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以表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原始以表末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利用「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四個角度來銓釋其中的一篇文體論。
以〈銓賦〉篇舉例:

1. 原始以表末

研究各種文體的源流演變。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體現了歷史的發展觀點。彥和鑑於代文論「未能振葉以尋根,觀欄而溯源」,就用「原始要終」的方法以矯其弊。他通過歷史的考察認識到文體的演變。

如講到賦的淵源是最早的鄭莊公之賦「大隧」,士為之賦「狐裘」,賦的體裁起源於《詩經》,在《楚辭》裡才擴大了疆界。到了宋玉的〈風賦〉〈釣賦〉才給賦的稱號,跟詩劃清界限。又提到作賦如何用序言開頭,用總論結尾的演變,和小賦如何刻畫各類物品,如何從旁比附的演變流程。

2. 釋名以章義

對每一種文體名的涵義,都給以闡釋,使人們了解其基本性質和特徵,這是屬於正名的工作。

如對賦的解釋是:「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這也是當時人們對賦的習見,突出了它鋪張描寫,辭采華麗,狀物寫志的特點。劉向也說「不歌而誦」是賦,班固也說「賦是從《詩經》中發展出來的一個支派」。可見「釋名以章義」就是要給每一種文體作出基本特性的界定,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沒有很高的理論水平是難以做到的。

3. 選文以定篇

作品的選拔和品評,從浩如煙海的文章中選取英華,用極其簡短凝煉的語這作出評價,確實不是輕易的事,從中可以看出劉勰深厚的文學素養和高超的鑑賞功力。

《文心》中的一些著名評語,幾已幾為千古定評,例如評漢代大賦為「體國經野、義尚光大」。他列舉了荀卿的〈賦篇〉、宋玉的〈風賦〉、枚乘的〈七發〉、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賈誼的〈鵩鳥賦〉、王褒的〈洞簫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揚雄的〈甘泉賦〉、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等等作家作品,若能貫而串之,無異一部簡明的中國上古中古文學史了。選篇也表現了卓越的眼光,歷代名文網羅殆遍。然而也不是沒有遺珠之憾。

4. 敷理以舉統

根據各種文體的不同特色提出不同的寫作要求。是文體論的核心,研究文體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揭示各種文體的寫作規律。因此「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最終都要歸結到「敷理以舉統」,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部分,因為這是對一種文體本質特徵的理論概括和創作方法的總結。

如:「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詞必巧麗。麗詞雅義,符采相勝…此立賦之大體也。」指出文辭雖新而有內容,色彩雖繁複而有意義,是作賦的大概要求,都談到了物、情、辭三者的關係。

劉勰的文體論,有的是隨該文體的消亡而失去了現實意義,但其中對一些屬文學範疇的文體分析,具有文學史、風格學和方法論等多方面的價值,不僅有助於我們認識我國古代文學和非文學的觀念演變,且也有助於借鑑其中許多的有益的寫作知識和經驗。

avatar-img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的沙龍
23會員
1.8K內容數
蔡老師私塾開課相關訊息、學生教師卡、學生表現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指導老師:黃盛雄 先生 研究時間:台中師院語文教育學系四年級 讀書心得 文心雕龍是中國一部文學批評的專書,說明文章如何寫才能寫到精髓、清新脫俗、不累贅。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期刊論文: 1. 中國文學批評小史 周勛初 著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鎔裁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找一篇文章說明「鎔裁」的過程。 所謂鎔裁,《文心》謂:「規範本體謂之鎔,剪截浮詞謂之裁」。意思很明確,主要講文辭剪裁,只有經過精心剪裁,文章才精練,故說「裁則蕪穢不生」。寫文章如果片面追求文辭的華美,表現辭藻的豐富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文原於道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用創作心理、創作方法和欣賞角度詮釋自然之道。 「文心雕龍」首卷即開示「文原於道」的思想,道即自然,言文學本源於自然。此一「自然」的文學學觀,並貫串全書,凡論宇宙本源、創作緣起,或言構思為文的要領,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指導老師:黃盛雄 先生 研究時間:台中師院語文教育學系四年級 讀書心得 文心雕龍是中國一部文學批評的專書,說明文章如何寫才能寫到精髓、清新脫俗、不累贅。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期刊論文: 1. 中國文學批評小史 周勛初 著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鎔裁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找一篇文章說明「鎔裁」的過程。 所謂鎔裁,《文心》謂:「規範本體謂之鎔,剪截浮詞謂之裁」。意思很明確,主要講文辭剪裁,只有經過精心剪裁,文章才精練,故說「裁則蕪穢不生」。寫文章如果片面追求文辭的華美,表現辭藻的豐富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文原於道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用創作心理、創作方法和欣賞角度詮釋自然之道。 「文心雕龍」首卷即開示「文原於道」的思想,道即自然,言文學本源於自然。此一「自然」的文學學觀,並貫串全書,凡論宇宙本源、創作緣起,或言構思為文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