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給予的未來影響力|Give and Take|Adam Gran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526|給予的未來影響力|Give and Take|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作為近年華頓商學院的熱門教授,這次著作《Give and Take》給予,作為研究心理學的分享發現,個人成功除了努力、才幹、運氣,還有一項重要的指標,那就是與人的互動關係。
作者將這份互動關係分為三種角色來分析,分別為:給予者、互利者、索取者。
這三類型者的分類中,對應到社會階層,最上層跟最底層分析中,都以給予者為多數比例。
雖然不見得數據說了什麼,但總反映了某些訊號。
為什麼社會頂層趨向給予,反過來講,如果不給予所產生的結果就是權力愈來愈集中,甚至變成一家獨強的結果。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對於整體社會的創造、創新會漸漸趨向單一。所以通過給予反而是創造新連結的機會。
另一方面,對於給予者的互動,如果缺少強而有力的自主意識,就容易隨波逐流。
回過頭來看,給予者的策略:給予+意義,但這解釋會趨向互利者的關係,所以需要再疊加一維度,也就是時間的長短來看。
如果是趨向短期,意義的給予,就會傾向至索取者;相對的,如果以長期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戰略性投資。
這意味著給予的價值,不只看到當下,而是能看到更遠的未來。
這一層意義的解釋反映到社會上的互動關係,舉例來說:企業的以客戶為中心,培訓設計時的以學習者為中心,都是站在使用者的體驗來思考。
給予並僅是給出了什麼,還關乎給予的價值是否維接受者所需要。只有當兩者的意義相符,這給予才會有價值,進而推動關係的發展。
書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
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avatar-img
3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周建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2年度報告系列5-小說創作】飽和式創作+小說偶像化|全面IP作品立體化 ​ 今年小說撰寫的重點在角色視覺,讓個作品角色更立體化,從每章節封面與角色設計,相比於撰寫內容,結合角色作畫是為了提高整作品群的可擴散度。 ​ 針對各作品的角色設定與描繪,確實會降低整體創作麼速度,但這些都是前期打地基,
【2022年度報告系列-動漫3】《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第4期第2部》|悪魔の子 《進擊的巨人》今年年初的劇情放送,迎來這部作品的巔峰。把巨人從過去、現在的所有伏筆全部串連了起來,可以說是近年來難以超越的神作。 當艾連拿到始祖之力的這一幕分鏡,象徵的巨人故事的完美閉環,並且在此
《輝夜姬》第三季的奉心季演出,讓這部作品走向新高峰,當劇本已經是很神的情況下,動畫製作組更進一步昇華,把過往積累的感動在這一刻創造出新的歷史頁面。至今在MyAnimeList仍是處在高位,如果看排行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校園戀愛喜劇能夠有如此地位,已經寫下新的歷史。 奉心季篇章厲害的地方在於每個節點
【2022 ATD亞太年會】應對人才技能的半衰期|企業能力|人才發展|人才技能|01 2022 ATD 亞太年會中,已經可以看出未來人才發展的趨勢,逐漸將「職業」導向的發展路徑,轉向以「技能」為核心的組合式發展。 01環境需求與企業能力 從環境面來看,教育技能的培育,對於任職到工作崗位後,會不斷受到
【2022小說年度總結-2期】小說偶像化+飽和式創作:女兒的幸福;我的職責 2022年度小說創作的年度成就,可以很驕傲地說,這一整年下來,實現小說圖片的原創。就像這張封面照,聚集六部小說的角色,或者說親女兒們,在這些繪製成果的背後,是度過無數夜晚到日出。 ​ 這一路真的會畫出幾百張手繪角色的練習,再
524|《OGSM變革領導》整體與O的價值:目標多層展開+創新預發展 從MBO、KPI再到OKR,每種目標管理工具,本質不只是管理工具,更是邏輯推演的過程。 上述所提到的目標管理,相較於OGSM的目標管理,則是以另一種邏輯推演,以及展開的目標層數不同,也就會影響我們在對目標管理的行為與結果。
【2022年度報告系列5-小說創作】飽和式創作+小說偶像化|全面IP作品立體化 ​ 今年小說撰寫的重點在角色視覺,讓個作品角色更立體化,從每章節封面與角色設計,相比於撰寫內容,結合角色作畫是為了提高整作品群的可擴散度。 ​ 針對各作品的角色設定與描繪,確實會降低整體創作麼速度,但這些都是前期打地基,
【2022年度報告系列-動漫3】《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第4期第2部》|悪魔の子 《進擊的巨人》今年年初的劇情放送,迎來這部作品的巔峰。把巨人從過去、現在的所有伏筆全部串連了起來,可以說是近年來難以超越的神作。 當艾連拿到始祖之力的這一幕分鏡,象徵的巨人故事的完美閉環,並且在此
《輝夜姬》第三季的奉心季演出,讓這部作品走向新高峰,當劇本已經是很神的情況下,動畫製作組更進一步昇華,把過往積累的感動在這一刻創造出新的歷史頁面。至今在MyAnimeList仍是處在高位,如果看排行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校園戀愛喜劇能夠有如此地位,已經寫下新的歷史。 奉心季篇章厲害的地方在於每個節點
【2022 ATD亞太年會】應對人才技能的半衰期|企業能力|人才發展|人才技能|01 2022 ATD 亞太年會中,已經可以看出未來人才發展的趨勢,逐漸將「職業」導向的發展路徑,轉向以「技能」為核心的組合式發展。 01環境需求與企業能力 從環境面來看,教育技能的培育,對於任職到工作崗位後,會不斷受到
【2022小說年度總結-2期】小說偶像化+飽和式創作:女兒的幸福;我的職責 2022年度小說創作的年度成就,可以很驕傲地說,這一整年下來,實現小說圖片的原創。就像這張封面照,聚集六部小說的角色,或者說親女兒們,在這些繪製成果的背後,是度過無數夜晚到日出。 ​ 這一路真的會畫出幾百張手繪角色的練習,再
