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放心,大家看到這個標題,還以為是句點的意思。這個專題我還會繼續寫下去。以後就是更新隨喜,有想到好的題材,就會不定期跟大家分享。另外,也藉這個機會跟大家預告一下,《再登入,自我對話第二彈》即將在近期推出,敬請期待。
如果人的一生可以活到一百歲,那麼,用五十歲做為一個切點,會是一個蠻合理的做法
用足球賽來比喻,人的一生或許可以用五十歲做為一個分水嶺,上半場我已經踢完了。
回顧上半場,從出生開始,場上的哨音一響,幾乎所有人都在追逐著那顆球,為了把球踢進球門,使出渾身解數向前衝。從出生、到求學、談戀愛、服兵役、出社會,成天汲汲營營。求學時成天為了成績打拚,想辦法考進好學校,這樣就能有好的工作不愁吃穿;等到退伍後開始上班,發現上班一點都不輕鬆,要做好份內工作,還得求表現、爭取升官加薪的機會,職場上的勾心鬥角,有時真讓人心灰意冷。人生上半場,真的好忙,忙到沒空好好靜下心來思考,究竟人生可以如何過得更有意義,人生上半場有人幸運成為人人稱羨的勝利組樣板,但也有人像無頭蒼蠅般、混混沌沌的過日子,成天被經濟現實追著跑,講得更直白點,被對手碾壓,半場就輕鬆攻進5球。

去年剛好五十歲。話說奇怪,年齡每逢十,都會有些焦慮感與不安。回想起來,卅歲時沒什麼特別感覺,那時壓根不在意,只覺得還年輕,還有大好人生等著我;等到滿四十歲時,工作也換了好幾個,薪水是變多了,但是,一點都不快樂,工作壓力大,來自家裡的壓力更大,那時只希望自己能健康平安、職場不要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人,錢呢,再多存一點會更好,有個更高的職稱,好像會更酷;等到快滿五十歲時,人生的歷練愈來愈豐富,所幸在金融業上班,懂得一些投資理財的方法,存款簿的數字變多,想要的也更多。買房子、出國玩、買東西犒賞自己、吃好的、工作累時就坐計程車下班吧。這時也不時面對親戚、同學、同事的生離死別,參加告別式的次數變多了。跟父母的關係,永遠話不投機半句多,幾乎侷限於金錢上的往來。
現代科技可沒那麼發達,時光倒流、回到從前是不可能發生的,如果我能活到一百歲,不管怎麼樣,活了五十歲,人生上半場都已過完了。
活了五十歲,人生上半場都已過完了
心裡一直有個聲音,我是誰?我要往那裡去?人生是什麼?可以做我真正想做的事嗎?我快樂嗎?人生上半場,幾乎所有人都忙著為別人而活、為家庭打拚,鮮少真正為自己做些什麼。足球上半場拚搏半天,有人順利得分,有人就差那麼臨門一腳,那麼,中場休息,難道不該靜下心來想想,回顧或是檢討一下上半場的得失,等下半場哨音響起,重整旗鼓後就能再次登場大展身手嗎?如果可以拿回人生的主導權,為自己而活,我一定要當那個前鋒嗎?若是在中場居中協調、適時為隊友傳球,或是破壞敵隊進攻節奏,也是一種選擇不是嗎?
人生下半場我要怎麼過?那就跟自己來場對話吧。於是,我有了寫一本『中場登出,50歲的自我對話』的初步想法。有次跟朋友喝咖啡聊天時,對方不經意一句:
你要不要把它寫出來?
