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於道
| | | 文原於道
用創作心理、創作方法和欣賞角度詮釋自然之道。
「文心雕龍」首卷即開示「文原於道」的思想,道即自然,言文學本源於自然。此一「自然」的文學學觀,並貫串全書,凡論宇宙本源、創作緣起,或言構思為文的要領,均一本「自然」之準則。如原道篇以日月替行,山川蔚麗,為自然之文采,旁而推之,動植萬品皆文;而人為萬物之靈,敷章設教,沿聖垂文,亦推原於自然神妙之靈。以下以個人拙見三個角度來詮解自然之道:
1. 創作心理:
《原道》謂「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即是以最精簡的語言將文學創作的過程概括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心生」,即是心與物而醞釀情感的階段;第二階段是「言立」,即搜索辭藻的表達階段。這兩個階段構成文學創作的整個活動,同時也是《文心雕龍》的命名所在:所謂「文心」,正指創作時心與物遊醞釀情志的「心生」階段;而所謂「雕龍」,顯然是指搜索辭藻的表達(即「言立」)階段。
2. 創作方法:
古代聖人創作文章來表現道,用以治理國家,進行教化。如「人文之元,肇自太極…玄聖創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故知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聖人製作的經不但是後世各體文章的淵源,且為文學作品的思想和藝術樹立了標準。劉勰認為聖人所作之文以創作方法來看是內容形式並重,二者都很優美的,所謂「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給人的印象是「雅麗」,是「銜華而佩實」。他們表現方面,或繁或簡,或隱或顯,根據具體情況而不同,但無不恰到好處。
3. 欣賞角度:
以欣賞角度來看,指出人能創造美的文章,而龍鳳虎豹身上亦有美麗文采,凡此皆是由天生具有的內在質性所「自然」地發展出來,並非由外力強加上去。根據這種「自然之道」的欣賞角度,則凡外力所加的裝飾,如果不合乎事物的內在質性,亦不是美的。人為萬物之靈,當人的情性受到感動,發而為文,亦是一種「自然之道」。因此,文是不能脫離質的,而提到更高的層次言之,就是文應載道,「文」不可離「道」。
《文心》有不少地方提到創作應合乎「自然」,除《明詩篇》所謂「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之外,《定勢篇》亦云「「夫情致異區,文變殊術﹐莫不因情立體,…澗曲湍回,自然之趣也。」但《文心》所提倡的「自然」,是指外在美應是內在美的表現,是表裡相符之意,凡無內美而徒具外美,或有內美而無外美者,皆非他所主張的「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