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就是圖書館的書,每被讀者借閱一次,政府就會發放補償酬金,讓圖書館的借閱行為,也能反映在出版市場中。這個概念最早源自北歐,至今已有7-80年的歷史,目前共有30幾個國家推動,以歐洲為多,台灣則是東亞第一個。
台灣在2020年起為期3年,在台灣圖書館和公共資訊圖書館試辦這項計畫,只要一本書被借閱一次,政府就會發放3元補償酬金,其中70%給創作者、30%給出版社,教育部預估一年的預算為1000萬。
雖然立意良善,但執行成效卻有差距,像是2021年第一次發放的總補償酬金只有40萬,平均每間出版社2059元、每位創作者232元;2022年第二次發放的總金額只剩29.9萬。由於申請補償酬金的行政作業繁雜,就有出版業者直言「連工錢都不夠」,即便認同政府美意,但仍希望能擴大辦理、簡化流程。
文化部曾在受訪時表示「酬金多寡不是試辦重點」,但時逢計畫將屆期,可以如何調整呢?律師賴文智認為應該要增加金額才有實質意義,比如加拿大一年發出3.34億台幣,平均一個人拿到1.8萬元。另外,參與的圖書館數也應該增加,像是《中央社》報導分析,光是納入台北市立圖書館,借閱次數就可多2-7倍,如被借閱最多次的書籍作者,將可領到1.2萬補償酬金。
3️⃣ 「不那麼商業」的選擇,或許也是一種出路
出版業同時蘊含著「商業」和「文化」的雙重性格。除了出書、賣書來獲利外,還必須擔負起「提升文化水準的責任」。舉例來說,金石堂、誠品都是台灣大型的連鎖書店,但他們採取不同營運思維,就塑造出截然不同的樣貌。
以誠品為例,董事長吳旻潔說,24小時書店原本是幫讀者的圓夢之旅,沒想到成為誠品的重要象徵,而這也呼應創辦人吳清友所說:「誠品的終極關懷是人。誠品從一開始,就不是全部從商業思惟出發。」當然,誠品作為大型連鎖書店,比起獨立書店,必然某程度扼殺了多元,但它不全然商業至上的思維,更符合雙重性格的期待。
這也與前面的象限圖中,「文化」與「經濟」的矛盾有關:經濟導向必然更能接近讀者,但同時它也可能內涵貧乏;文化導向必然有其高尚意義,但同時它可能忽略讀者需求。不論是作為消費者,或是出版業、書店的經營者,我們認為意識到這層矛盾,進而在行動上有所反思,很重要!🫡
若要買一本書,你會想去哪裡買?買什麼書呢?快交出你的私藏書店/書單吧!😈
延伸閱讀:
報導者》沒有做不到的出版,也就沒有出版做不到的──台灣獨立出版、小誌創作的嘉年華時代|https://bit.ly/3BgKc46
支持我們🥰
⭐ 和我們一起塑造「更好的媒體,更好的社會」⭐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 這將能支持媒觀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參考資料
1.黃哲斌(2023)/網路書店的「狗屁化」|https://bit.ly/3VGrn3y
2.馮勃翰(2023)/關於圖書通路價格戰|https://bit.ly/3nChS8X
3.馮勃翰(2023)/我看 #圖書折扣秩序制|https://bit.ly/3O5D2Yb
4.何琦瑜(2023)/#誰才是共同的敵人|https://bit.ly/3B20PQQ
5.劉揚銘(2017)/從數字看書市(中):台灣新書出版量世界第二,但國人平均每年只買4本書!|https://bit.ly/3B0Jhoi
6.沈如瑩(2022)/出版市場真的回溫?200億,在出版與零售通路的不同意義:對2021年國圖報告的補充|https://bit.ly/44CefAu
7.國家圖書館(2023)/111年台灣圖書出版現狀及趨勢報告|https://bit.ly/3NHJft0
8.公視新聞網(2021)/圖書銷售免徵營業稅 3月正式上路|https://bit.ly/42t3O0i
9.自由新聞網(2023)/折扣戰不應在最脆弱的出版業 文化部將重啟立法可行性研究|https://bit.ly/44FDxh4
10.出版公協會(2023)/【共同連署】請政府制定「圖書折扣秩序制」立法,並請通路支持折扣自律|https://bit.ly/3B3xHIZ
11.獅鴨電台(2020)/雙11兩樣情:電商平台的狂歡節 還是獨立書店的生存戰?|https://bit.ly/3M2pxa8
