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保單變稅單,牢記 3 點不漏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2017年10月17日經濟日報載出高雄國稅局舉例:甲君將滿期保險金受益人變更為其子女,未申報贈與稅連補帶罰課徵數百萬的稅金。原來甲君在2005年5月12日以其本人為要保人及受益人,分別以其子女乙、丙、丁為被保險人,向中華郵政公司購買三張10年期的「郵政簡易人壽保險」保單,後來甲君在2015年5月3日將滿期保險金受益人變更為其三名子女,保險公司並在2015年5月12日滿期後給付受益人乙、丙、丁等人計720萬。
國稅局以當年度贈與淨額500萬元,核課應納稅額50萬元,並按應納稅額處罰款50萬元。國稅局並呼籲民眾如有贈與事實,應在30天內申報贈與稅,並且不能以不諳稅法為由免除其依法申報之責。
2015年迄今,已有為數眾多的保單被課贈與或遺產稅,為何此類案件層出不窮?除了僥倖心態外,法令變動讓人難記難懂才是主要原因!以下提供簡單判斷準則供大家初步運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出生到死亡,很多事情背後都有「稅」的影子。出社會工作後有個人綜所稅,開公司創業則會遇到營業稅、營利事業所得稅。買房子也有房屋稅及地價稅等。等到退休交棒時,贈與稅及遺產稅也是必經之路。因此,如何合法節稅是一門必修的學分,才不會誤觸稅網,補稅又加罰,賠了夫人又折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客戶向我諮詢個人節稅規劃、個人遺產稅贈與稅規劃,或是個人財產預立遺囑分配等需求時,我都會請客戶提供當事人之【財產清冊與所得清單】,客戶大多會委託我代為申請,當然您也可以自行申請,本文就是要教大家,要去哪裡申請財產清冊與所得清單呢? 👉繼續閱讀全文
半導體產業布局是重要國家高度重視的議題,包括美國推出晶片法案、日本及韓國都提出政策上的優惠,以吸引半導體產業進駐。台灣目前在半導體製程的技術是領先全世界的,為站穩這個利基,持續發揮優勢。今(112)年1月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了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提出了研發支出與先進製程設備的投資抵減租稅優惠,希
111年綜合所得稅申報期間就快到了,今(112)年申報111年度綜合所得稅級距、免稅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及累進差額都跟去年不一樣喔! 綜合所得稅級距、免稅額每當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3%以上時,就會按照上漲程度調整,綜合所得稅級距上次調整年度為106年度,111年度適用之平均
預立遺囑能夠讓立遺囑人在生前進行財產分配規劃,保障財產分配符合立遺囑人的意願,避免繼承人之間的糾紛,節省時間和金錢,增加遺產的效益。因此,建議每個人在合適的時候都應該撰寫預立遺囑,讓自己的財產能夠得到合理的分配。 但除了財產分配要說清楚講明白以外,在我們預立遺囑時,有 5 件事千萬要好好處理,以免預
最近有人向我諮詢,媽媽的房屋是民國90年買的,111年10月出售,民國90年買的房屋,現在出售屬於「舊制」,而當初購入的買賣契約已經找不到,所以購屋成本費用不清楚。那麼,今(112)年5月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應該如何申報財產交易所得呢? 很多人一生可能只買賣過一次房地,所以對於出售房地後,如何計算
扣繳申報常見QA#3:尾牙贊助之帳務與扣繳規定 實務上常有同業為生意上的交際應酬需要,對於往來廠商的尾牙餐聚或是周年慶活動,會代為出資認捐尾牙贊助餐費或捐贈摸彩品。而這筆支出,對贊助的公司來說,到底屬於一般的交際費,還是說應該要列報往來廠商之所得,一直是讓許多公司財會人員頭痛的問題。 下面我們將幫大
當客戶向我諮詢個人節稅規劃、個人遺產稅贈與稅規劃,或是個人財產預立遺囑分配等需求時,我都會請客戶提供當事人之【財產清冊與所得清單】,客戶大多會委託我代為申請,當然您也可以自行申請,本文就是要教大家,要去哪裡申請財產清冊與所得清單呢? 👉繼續閱讀全文
半導體產業布局是重要國家高度重視的議題,包括美國推出晶片法案、日本及韓國都提出政策上的優惠,以吸引半導體產業進駐。台灣目前在半導體製程的技術是領先全世界的,為站穩這個利基,持續發揮優勢。今(112)年1月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了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提出了研發支出與先進製程設備的投資抵減租稅優惠,希
