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道德因果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

道德因果律 (或稱善惡因果律) 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牽涉甚廣的大問題。它的核心是要保證善者得福、惡者招禍, 即大哲康德所謂要「德福一致」: 人人都希望道德行為的結果是幸福-也就是在現世中的一切感性欲望和偏好的滿足; 所以理想的至善或圓善 (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所譯) 是德福相配, 即德行和幸福一致。

但是「德福一致」在現實生活中常不可能, 世俗所謂的「善必有善報, 惡必有惡報,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並不是客觀規律, 不具有自發必然性, 純粹只是宗教家虛構的騙局、道德家虛妄的幻想、弱者詛駡強者的咒語

道德因果律牽涉到許多複雜的問題如:

(1) 善、惡、福、禍的普遍本質為何?

(2) 在具體特殊的情境下, 何為善? 惡? 福? 禍? 和這些概念性定義 (根據抽象概念 或假設上的標準來界定變項或名詞-what to measure or observe) 相應的操作性定義 (根據具體可觀測、操作、驗證的特徵來界定-how to measure or observe) 為何?

(3) 若動機善, 但結果惡; 或者動機惡, 但結果善, 則應得善報或惡報?

(4) 因果效應是即時短期的? 或長期的? 是人生局部的? 或整體的?

(5) 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及多因多果的權重如何分配?...等,

本文並不擬進一步討論問題 (2)-(5)。關於問題 (1), 略述幾位大哲的主張如下:

蘇格拉底是西方居於主流的理智主義道德哲學的奠基人。他將真、善和福這三者劃上等號, 也將無知和惡這兩者劃上等號, 主張「美德即知識」、「無知即罪惡」、「有德者即幸福者」

伊壁鳩魯 (前341-270) 提倡快樂主義, 將樂、善和福這三者劃上等號, 主張「快樂是指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快樂即幸福」、「幸福即德行」

康德提倡動機主義或義務論的道德觀: 行事是為道德而道德 (為善而善), 為義務而義務, 不能有任何前提或目的-即毫無功利計算、不問效果目的; 更不能出自他律如外在權威或傳統規範, 否則就沒有道德價值 (就不是善)

尼采主張主人的「強者道德」是「強就是善, 弱就是惡」, 而奴隸的「弱者道德」則反之-即「弱就是善, 強就是惡」。故而自我否定、憐憫、謙卑、被動、禁欲這些弱者的善-源自弱者對強者的憤恨, 是向強者復仇的工具-對於強者來説反而是惡。強者的「福」是自我肯定、主動、力量增強、阻力被克服; 弱者的「福」是馴服強者, 使其淪落到弱者群中。

二、或然的道德因果律

從或然因果的觀點看, 若假設:

「善有善報」或「善有惡報」的機率各為 1/2 以及

「惡有善報」或「惡有惡報」的機率亦各為 1/2,

則並沒有任何形式的, 在具體情境下, 具有統計顯著性的數據實證研究可以推翻此假設 (統計學稱之為虛無假設或原假設)。

換言之, 善行有一半的機會得惡報, 惡行亦有一半的機會得善報; 人間的善惡果報純粹是隨機偶然發生的, 與人們美好的主觀願望「善必得福、惡必有禍」相違背

有一些所謂的研究宣稱證明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但這些研究都是過程上鬆散馬虎、概念上曖昧糢糊, 完全達不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 經不起檢驗, 屬於偽科學-披著科學的外衣, 進行玄學或宗教的欺騙宣傳洗腦

例如, 霍金斯 (D.R. Hawkins 美, 1927-2012, 所謂「心靈教師」、神秘主義者) 在其書《心靈能量: 藏在身體裡的大智慧》(蔡孟璇譯 2012, 方智) 用意識震動頻率、能量層級、磁場等建構出所謂「人類意識地圖」: 正向感情如勇、淡、願、恕、理、愛、樂、和、覺給人較高意識能量, 有益身心健康; 反之, 負向感情如愧、罪、冷、苦、懼、欲、怒、傲給人較低意識能量, 有害身心健康。