過了一星期的醞釀,我把十年前的心情寫了出來,發表在IG上面。跟自己對話,有了更清楚的方向。

我跟我自己的對話,談的大多是我對於家庭、親情、職場、人生的一些想法,透過這場對話的旅程,盡可能把內心的聲音予以忠實呈現。有些內容連我自己看了都覺得尺度辛辣(甚或是血淋淋),在下筆的此時覺得妥適,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或許這些想法,以後會不一樣吧。不管怎樣,我決定忠於原味,對話的用意正是如此。透過對話,更加認識自己,透過反省、深思,釐清內心真正的想法。對話的呈現,沒有對與錯,純粹反應內心的情緒
如果你能從我的這些對話中,從我得到的教訓、經驗、感覺、觀察等,對你的人生有所啟發,那麼這個作品集,也就有價值了。
對話的呈現,沒有對與錯,純粹反應內心的情緒

因為疫情的關係,整整三年沒有出國。在2022年的11月底,反正辭掉工作也超過半年了,我決定送給自己一份50歲的生日禮物,因此我安排了一個月的日本行。換個環境,在旅途中或許能更加平心靜氣的回顧人生上半場的點滴,我究竟做的對不對,當時為什麼那麼想,為什麼影響你一輩子的父母卻是傷你最深的人。與自己對話,我想利用這次日本行的中場休息時間,好好跟自己來場對話,為下個半場做好準備。
能活滿五十歲、踢滿下半場嗎?我不知道,隨緣吧。
與自己對話,有些是心靈傷痛、有些是陳年怨恨、有些是情緒發洩。不論如何,這場自我的對話,很多事情我想得更清楚。人生下半場,I’m ready! 人生下半場,不求功、不求名,但求活得精彩
《再登入,自我對話第二彈》即將登場,敬請期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6會員
566內容數
人生50才開始,進入人生下半場,用輕鬆的角度來看待世界,期待人生下半場能活得精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裡丨心裡 的其他內容
大概十多年前,第一次因為任職公司同集團的大型馬拉松活動,開始對這項運動產生興趣。 本身就有上健身房的習慣,而且每次去都會用跑步機,大概用個20分鐘上下,有流汗,讓身體多數肌肉都有用到。第一次報名正式的是台北國際馬拉松,人很多,第一次感受到有這麼多人對於跑步的熱情。路上不時看到加油啦啦隊的呼喊,還有⋯
有人私下談笑風生,但只要一上台,就緊張得半死,表情尷尬到不行、半响說不出話來。有人只要到了考試前就會失眠,脾氣暴躁好像變了一個人。學校裡同學間言語或是肢體的霸凌,受虐者總是儘量安靜的躲在角落、希望不會有人發現其存在。職場上的霸凌也屢見不鮮,公開場合辱罵、背地裡惡意中傷、把不聽話的人打成黑五類,甚至⋯
我承認我是個不愛說話的人。無論在工作或是家裡,都一樣。 在上班時,因為我不太說話,所以多數人覺得我很嚴肅,看起來很兇,哈哈。在家裡,我更少說話,應該說,我更少主動開口。為什麼?有句話說,說話是種藝術嗎。活到五十歲,我實在不覺得自己在說話這門課上有什麼值得一書的,我想我是不及格的。
有時會遇到跳躍式思考的人,無厘頭式的反應,想到什麼就把想法丟出來,讓人摸不著頭緒,不知道該怎麼接招。因為跟原本的反差太大,所以遇到這樣子的人,需要多點耐心。 我自認是個很理性的人,我的行為舉止,大多時候前後一致,有時生活規律到不像話。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就像一部機器,用久了難免有些零件會出問題,偶爾也需要進場維修一下。若是不巧遇到加班熬夜、上司或同事間的明爭暗鬥、回家後少不了家庭的壓力,那就可能形成一場完美風暴。
上班族一定都很熟悉「登出」這個動作,資訊部總會耳提面命的提醒,下班時要登出桌機或是關閉電源,理由單純,為了資安的考量;有一陣子,我曾任職的公司,風控部門甚至不定期在員工下班後到每個人位子上去檢查,看大家有沒有遵守規定,沒辦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人老是把規定當耳邊風,駭客無孔不入的能耐⋯⋯
大概十多年前,第一次因為任職公司同集團的大型馬拉松活動,開始對這項運動產生興趣。 本身就有上健身房的習慣,而且每次去都會用跑步機,大概用個20分鐘上下,有流汗,讓身體多數肌肉都有用到。第一次報名正式的是台北國際馬拉松,人很多,第一次感受到有這麼多人對於跑步的熱情。路上不時看到加油啦啦隊的呼喊,還有⋯
有人私下談笑風生,但只要一上台,就緊張得半死,表情尷尬到不行、半响說不出話來。有人只要到了考試前就會失眠,脾氣暴躁好像變了一個人。學校裡同學間言語或是肢體的霸凌,受虐者總是儘量安靜的躲在角落、希望不會有人發現其存在。職場上的霸凌也屢見不鮮,公開場合辱罵、背地裡惡意中傷、把不聽話的人打成黑五類,甚至⋯
