的品格(這也是現代成功學書忽視之處)。
本書將柯維認為的成功習慣分為七大項,前三項為"個人的成功";後三項為"公眾的成功",最後一項則為"不斷更新",使自己能在時代的狂浪上站穩腳跟:
成功的七個習慣
成功的七個習慣
-思維-
〔依賴期〕:把錯誤歸咎於他人,對於自己的存在價值
〔獨立期〕:有一定的責任感,但缺乏群體意識
〔互賴期〕:能夠把自我放大到群體,能夠進行大型任務

主動積極

專注做好你能做到的事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不知道各位在高中時有沒有 和同學起衝突的經驗?若有,你是怎麼想的?(暫停10秒鐘想一下你的感受)
不知道各位在高中時有沒有 聽過其他同學和其他同學起衝突的經驗?若有,你是怎麼想的(暫停10秒鐘想一下你的感受)
------------------------------------------------------------------------------
這兩個問題看似無關,但從回答其實能讓我們清楚--情緒反應對我們的影響
我在高中時,我的一位摯友和同班同學發生了一次大衝突,他當時的反應非常激動,甚至做出了超乎我想像的回應--只因他氣不過對方的冒犯用語。
這個案例其實應該是大家生活中應該都會碰到的小事故,或許是以不同形式的方式呈現,但大家應該都能發現一件事--接收和反應間是有時間差的
------------------------------------------------------------------------------
放心,我不是莊嚴法師要告訴各位平心靜氣,而是想藉著個案例側面描述主動積極的精髓--你的回應不應完全取決於你當下的想法,而是在幾秒後的沈澱(若以本案為例) ,所以我要再重新問各位這個問題:
回想自己在高中的衝突,如果當初給你10秒思考,你會做什麼反應?(思考)
應該感受到差異了吧!在這十秒鐘你的思路能夠更清晰,甚至考慮到衝動行事對自己會有不良的影響,而轉以更溫和的方式處理,而這正是主動積極者會做的事!他們做出對的回應,而選擇對了,影響力就大了。或許如果我的摯友當初沒有進行負面的回應,或許他會因理性的回應而受到班上其他同學的肯定,甚至是那位口出惡言的人!
My advice: 萬事以務實為先、結果為本,遇到困難用正面思考,如同引言所述,接受到的痛苦不可避免,但感受到的苦難是你的選擇!

造成影響,不要被影響
How you think, how the world b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台灣國高中生普遍在使用Instagram時常態性地將重點放在彼此的粉絲數與追蹤數比,比值越大好似社交越成功、朋友越多;甚至為了「漲粉」,而「互宣」(指在彼此的限時動態互相推薦)。
我第一次發現這個奇怪的現象是在一次被要求「回追」的經驗: 當時一位我不認識的隔壁班女生來追蹤我的IG,並發來訊息、要求我回追。 我本以為是新來的朋友,沒想到隔天他就退追我(但並沒有刪除我的追蹤),我當時還以為我做錯了什麼事,嚇得不輕,直到後來連續遇到幾次一樣的事情,我才釋懷。
其實類似的案例在我們日常中屢見不鮮,像是在聚會上收到的一張張名片、餐會中炫耀式地成就分享,都透露了一種人們常見的思維謬誤--將精力聚焦於「關注圈」,而非「影響圈」。
你是不是曾經也把目標設定在「關注圈」上?(好好想想)
關注圈與影響圈概念圖
關注圈: • 範圍大 • 經濟效益低 • 無影響力
影響圈: • 範圍小 • 經濟效益低 • 有影響力
上述的例子都把重點聚焦在:別人怎麼想我、我在別人眼中的價值為何?這些觀念基本的背後含義就是“你怎麼想的我怎麼想的“,如此思考其實你很容易陷於被動,什麼事情都要先想過大家會不會對你的意見反感,進而畏手畏腳,遇事不決。
My advice: 把目光聚焦在你可以真正影響到的區塊,如你現在擁有的朋友、具有回報價值的投資(包含財產性的、,交際性的各式投資),而非別人的看法!

以終為始

從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目標
人生向前看是選擇;向後看是必然
我從小就對我父親一直深信不疑的「算命」這件事很好奇,為什麼算命師簡單的幾句話可以讓他如獲救贖般堅信?為什麼他不願意順從自己內心的方向,寧可聽取建議?
如果各位身邊有親友,或是自己就是如此,不妨想想,WHY?(暫停10秒想一下)
如果你已經思考完畢,接下來我要用另一種方式解釋這個題目:
「小草屋」蔡惠嘉
本圖取自台版與成功有約--由TMBA共同創辦人愛瑞克所著的「內在原力」(神作,推薦大家看)。
假設你的人生是一條河,你現在在圖片中船的位置,想要到右端任一指定地點(先在心中選好),試著從左邊看過去,再試著從右邊看回來。
你會發現,從右邊看回來的速度比左邊看過去的還要快,這是因為你知道你的“目標”在哪裡,所以你能夠推演出“現在到未來的路線
回到開頭所說的“算命說”,當你對於未來感到迷忙,對目標無所適從時,你就會很容易讓他人代替你決定(因為岔路太多,況且你也不知道終點在哪),最後的結果就是「人生不知為何而活
My advice Covey's advice:想像你參與的葬禮,你希望在台下的人如何評價你的一生?稱職的伴侶,值得懷念的同事,或是值得信任的夥伴?你希望在死後留下什麼給這個世界?想一想,這就是你內心最真切渴求的期望。

