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兩週的文章中,我有提到我在3月份與前男友分手了,然後也因為分手,我又再次踏入交友軟體的世界;
是的,是「再次」踏入,因為我從2014年開始使用交友軟體,斷續使用到這次,已經邁入第十個年頭;
在這9年多的時間中,交友軟體讓我有機會進入4段交往關係,另外也結交到好幾個異性好友,增添許多與男性來往互動的經驗,也擴展了我跟異性相處的可能性;
而除了上述說的前男友與異性好友之外,在與上百名男子交手(?)的過程中,其實也讓我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
就算最後沒有真正和對方交往,也能從曖昧未果的失落中看到自己對於感情的投射,或者省思自己的溝通方式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也因此才有這個系列的產生,希望透過我的經驗,讓大家對於交友軟體不再只有:「要怎麼樣才能追到女生/跟喜歡的男生在一起?」這樣結果論的認知,也可以有內在自我覺察的收穫。
—
今天要分享的是我在使用交友軟體第一年發生的故事,也是我透過交友軟體認識的第一名男友,時間回到2014年的夏天,想當初我24歲…(遠目)
那時候我在交友軟體上認識了就讀警專、正在台北的派出所實習的前男友Ming,他是當時我少得可憐的配對成功的男生裡面,極為珍貴與我聊得來的人;
連續聊了幾天之後,我們先成為臉書好友,接著就是頻繁的在臉書的messenger聊天,連上班時間都不會放過XD
在這樣熱絡的訊息來往大概一個月之後,我們終於相約第一次見面!
記得那時候是夏天,我們先安排了下午去爬象山看風景,晚上再回到信義區吃晚餐,Ming是個細心的金牛座男生,他事前就幫我準備了礦泉水跟毛巾,這點令我非常驚豔;
爬山過程的細節我已經忘記了,但我還記得晚上我們去了一間裝潢蠻漂亮有夜景可以看的義式餐廳,但我穿得休閒而且身上還有爬山的汗臭味,當時內心覺得自己很格格不入XD
但那天我們聊得很多,包含他大學時是就讀師範體系的學校,也有完成實習,但後來選擇去就讀警專的過程等,對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見面後Ming還是持續跟我聊天,並積極想要再跟我見面,我覺得他可能不久之後就會告白了,但這時候我卻陷入猶豫,為什麼呢?
—
那就是我發現,雖然跟Ming聊天相處都很愉快,但我對他卻不像過去面對喜歡的男生,會有緊張、怦然心動的感覺,這讓我很疑惑,我到底有沒有喜歡Ming呢?
我當時詢問了身邊的好友同事,大部分的人都鼓勵我,如果兩個人「聊得來」就可以嘗試和對方交往看看;
再加上Ming放假時曾經到我辦公室探班,當時我很信任的主管兼Mentor和他聊過之後,覺得他是一個人不錯的老實男子;
後來Ming在結束暑假實習、回南部警專上課前向我告白,而我在好友同事的推波助瀾之下,答應和他交往;
—
我們在確認交往之後,立刻呈現分隔南北兩地的遠距離狀態,但這對我來說似乎沒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大部分時候我還是處在一個:「我真的喜歡他嗎?」的困惑中;
後來10月份我生日的時候,他有北上來陪我過生日,接著11月的時候,因為我真的太想搞清楚我到底喜不喜歡Ming,於是決定週末去南部找他玩兩天一夜;
在玩耍的過程中,我們都相處得蠻開心的,但我發現除了牽手之外,我會抗拒他更進一步的肢體接觸(這其實也是一種訊號);
而後晚上跟Ming聊天的時候,我發現了會讓我疑惑自己是否喜歡他的關鍵原因:他身上沒有讓我覺得閃閃發亮進而感到崇拜的特質;
當時再次確認,他在教職工作上受挫,但沒有進行倡議,或勇敢去追求其他理想,而是因為「工作穩定」選擇就讀警專,這樣的選擇對我來說少了吸引力;
但這不是在說他有哪裡不好,或者當警察不好,而完全是我個人選擇的議題,確定了這件事情之後,為了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我回台北不久就向Ming提了分手;
(分手後一個月左右,Ming就跟交友軟體認識的另一個女生交往,兩個人經常在臉書上放閃,後來也順利結婚生小孩了,恭喜他~)
—
說完了故事,接下來就要說說這段關係帶給我的體悟,當時身邊的同事認為既然我跟Ming「聊得來」,就鼓勵我跟他交往看看;
但真的交往之後我才發現,對我來說,「聊得來只是兩個人建立關係的基礎」,是對一個人有好感的源頭,但那還稱不上是喜歡;
對我來說,要能夠進一步喜歡上一個人,還是需要對方身上有讓我欣賞、崇拜的特質,甚至是閃閃發亮的地方(人家都說女人喜歡鑽石XD?)
也因此就如副標題所述:「聊得來只是喜歡的必要條件,而非充要條件。」這讓我對於自己喜歡的對象有更清晰的輪廓。
—
以上,就是我在交友軟體經歷的第一段故事,不知道你看完之後有什麼想法呢?
而雖然我說「聊得來」只是兩個人建立關係的第一步,但其實在交友軟體上要能夠持續跟對方好好聊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這段時間我也累積跟數百名男子以訊息方式聊過天,對於這件事情小有心得,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