我承認我是個不愛說話的人。無論在工作或是家裡,都一樣。 在上班時,因為我不太說話,所以多數人覺得我很嚴肅,看起來很兇,哈哈。在家裡,我更少說話,應該說,我更少主動開口。為什麼?有句話說,說話是種藝術嗎。活到五十歲,我實在不覺得自己在說話這門課上有什麼值得一書的,我想我是不及格的。
有時會遇到跳躍式思考的人,無厘頭式的反應,想到什麼就把想法丟出來,讓人摸不著頭緒,不知道該怎麼接招。因為跟原本的反差太大,所以遇到這樣子的人,需要多點耐心。 我自認是個很理性的人,我的行為舉止,大多時候前後一致,有時生活規律到不像話。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就像一部機器,用久了難免有些零件會出問題,偶爾也需要進場維修一下。若是不巧遇到加班熬夜、上司或同事間的明爭暗鬥、回家後少不了家庭的壓力,那就可能形成一場完美風暴。
上班族一定都很熟悉「登出」這個動作,資訊部總會耳提面命的提醒,下班時要登出桌機或是關閉電源,理由單純,為了資安的考量;有一陣子,我曾任職的公司,風控部門甚至不定期在員工下班後到每個人位子上去檢查,看大家有沒有遵守規定,沒辦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人老是把規定當耳邊風,駭客無孔不入的能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既然是第二篇 那就來說一下 第二人生吧 這是我上禮拜聽到的 主要是說其實人類只有被設定活50歲 但最近一百年 人類的壽命被延長到了80歲 所以後面的30年 我們要怎麼過 說實在的 我也有這種感覺 以前的人可能3-40歲 生命就結束了 但是我們現在多活了將近一倍的時間 所以有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Thumbnail
再大的挫折,也要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Thumbnail
50後的人生下半場,需要重視身心靈的健康,並追求自由的心靈與思想。文章提及應認真工作、存錢、提早退休理財規劃,並照顧身體健康與心靈健康,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與挑戰。這個階段需要勇敢面對自己,追尋心靈思想的自由。
Thumbnail
我站在40歲這個人生的關鍵時刻,回顧著自己一路走來的成長和轉變,深感人生多姿多彩,每個階段都讓我成長。無論怎樣匆匆流逝,人生始終屬於我自己,記錄著夢想和足跡。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這就是我想對自己說的。未來的路還長,但屬於我的人生旅程永遠繼續,我正在活著,歡迎開啟新的一天,繼續我的人生旅程。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既然是第二篇 那就來說一下 第二人生吧 這是我上禮拜聽到的 主要是說其實人類只有被設定活50歲 但最近一百年 人類的壽命被延長到了80歲 所以後面的30年 我們要怎麼過 說實在的 我也有這種感覺 以前的人可能3-40歲 生命就結束了 但是我們現在多活了將近一倍的時間 所以有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Thumbnail
再大的挫折,也要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Thumbnail
50後的人生下半場,需要重視身心靈的健康,並追求自由的心靈與思想。文章提及應認真工作、存錢、提早退休理財規劃,並照顧身體健康與心靈健康,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與挑戰。這個階段需要勇敢面對自己,追尋心靈思想的自由。
Thumbnail
我站在40歲這個人生的關鍵時刻,回顧著自己一路走來的成長和轉變,深感人生多姿多彩,每個階段都讓我成長。無論怎樣匆匆流逝,人生始終屬於我自己,記錄著夢想和足跡。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這就是我想對自己說的。未來的路還長,但屬於我的人生旅程永遠繼續,我正在活著,歡迎開啟新的一天,繼續我的人生旅程。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