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你最害怕的挑戰背後,都隱藏著你生命中想要的成功。」
—
我在上一篇文章分享到,先前當我獨自在日本自助旅行的時候,為了「追富士山」而意外克服害怕的故事;
在那次的經驗中,雖然最後到達的終點非我所預期,但我卻反而發現自己和過去不同的面貌,在克服感到恐懼的過程後,收穫變得勇敢的自己:)
在另一方面我也提到,我曾經擔任社工督導,但在我得知主管隔年想要賦予我額外的繁重工作任務時,我覺得自己身心無法再負荷,因而選擇逃避的經驗。
今天就要來說說這個「克服害怕的失敗經驗」,以及其中帶給我的自我體悟。
—
我當社工的時候是受聘於民間社福機構,然後機構再透過標案的方式,向政府申請相關預算並經營服務方案,在這樣的機制下,代表我會有兩個老闆,一個是機構,一個是政府單位;
也因此我們的日常工作除了要符合政府單位的要求(例如:要有四成的開案率、開案後至少要服務三個月等等)之外,還要滿足機構發展自身業務的期待(例如:在機構宗教性的慶祝活動中獻唱詩歌,而且還要用上班時間去練唱);
而在我當督導的那一年,非常不幸的,我所負責部門的社工流動率非常高,這在保護性業務的領域中(家庭暴力、性侵害)是非常致命的現象;
因為近幾年保護性案件的通報量節節上升,供需已經非常吃緊,另外政府的行政要求也變得更加繁瑣且耗費時間,如果再加上人力不足,那對於留在第一線的社工更是雪上加霜;
而我就是在那個最艱困的時期成為督導的,在真正成為督導前,其實沒有人會真的教你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督導;
因此我除了從零開始學習督導所要負責的工作內容,還有大量的會議跟行政工作,而且因為社工人力不足,我也還是要接個案,也因為人力不足要不斷的花時間去面試、訓練新人(然後我第一個盡心盡力手把手帶大的新人,在到職半年後跟我提出離職QQ)
以上提到的這些工作其實就已經讓我非常喘不過氣、每天都加班,甚至連假日都要自主加班批改社工無止盡的個案紀錄,我頓時覺得我的人生好像只剩下工作。
—
我起初以為,這可能是剛成為主管職前期的陣痛期,但殊不知我發現跟我搭擋、已經當了5年督導的前輩,也是同樣的加班與忙碌,我再度覺得人生無望;
因此我開始思考,這是我想要的人生樣貌嗎?
花了大把時間跟精力在工作上,儘管已經筋疲力盡了,卻無法真的改善什麼,每天過度的運轉卻只能維持部門60分的運作,到了後期我甚至經常躲在辦公室廁所偷哭,不管身心狀態或工作內容長期都處在一種隨時burn out的岌岌可危狀態,極度耗損。
到了年底,我的身心壓力已經讓意志力消耗的有如風中殘燭,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還能夠繼續撐下去;
結果在年底績效考核的時候,主管幾乎無視我已經在崩潰臨界值的身心狀態,仍期待我明年接下機構自辦的研討會總召任務!
這成了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心狀態,我選擇自請離開督導職位、回到一般社工的身份,終結我為期一年的社工督導挑戰。
—
回到閱讀心得的連結,「每一個你最害怕的挑戰背後,都隱藏著你生命中想要的成功。」
雖然當年我沒有克服督導工作的挑戰,但在我向主管(也是我的Mentor)提出退回社工職位的要求後,我才真的擺脫了拼命努力工作、以尋求Mentor認同的框架;
我也終於意識到,自己之所以想成為督導,原來只是為了符合Mentor的期待,努力也多是為了可以得到他對我的認同;
以表面來說,我沒有克服那個令我害怕的工作挑戰,但在這個節點,我認清了原來我當初想追求的並非工作成就,而是Mentor的認同;
但他人的認同終究不該是我們對於生命成功與否的定義,我發現了這個bug,並主動除錯、離開尋求Mentor認同的督導職位,最後回到社工的位置,從事自己所認同的助人工作。
—
分享這個跟書中內容相反的例子,不知道是不是想要回過頭來安慰自己,當初沒有繼續拼命努力當督導的失落?
但其實最主要是希望透過我的故事跟大家分享,就算我們無法達到世人眼中所認為的成功,只要我們好好面對人生中那些挫折、低潮的經驗,我們就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成功藍圖。
—
結果一個不小心又是快要兩千字的長文,我對於無法妥善控制字數感到抱歉XDD看完這集的故事之後,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期待你留言與我分享;
而如果你也有「習慣尋求他人認同」的議題,並對此感到困擾,歡迎你預約
【知心尋己─自我覺察陪伴諮詢服務】首次免費體驗,讓我們透過線上對談陪你一起探索內在的聲音、找到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