524|《OGSM變革領導》整體與O的價值:目標多層展開+創新預發展 從MBO、KPI再到OKR,每種目標管理工具,本質不只是管理工具,更是邏輯推演的過程。 上述所提到的目標管理,相較於OGSM的目標管理,則是以另一種邏輯推演,以及展開的目標層數不同,也就會影響我們在對目標管理的行為與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Thumbnail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 亞當.賈林斯基(Adam Galinsky)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是談判、決策、多元與倫理、領導、權力; 莫里斯.史威瑟(Maurice Schweitzer)是華頓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為道德決策與談判過程、情緒等。   他們從社會科學與神經科學研究去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本書曾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博客來書店2023年暢銷總榜前三名。作者是知名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美國知名組織心理學家,也是著名心理學書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的電子報。內容談到他之前推薦了一位心理治療師給喪親的朋友,朋友後來發了感謝的訊息給他,最後一句話寫著:「我欠你一個人情。」。 你是個可以好好給予與接受他人善意的人嗎?
Thumbnail
亞當斯密(Adam Smith)因《國富論》而為人所熟知,但早期的亞當斯密卻是一位專攻道德哲學的哲學家,並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邏輯學與道德哲學。《道德情感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便是其在課堂講授內容之集結。從《道德情感論》到《國富論》看見社會的正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Thumbnail
《逆思維》作者Adam Grant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獲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不到30歲即成為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本書揭示「重新思考」的核心精神,從個體、人際、集體三個層面,鼓勵人們抱持自信的謙遜,面對既存現實或問題時,以懷疑、好奇的心情去探其根本,傾聽異議,方能促進理解與思維的新陳代謝。
Thumbnail
有本書叫《給予》 (Give and Take) ,是美國華盛頓商學院的教授 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 寫的 這本書裡面提到這世界上有的人是Takers (索取者),有的人是 Givers (給予者) 書裡面有一段英文論述我覺得很不錯,可以拿來學習如何描述作者觀察到的兩個對比現象​ (Takers VS. Givers)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Thumbnail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 亞當.賈林斯基(Adam Galinsky)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是談判、決策、多元與倫理、領導、權力; 莫里斯.史威瑟(Maurice Schweitzer)是華頓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為道德決策與談判過程、情緒等。   他們從社會科學與神經科學研究去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本書曾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博客來書店2023年暢銷總榜前三名。作者是知名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美國知名組織心理學家,也是著名心理學書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的電子報。內容談到他之前推薦了一位心理治療師給喪親的朋友,朋友後來發了感謝的訊息給他,最後一句話寫著:「我欠你一個人情。」。 你是個可以好好給予與接受他人善意的人嗎?
Thumbnail
亞當斯密(Adam Smith)因《國富論》而為人所熟知,但早期的亞當斯密卻是一位專攻道德哲學的哲學家,並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邏輯學與道德哲學。《道德情感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便是其在課堂講授內容之集結。從《道德情感論》到《國富論》看見社會的正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Thumbnail
《逆思維》作者Adam Grant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獲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不到30歲即成為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本書揭示「重新思考」的核心精神,從個體、人際、集體三個層面,鼓勵人們抱持自信的謙遜,面對既存現實或問題時,以懷疑、好奇的心情去探其根本,傾聽異議,方能促進理解與思維的新陳代謝。
Thumbnail
有本書叫《給予》 (Give and Take) ,是美國華盛頓商學院的教授 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 寫的 這本書裡面提到這世界上有的人是Takers (索取者),有的人是 Givers (給予者) 書裡面有一段英文論述我覺得很不錯,可以拿來學習如何描述作者觀察到的兩個對比現象​ (Takers VS. G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