12.商業週刊(2020)/momo雙11賣書祭破盤價惹爭議,背後盤算:吸引男性客群|https://bit.ly/3M2pxa8
13.Openbook(2023)/圖書賤售戰,上》兩大電商競相削價,超低折扣震盪市場,最終誰得利?|https://bit.ly/3VDtTI1
14.Openbook閱讀誌(2023)/電商書價折扣惡戰,出版、通路與讀者各表立場,文化部:擬短期解決方案,未來朝立法進行|https://bit.ly/3pgPzh0
15.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2023)/「圖書折扣秩序制」公聽會重點整理|https://bit.ly/3NOp1ho
16.關鍵評論網(2023)/電商賣書「打到骨折」,出版業連署立法「圖書折扣秩序制」救市場,文化部正面回應|https://bit.ly/3p88MkH
17.風傳媒(2017)/為何多數現代人,書頂多翻個十頁就看不下去了?她中肯道破原因,所有人都沉默了|https://bit.ly/3p8anqH
18.數位時代(2020)/4成台灣人不讀書!但…上臉書、看YouTube有什麼問題嗎?怎樣才算閱讀?|https://bit.ly/44PvVce
19.公視P#新聞實驗室(2023)/66折?52折?書價打折沒下限?我們需要圖書折扣秩序制嗎?|https://bit.ly/42vfu3d
20.中央社(2023)/文化部成年禮金6/6開放領取 赴獨立書店消費加碼送點數|https://bit.ly/42LYMwb
21.香港01(2021)/公共圖書館16本書疑下架:《來生不做中國人》、《釋放香港》等|https://bit.ly/3MkvsYc
22.鳴人堂(2022)/書店公共性的精煉抑或消耗?從「青鳥」爭議談台灣書業的結構問題|https://bit.ly/42ucbcu
23.紐約時報(2021)/「思想是不怕子彈的」:在雷區中走鋼絲的香港獨立書店|https://nyti.ms/3O3mBv7
24.報導者(2019)/【獨立書店生與死】香港書店在台灣──從「電光影裡書店」到「銅鑼灣書店」|https://bit.ly/44Vkv6M
25.天下雜誌(2023)/不敵momo、博客來價格戰!出版業連署推「不隨便打折賣書」可行嗎?|https://bit.ly/3pqiYFk
26.文化部(2023)/業務說明:人文及出版|https://bit.ly/42NmNCT
27.李令儀(2015)/文化與商業的雙重邏輯:台灣圖書出版產業的發展與變遷|https://bit.ly/3o2iR2m
28.文化部(2016)/圖書定價銷售制度對出版產業影響評估研究|https://bit.ly/3py8wMe
29.換日線(2023)/出版業沒未來?「圖書定價制」能解嗎?──借鏡韓國如何擺脫折扣惡戰|https://bit.ly/3BlX6hk
30.聯合新聞網(2023)/公共出借權計畫邁入第三年 2月1日起開放登記|https://bit.ly/3pxY9YG
31.中國時報(2023)/「公共出借權」1年僅發出30萬元補償金 出版社:申請連工錢都不夠|https://bit.ly/3LZJtcf
32.自由時報(2022)/「公共出借權」首年只發出40萬 教育部展開第2年發放作業|https://bit.ly/3pDBNVB
33.賴文智(2021)/公共出借權制度設計的困難與挑戰|https://bit.ly/3O5TCak
34.中央社(2021)/公共出借權試辦首年只發了40萬 出版社疾呼簡化流程|https://bit.ly/42P8WMA
35.公共出借權登記系統(2021)/國立公共圖書館試辦「公共出借權」實施計畫(第一次修正)|https://bit.ly/3O277rm
36.天下雜誌(2011)/吳清友:人,是誠品的終極關懷|https://bit.ly/3pCl05i
37.聯合新聞網(2023)/誠品董事長吳旻潔 「只要我活著誠品就有24小時書店」|https://bit.ly/3VYATiz
38.天下雜誌(2023)/專訪文化部長史哲:圖書定價立法前,先靠「它」給出版界第一桶金|https://bit.ly/3Mirr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