宗教信徒和道德家們歡騰雀躍地宣稱這就證明了「善自有善報, 惡自有惡報」。必須很遺憾地指出, 霍金斯所應用的人體運動學 (Kinesiology) 的肌肉檢測的研究方法完全不嚴謹, 例如意識能量的定義及其度量方式都模糊不清, 沒有任何嚴謹良好的實驗設計, 沒有採用雙盲 (double-blind) 實驗, 許多實驗結果也無法重複等, 因而其理論被識者批評為典型的偽科學, 沒有任何知識上的意義 (參 R.T. Carroll 2003. The Skeptic's Dictionary: A Collection of Strange Beliefs, Amusing Deceptions, and Dangerous Delusions. Turner Publishing)。

三、玄虚理論使人精神勝利

圖片轉載自: ireading.tp.edu.tw

圖片轉載自: ireading.tp.edu.tw

對於德行與幸福在現實生活中普遍的背離, 古往今來的宗教家、道德家、玄學家們紛紛以各種玄虛理論, 如:

業報輪迴、善升天國-惡墜地獄、天理昭彰、天道公正、天命難違、人做天看、邪難勝正、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禍福相倚、舉頭三尺有神明等,

來一面撫慰人心又一面恐嚇人心。所有這些玄虛理論都無法用經驗 (長期而嚴謹的重覆觀察、測量、檢驗) 去證實或證偽, 所以是形上學的偽命題; 它們雖然可以滿足心理上、情感上、信仰上的「懲惡揚善」的需要, 卻没有認知上的意義。

近代分析哲學反對傳統形上學毫無意義的偽命題, 主張只有能夠被邏輯 (分析命題) 檢驗或者被經驗 (綜合命題) 檢驗而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命題才有意義。正確的好命題使人明智、清醒、深刻, 而錯誤的壞命題卻使人愚昧、昏亂、墮落。上述的那些玄虛的偽命題即屬於後者。

玄虚理論的信徒用天地或神明終會主動在人間「懲惡揚善, 申張正義」來安慰、催眠自己, 瓦解戰鬥意志, 解除精神武裝-屬於一種精神勝利法, 即魯迅所批判的阿Q精神, 它使人愚昧、懦弱、精神麻痺; 雖然獲得虛幻滿足, 卻改變不了現實

四、德福一致的社會實踐

洪秀全。圖片轉載自: kknews.cc/history/38keq3g.html

洪秀全。圖片轉載自: kknews.cc/history/38keq3g.html


事實證明, 天地對於所有人類都是冷殘無情、毫無差別的; 德福一致並非客觀的規律, 不會自動發生, 而是要通過人的社會實踐才可能實現。舉例言之: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想要把天國實現在人間, 馬克思成立共產主義者同盟 (即最早的共產黨) 想要在地上建立共產主義天國, 他們及其追隨者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坐穿牢底、横屍法場, 來反抗強霸者對弱小者的壓迫剝削, 反抗皇族、權貴、地主、富豪或資本家對貧賤農工人民或無產者的奴役踐踏。

他們要消滅人間一切的不平, 要求公有、平均、平等、共產、大同, 用實際的革命行動使得欺壓人民的惡者接受惡報懲罰、被欺壓凌辱的善良人民得到善報福澤

雖然他們最後因為人性逃不過自私和權力腐蝕而失敗, 但是他們對於正義和理想的熱烈追求、以革命行動促成道德價值在人間具體的實現卻永遠撼動人心, 令後世景仰。

馬克思與恩格斯。圖片轉載自: 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5&SerialNo=139418

