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時間

原子時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子時間

原子時間

書名:原子時間

作者:柳韓彬 (Ryu Hanbin)

出版:寫樂文化有限公司

之前經典賽的熱潮,讓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關於大谷翔平的介紹。其中裡面提到大谷翔平利用曼陀羅思考法來達到目標。而在搜尋曼陀羅思考法的時候,我發現了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我開始決定做一些新嘗試,包括寫部落格。

作者柳韓彬主業是一個獸醫,但也同時是一個部落客和YouTuber。她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同時還可以身兼多職,便是她想分享給大家的經驗。

在書中,作者試著幫大家打破「平日生活只有上班」這樣的觀念。作者認為,善用下班時間在有興趣的事情上,生活會更加精彩,建立更多自信,甚至創造副業跟額外收入。

至於下班之後要做些什麼,作者也提供了尋找目標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找到目標的意義,這樣才更有動力往目標邁進。找到目標後,作者分享了如何利用記錄每天生活,找出零碎的時間來執行計畫。最後,作者提到了培養習慣的方法,從小事情開始慢慢累積,養成習慣後一步一步達成目標。

其實這本書的內容,對常看一些自我成長、斜槓人生或是時間管理相關書籍或影片的人,應該都不陌生。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會有「這個內容好像在哪裡看過」的感覺。但如果要說本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就是我覺得作者在對找出瑣碎時間以及培養習慣之前的準備,做了更詳細地敘述。

此外,本書有兩個重點對我個人很受用,第一個是藉由紀錄生活來發現浪費的時間,第二個則是培養習慣的心態。

作者認為藉由紀錄自己每天的生活,可以找出自己浪費掉的時間。但作者並不覺得休息娛樂是浪費時間,畢竟人都有低潮跟需要休息的時候。作者想提倡的是,真正的休息是「可以充電的休息」,如果某一段休息沒辦法達到這一點,那這段休息可能就是被浪費掉的零碎時間。與其進行無法充電的休息,那還不如用那些時間做事情,或許更有機會幫自己充電並感到滿足。

在找到可以使用的零碎時間後,作者認為在養成習慣的時候,必要時是可以降低標準的。在作者的觀點中,習慣培養最重要的事情是每天都要做,即使只做一點點也比不做好(可以少做,但不能不做)。

我做事情常常都是三分鐘的熱度,明明知道這樣不好,但常常還是不自覺鬆懈下來。究其原因,就是時間管理不佳跟太好高騖遠造成。因此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依照作者的建議,每一到兩小時就記錄自己做了些什麼。不到兩天的時間,我就發現在非工作時間中,我浪費很多時間在無法充電的休息上。

在找到那些時間後,我開始利用那些時段寫東西、看書、和其他想做的事情,甚至增加了自己的運動時間。雖然有時候我的工作會讓我喘不過氣來,但我還是要求自己每天做一點點上述的事。不到兩週,習慣就慢慢養成。也因為我現在非工作時間有了更多想做的事情,我在工作上也更專注(因為我想要趕快完成工作去做其他事情),算是一種良性循環。因為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在工作和平常的生活之外,找到了動力跟時間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希望這次可以持續就是了...)。

這本書的內容有點包山包海,所以相對來說可能不夠深入。對時間管理做得很好,或是對習慣養成很得心應手的人,也許內容會太過簡單,價值不高。不過對一些希望找出更多時間讓生活更加精采,或是苦惱習慣養成的人,或許這本書是個不錯的入門。

(超過20年沒寫看書心得了,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avatar-img
YK-Penguin的沙龍
7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K-Pengu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相較於以往日本電影在美國都是限定時間限定戲院,-1.0這次在美國會如此受到重視,除了故事敘述手法很吸引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此的拍攝質量居然只需要1500萬美金。
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應該聽過一個詞: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開始可能是揭露某些人士私底下的言行,藉此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本來立意是好的,但在這幾年,這樣的風氣卻走火入魔。
夏民老師提到,他發現他想跟大家分享的,其實是學會畫界線。人與人之間,職責與職責之間,人與世界之間,甚至是生活與工作之間,都需要畫好界線,才能夠減少「中毒」的機會。
相較於以往日本電影在美國都是限定時間限定戲院,-1.0這次在美國會如此受到重視,除了故事敘述手法很吸引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此的拍攝質量居然只需要1500萬美金。
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應該聽過一個詞: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開始可能是揭露某些人士私底下的言行,藉此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本來立意是好的,但在這幾年,這樣的風氣卻走火入魔。
夏民老師提到,他發現他想跟大家分享的,其實是學會畫界線。人與人之間,職責與職責之間,人與世界之間,甚至是生活與工作之間,都需要畫好界線,才能夠減少「中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