111年綜合所得稅申報期間就快到了,今(112)年申報111年度綜合所得稅級距、免稅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及累進差額都跟去年不一樣喔! 綜合所得稅級距、免稅額每當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3%以上時,就會按照上漲程度調整,綜合所得稅級距上次調整年度為106年度,111年度適用之平均
預立遺囑能夠讓立遺囑人在生前進行財產分配規劃,保障財產分配符合立遺囑人的意願,避免繼承人之間的糾紛,節省時間和金錢,增加遺產的效益。因此,建議每個人在合適的時候都應該撰寫預立遺囑,讓自己的財產能夠得到合理的分配。 但除了財產分配要說清楚講明白以外,在我們預立遺囑時,有 5 件事千萬要好好處理,以免預
最近有人向我諮詢,媽媽的房屋是民國90年買的,111年10月出售,民國90年買的房屋,現在出售屬於「舊制」,而當初購入的買賣契約已經找不到,所以購屋成本費用不清楚。那麼,今(112)年5月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應該如何申報財產交易所得呢? 很多人一生可能只買賣過一次房地,所以對於出售房地後,如何計算
扣繳申報常見QA#3:尾牙贊助之帳務與扣繳規定 實務上常有同業為生意上的交際應酬需要,對於往來廠商的尾牙餐聚或是周年慶活動,會代為出資認捐尾牙贊助餐費或捐贈摸彩品。而這筆支出,對贊助的公司來說,到底屬於一般的交際費,還是說應該要列報往來廠商之所得,一直是讓許多公司財會人員頭痛的問題。 下面我們將幫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透過保單避稅如果漏掉這件事,不僅會被補徵遺產稅,還可能挨罰。(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透過保單避稅有眉角,一不小心恐挨罰。對此,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日前就分享一起案例,一名父親生前投保未經金管會核准的人壽保險,雖已經指定受益人,但仍應計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經調查和算保單價值後,不僅要被補徵
透過保單傳承財產要注意,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昨(18)日提醒,購買未經我國金管會核准的外國保險公司之人壽保險,雖已指定受益人,仍應計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 國稅局舉例,老張在生前投保外國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商品,死亡時核算保單價值1億元,老張兒子沒把這筆錢計入遺產總額申報,被查到時,兒子主張父親有指
多數人對人壽保險的既定印象,就是人壽保險理賠金可以免繳遺產稅。但也曾有一案例,是獨子獲得單親爸爸死後的9,000多萬元壽險理賠金後,卻仍要繳稅。為何如此? 首先,雖然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規定,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
摘要 保單保額300萬部分,屬於人壽保險的定額保險部分,免計入遺產總額,免繳遺產稅,增值保額598萬,係按照保險年度以單利或複利計算逐年增加保額,具有儲蓄型保險的特性,應該與其他具儲蓄性質之遺產,如銀行定期存款為相同,皆列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 正文 父母過世留下的保單,當心大筆遺產稅
摘要 利率變動型的年金保險,被保險人在累積期去世,則返還保價金,計入遺產總額,若在給付期去世,則不計入遺產總額(除非發現買保險有逃稅的意圖,就會被實質課稅) 正文 在許多國家,年金保險被當成退休生活的安全網,但在台灣,一旦開始領取年金,就無法解約拿回錢,資深財務顧問廖嘉紅(R姐)分享案例,
摘要 在使用保單時,須注意三種稅、三欄位、和三個時間點,才不會到時候才知道要繳一堆稅 三種稅: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 所得稅,例如投資型保單中,若有海外基金收益,應列為海外所得 贈與稅,當保單中的要保人和受益人不同,或是變更要保人時,會被課贈與稅 遺產稅,死亡保險給付不計入遺產總額,但
不少父母基於儲蓄或理財規劃,會幫子女買儲蓄險,或是幫子女買壽險,之後要把要保人改為子女時,一定要留意贈與稅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人愛買保險,有人喜歡買保險來存錢,也有人喜歡買保險當投資,新聞就報導2021年我國保險滲透率達14.8%,是全球第三名。因此,許多人是把保險當作財產來看,在晚年時就希望保險先給子女,其中一個方法是就是變更要保人。但是,許多人忽略變更要保人有贈與稅的問題。
Thumbnail
Q1:人壽保險之原要保人生前無償將新要保人變更為他人,是否為贈與行為?   Q2:人壽保險之新要保人對於被保險人是否需要有保險利益?