馬克思與恩格斯。圖片轉載自: 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5&SerialNo=13941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3/06/03
行善並非因果論,只是正向的人生態度,不是為了追求福報。
吳鐵肩-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6/03
Angela Chen 是的,妳説的是動機主義 (或義務論) 的道德觀, 為道德而道德, 為義務而義務, 行事不能有任何前提或者目的, 更不能出自他律, 否則就沒有道德價值。
佩格澀思-avatar-img
2023/06/03
是的!是騙局!但我支持人們在這方面繼續被騙下去,否則太多的人將失去希望,轉正為邪,那麼以後將不會有善了。
吳鐵肩-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6/03
佩格澀思 是的, 玄虚理論的信徒可以滿足心理上、情感上、信仰上的「懲惡揚善」的需要-但都是虛假的希望, 是自嗨、逃避現實。
築夢人-avatar-img
2023/06/03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大概在現今的社會上行不通了。看看犯罪率及詐騙集團的囂張行徑就知道了。現在執法過於寬鬆,只重視凶嫌或犯人的人權,受害人完全不受保障;如果連死刑都要停止的話,法律大概就沒有什麼嚇阻力了。那麼,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可以揚善抑惡?或維持善惡平衡呢?身處暗黑的蝙蝠俠可是不存在的。
吳鐵肩-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6/03
築夢人 是的, 一直是人類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謊言
Tang Free-avatar-img
2023/06/03
認同,道德因果牽涉的範圍太廣,定義、權重分配、動機、時效性、機率等多重因子影響下,要說善必有善報,惡必有惡報真的太難。真的只是滿足心靈需求,而沒有認知上的意義。
吳鐵肩-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6/03
Tang Free 謝謝留言及認同!
施耘-avatar-img
2023/06/03
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主張會不會是為了增進社會和諧,降低人群摩擦而編織的謊言?善惡自在人心,沒有絕對。如果今日人不是處在社會之中,而是每個人都在獨立的小圈子裡、互不接觸,那麼善惡好像就沒有區別的必要了,因為不管怎麼胡搞瞎搞都不會打擾到別人。可同處在一個社會,如果有人作奸犯科,那麼就會使得旁人的權益受損、生活受到威脅,所以才會有人打出惡有惡報的口號來恐嚇人們,使人們做壞事前產生忌憚,從而降低犯罪率。畢竟這種牽扯神秘力量的禁忌十分容易使人產生畏怯的心理。至於善有善報,可能就是惡有惡報的附帶產物了?一個信仰裡面,往往並存鞭子與糖果。如果說「惡有惡報」是禁忌的鞭子,那「善有善報」或許可說是祈福儀式、一顆給信徒在信仰之路堅定走下去的甜果。
吳鐵肩-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6/03
施耘 謝謝閱讀及留言。"一個信仰裡面,往往並存鞭子與糖果。如果說「惡有惡報」是禁忌的鞭子,那「善有善報」或許可說是祈福儀式、一顆給信徒在信仰之路堅定走下去的甜果。"-說得很到位!
avatar-img
吳鐵肩的沙龍
126會員
66內容數
吳鐵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6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本文旨在回答這個問題-破除「善惡因果律 (或稱道德因果律)」的迷思,分析其心理、情感、信仰的基礎,並指出「德福一致」在社會實踐的幾個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4/07/06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本文旨在回答這個問題-破除「善惡因果律 (或稱道德因果律)」的迷思,分析其心理、情感、信仰的基礎,並指出「德福一致」在社會實踐的幾個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4/05/12
母愛對子女雖十分重要,但道德上並非真正偉大。本文目的是解構「偉大母愛」與「母親節」的信條-它們已被資本家、商家宣傳炒作而異化成為商品,鼓動了母親節消費狂熱與濫情氛圍。以下從親子相互意義、「偉大」必要條件、前衛女性對母愛的質疑、商家的炒作這四面向來論述 2024母親節來臨,兒女都在這一天替母親慶祝
Thumbnail
2024/05/12
母愛對子女雖十分重要,但道德上並非真正偉大。本文目的是解構「偉大母愛」與「母親節」的信條-它們已被資本家、商家宣傳炒作而異化成為商品,鼓動了母親節消費狂熱與濫情氛圍。以下從親子相互意義、「偉大」必要條件、前衛女性對母愛的質疑、商家的炒作這四面向來論述 2024母親節來臨,兒女都在這一天替母親慶祝