改寫人生腳本
沒有欄杆的牽牛花抬不起頭;沒有規劃的劇本拍不出佳作
對於唸書(或準備考試),你在國中時期的方法為何?(10秒思考)
對於唸書(或準備考試),你在大學時期的方法為何?(10秒思考)
除了責任感跟時間投入量之外,你應該也有注意到一項很重要的差異--行事曆的安排。國中時期可能用「今日事,今日畢」的想法,把每天老師出在聯絡簿的回家作業搞定(甚至像我一樣有時候都沒寫完XD);但到大學,你可能要「下個月事,這個月畢」,因為事情多了(社交、講座...),你的時間分配就要更細緻了。
人生亦然,但不是藉由時間規劃的方式實現,而是“原則”。這邊的原則除了「當好市民」、「盡量負責」等廣義原則之外,還有“生活重心”的狹義原則摻雜。
------------------------------------------------------------------------------
現在想一想:你有原則嗎?你的生活重心在哪?
我相信你的回答很模糊,甚至難以解釋。例如:我想當一個好爸爸。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你的原則(重心)是圍繞在“家庭“的,但當今天你和一位重要客戶的meeting卡在你和孩子在三個月前約好的球賽,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想:「這單我絕對不能丟了,改天再買一個禮物賠給孩子便是,這樣應該也不失我的原則...吧?」(是嗎你確定???
我並無冒犯這位好爸爸的意思,這樣做其實也不失為最佳解,但我想藉此導出一個大重點:“原則的力量需要具現化”,就像沒有三讀通過的法律沒有效力,沒有寫下來(宣示)的原則很難有推力讓你堅守。
My advice Covey's advice:一樣想像你出席你的葬禮,試想如果你希望被評價為好爸爸,你需要維持怎樣的教育理念、管教方式。這邊給大家我的例子:
在高中時,我曾因為想要博得大範圍的關注圈,而阿諛奉承當時班上大團體的領導者,做出了不少違心之事,像是惡意排擠弱勢學生(我至今仍然為此後悔!)、拒絕敵對團體對我的善意--即使以個人的身份我並沒有和他們結怨,這些經歷使我想成為擁有廣闊視野的人際節點本身。
這些經驗使我統整出了我的人生憲法(Life Constitution):
My Life Constitution

要事第一

管理重要性而非時間
先理事,爾後理時間
叮咚!有人傳訊息給你,但現在是你的個人閱讀時間,請問:你要回覆嗎? (記住你的答案,以及為什麼有這個想法)
想一想,以下四大性質的事物,何者最重要?和者又是你花費最多時間的? (這個思考很重要,各自列舉一項就好)
Covey分類的四大事務性質
------------------------------------------------------------------------------
如果你對重要與急迫間的特性有點不清楚,以下列出幾個特點:
四大事務的特點
------------------------------------------------------------------------------
我猜你應該會覺得"第一類事務"最重要;而"第三類事務"事你花最多時間的。 生活在資訊爆炸且步調快速的現代社會,我想超過80%的人都會如此選擇,但透過這篇文章我想告訴你,"重要和急迫是兩個概念",急迫之事往往是對他人而非對你重要
Covey在本段落提到,把心力聚焦於"第二類事務",才是個人管理之鑰。 第二類事務往往看起來並非迫在眉睫,可以一拖再拖,所以我們常常避重就輕。但在人生中第二類事務往往有引導路徑自我提升之功效,以下列出幾點例子:
  • 建立人際關係
  • 撰寫使命宣言(人生憲法)
  • 規劃長程目標
花費在第二類事務上的時間,短時間內看似毫無回報,但其實在10年、20年後回頭看來,它可能會是你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那你還覺得回訊息很重要嗎?放下手機,趕快去規劃使命宣言吧!
My advice:把一天,或著一周的最後幾個小時空下來,好好思考,你在這周有沒有往自己期待的方向前進了一點點距離?有沒有把時間放在對的地方?

上集-文末統整

本文章摘取了"個人的成功"所具備的三大習慣的精華內容,以實例與問題作為主架構敘述,最後附上我的個人見解,希望大家喜歡!
下一篇我們要來講"公眾的成功",我們常說1+1最好大於2,但是糟糕的合作關係往往會導致多人合力依然無法發揮價值,下一篇就是要告訴大家怎麼脫離負面競爭、創造共好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出版逾30年,銷量超過一億冊,【與成功有約】已經被譽為成功學書籍的鼻祖。作者史蒂芬柯維統整出高效能人士的七大習慣: 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與不斷更新,道出了亙古不變的成功自然法則。如果你對於生活感到困頓、目標不明;或是團體生活不順,我大力推薦看這本書!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