Thumbnail
重點:人壽保險之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並非同一人,而要保人先於被保險人死亡,要保人死亡時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為被繼承人(即要保人)之遺產,應計入遺產總額,申報遺產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透過保單避稅如果漏掉這件事,不僅會被補徵遺產稅,還可能挨罰。(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透過保單避稅有眉角,一不小心恐挨罰。對此,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日前就分享一起案例,一名父親生前投保未經金管會核准的人壽保險,雖已經指定受益人,但仍應計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經調查和算保單價值後,不僅要被補徵
透過保單傳承財產要注意,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昨(18)日提醒,購買未經我國金管會核准的外國保險公司之人壽保險,雖已指定受益人,仍應計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 國稅局舉例,老張在生前投保外國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商品,死亡時核算保單價值1億元,老張兒子沒把這筆錢計入遺產總額申報,被查到時,兒子主張父親有指
多數人對人壽保險的既定印象,就是人壽保險理賠金可以免繳遺產稅。但也曾有一案例,是獨子獲得單親爸爸死後的9,000多萬元壽險理賠金後,卻仍要繳稅。為何如此? 首先,雖然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規定,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
摘要 保單保額300萬部分,屬於人壽保險的定額保險部分,免計入遺產總額,免繳遺產稅,增值保額598萬,係按照保險年度以單利或複利計算逐年增加保額,具有儲蓄型保險的特性,應該與其他具儲蓄性質之遺產,如銀行定期存款為相同,皆列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 正文 父母過世留下的保單,當心大筆遺產稅
摘要 利率變動型的年金保險,被保險人在累積期去世,則返還保價金,計入遺產總額,若在給付期去世,則不計入遺產總額(除非發現買保險有逃稅的意圖,就會被實質課稅) 正文 在許多國家,年金保險被當成退休生活的安全網,但在台灣,一旦開始領取年金,就無法解約拿回錢,資深財務顧問廖嘉紅(R姐)分享案例,
摘要 在使用保單時,須注意三種稅、三欄位、和三個時間點,才不會到時候才知道要繳一堆稅 三種稅: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 所得稅,例如投資型保單中,若有海外基金收益,應列為海外所得 贈與稅,當保單中的要保人和受益人不同,或是變更要保人時,會被課贈與稅 遺產稅,死亡保險給付不計入遺產總額,但
不少父母基於儲蓄或理財規劃,會幫子女買儲蓄險,或是幫子女買壽險,之後要把要保人改為子女時,一定要留意贈與稅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人愛買保險,有人喜歡買保險來存錢,也有人喜歡買保險當投資,新聞就報導2021年我國保險滲透率達14.8%,是全球第三名。因此,許多人是把保險當作財產來看,在晚年時就希望保險先給子女,其中一個方法是就是變更要保人。但是,許多人忽略變更要保人有贈與稅的問題。
Thumbnail
Q1:人壽保險之原要保人生前無償將新要保人變更為他人,是否為贈與行為?   Q2:人壽保險之新要保人對於被保險人是否需要有保險利益?
Thumbnail
重點:人壽保險之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並非同一人,而要保人先於被保險人死亡,要保人死亡時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為被繼承人(即要保人)之遺產,應計入遺產總額,申報遺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