Thumbnail
2024/04/26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4/04/26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善」是經過對內由「仁」產生的「道」,以及對外由「目的地」產生的「路」,具體形成引導。 所以會形成凝聚,所有因為立場衝突、角色不同、環境迥異、方向對立,所形成的故事,都只是在說明世界上擁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各種「善」所帶來的良性循環,而不會陷入「你一旦不跟隨指引,就是惡。」的善惡二元論。
Thumbnail
「善」是經過對內由「仁」產生的「道」,以及對外由「目的地」產生的「路」,具體形成引導。 所以會形成凝聚,所有因為立場衝突、角色不同、環境迥異、方向對立,所形成的故事,都只是在說明世界上擁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各種「善」所帶來的良性循環,而不會陷入「你一旦不跟隨指引,就是惡。」的善惡二元論。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道德應該具有普遍性、但在特定情況下是否能容許例外的文章。文章引用康德和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來論述這個問題,同時也討論道德規範對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道德應該具有普遍性、但在特定情況下是否能容許例外的文章。文章引用康德和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來論述這個問題,同時也討論道德規範對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如果天下人都說這件事是美好的,他不美好的一面就會出現了,這是本身就不美好了。 老子這樣說,因為我們為事物貼的標籤都是依照當時的條件所貼的,隨著條件的變化,我們貼上的標籤也會有所變化。例如:美的標準會隨著時代背景不同,而隨之變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如果天下人都說這件事是美好的,他不美好的一面就會出現了,這是本身就不美好了。 老子這樣說,因為我們為事物貼的標籤都是依照當時的條件所貼的,隨著條件的變化,我們貼上的標籤也會有所變化。例如:美的標準會隨著時代背景不同,而隨之變
Thumbnail
Q.「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 Q.「業報輪迴、天命難違、邪難勝正、天網恢恢」是真的嗎? Q. 如何用「或然的道德因果律」觀看世界? 一、道德因果律是重要的大問題。其核心是要保證善者得福、惡者招禍-即「德福一致」。 二、或然的道德因果律。 三、玄虚理論使人精神勝利。 四、德福一致的社會實踐。
Thumbnail
Q.「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 Q.「業報輪迴、天命難違、邪難勝正、天網恢恢」是真的嗎? Q. 如何用「或然的道德因果律」觀看世界? 一、道德因果律是重要的大問題。其核心是要保證善者得福、惡者招禍-即「德福一致」。 二、或然的道德因果律。 三、玄虚理論使人精神勝利。 四、德福一致的社會實踐。
Thumbnail
【了凡四訓】原文 (積善之方) 【原文】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凡欲積善。絕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辯。 從此篇文章學習、分析自己觀念、言行是真善假善?! 會發現世俗中的善惡大都是荒謬的假善!!
Thumbnail
【了凡四訓】原文 (積善之方) 【原文】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凡欲積善。絕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辯。 從此篇文章學習、分析自己觀念、言行是真善假善?! 會發現世俗中的善惡大都是荒謬的假善!!
Thumbnail
2014.11.26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伊川先生①曰: 禍能生福,福能生禍。 禍生於福者,緣處災危之際,切于思安,深於求理。 遂能祗畏敬謹,故福之生也宜矣。 福生於禍者,緣居安泰之時,縱其奢欲,肆其驕怠, 尤多輕忽侮慢,故禍之生也宜矣。 聖人云,多難成其志,無難喪其身。得乃喪之端,喪乃得之理。
Thumbnail
2014.11.26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伊川先生①曰: 禍能生福,福能生禍。 禍生於福者,緣處災危之際,切于思安,深於求理。 遂能祗畏敬謹,故福之生也宜矣。 福生於禍者,緣居安泰之時,縱其奢欲,肆其驕怠, 尤多輕忽侮慢,故禍之生也宜矣。 聖人云,多難成其志,無難喪其身。得乃喪之端,喪乃得之理。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