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朋友、敵人還是壓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人都在使用的社群媒體,加速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密度。也擴大了不同群體間接觸的機會。然而,是否所有人都能在這個快速且密集的現代社會自在的生活呢?我想聊一聊高度集成的社群對我這種不長於交際的人的看法。

壓力對我的意義

對於我而言壓力是緊跟在後的追逐者,是一直叨叨絮絮的規範,也是期待著自己能有不一樣人生的想法。
常常有人告訴我,壓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壓力當成真的壓在自己身上的東西。面對壓力最重要的不是面對或者處理,而是不要把他當一回事。
出社會前,把課業和責任看得無比重要的我,完全不認同這句話。
進入社會後,這句話就是我的聖經

社群媒體給我的啟示

我一直覺得社交這個東西似乎在發展的過程中被人給扭曲了,不管是媒體還是平台,似乎都有意無意地將被人給認同變成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
明明人生下來時就是一無所有,離開時也同樣如此。但社會上似乎總要我們在這個世界留下一定的足跡才稱得上是圓滿。
到了現在這個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這樣的現象似乎更加明顯。彷彿在交流前不先通過社群了解你的帳號,就無法完整的認識你這個人一樣。有些時候甚至會在本人面前翻閱他的社群帳號紀錄。明明人就在前面不是嗎?到底為什麼不直接開口問呢?
另一方面,社交無能的我面對這些關於社群帳號經營的問題,更是一蹋糊塗。往往試著搭建起初步的帳號後就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些什麼?
這樣的我適合這樣的社會嗎?會被社會給排斥嗎?
不知不覺間,壓力就這麼誕生了。
壓力來了之後,自然要想辦法處理。學生時代的我,為了和同學交流,用上了即時通;出了社會後,我放棄使用FB。
因為,那裡沒有我想交流的人,也就沒有使用的必要。

終究,社群的使用還是要回歸使用者是否需要這件事情上。

社群是朋友?還是敵人?

在這個數位時代,連結是社群最大的標籤,但是我們是否真的有那麼多真正的朋友呢?或者,社交媒體只是給我們一種虛幻的連結感?
首先,讓我們談談社交連結與孤獨感。是的,社交媒體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我們與世界各地的朋友保持聯繫。但問題是,這些聯繫是否真正有意義?滑動屏幕上的無數帖子和按讚,是否能填補我們內心的孤獨感?或者,這只是一種暫時的安慰,當我們關掉手機時,那種孤獨又再次湧上心頭。
其次,讓我們談談社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拿起手機,打開社交媒體應用,追逐著讚數和追隨者數。但這樣的追求是否真的帶來了快樂?事實上,社交媒體往往帶來更多的焦慮和壓力。我們不斷地比較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懷疑自己是否足夠好。這種心理負擔對我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所以,讓我們回答最初的問題:社交媒體是朋友還是敵人?答案並不是非黑即白。社交媒體可以是朋友,但我們必須明白它的限制和影響。我們需要保持現實和虛擬世界的平衡,培養真實的人際關係,遠離無意義的比較和競爭。同時,我們也需要意識到社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潛在危害,學會限制使用時間,尋找更有意義的活動和交流方式。
讓我們懷抱著一顆開放的心,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好處,同時保持對自己和他人真實的關愛和照顧。社交媒體可以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必須堅守著真實和人性的價值,不讓虛幻的連結遮蔽我們對真正友誼的追求。
最後一段因為最近加班太多有點腦死了,用生成式AI幫忙打了......
avatar-img
18會員
104內容數
少年總是做夢,青年總是尋夢,中年總是不夢,老年一場大夢。 在夢相互交織的現實裡,讓我們一起勾勒夢的形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沉默者的發聲方式 的其他內容
化學反應的實驗研究與應用:解開分子世界的奧秘 你是否曾經好奇過化學反應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一些物質可以互相變化,而另一些物質卻不會?化學反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食物、藥品、能源和環境中。
反應機制和催化劑的作用 反應機制:解密化學反應的奧秘 當我們觀察化學反應時,我們常常只能看到起始物質和終產物之間的變化,而中間的過程似乎充滿了神秘。但實際上,化學反應背後有著一個精細的運作機制,它揭示了反應如何進行、中間步驟以及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反應速率定律和反應速率的計算 反應速率定律是描述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間關係的定律。它表明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可以用一個數學表達式表示。
玄幻小說設定篇 萬物皆有其性,性盛則盈,滿盈則發。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對於大部分的台灣人而言,前往醫院進行健康檢查除了公司要求一般是不會做的。但是這樣的結果也導致了壯年時期,台灣人的醫療場域除了門診就是急診。對於自己身體狀況的把握,還有醫療保障的認識,我覺得對於現代人是相當重要的。接下來幾篇我將會針對不同的醫療保險進行簡單的介紹
化學反應的實驗研究與應用:解開分子世界的奧秘 你是否曾經好奇過化學反應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一些物質可以互相變化,而另一些物質卻不會?化學反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食物、藥品、能源和環境中。
反應機制和催化劑的作用 反應機制:解密化學反應的奧秘 當我們觀察化學反應時,我們常常只能看到起始物質和終產物之間的變化,而中間的過程似乎充滿了神秘。但實際上,化學反應背後有著一個精細的運作機制,它揭示了反應如何進行、中間步驟以及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反應速率定律和反應速率的計算 反應速率定律是描述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間關係的定律。它表明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可以用一個數學表達式表示。
玄幻小說設定篇 萬物皆有其性,性盛則盈,滿盈則發。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對於大部分的台灣人而言,前往醫院進行健康檢查除了公司要求一般是不會做的。但是這樣的結果也導致了壯年時期,台灣人的醫療場域除了門診就是急診。對於自己身體狀況的把握,還有醫療保障的認識,我覺得對於現代人是相當重要的。接下來幾篇我將會針對不同的醫療保險進行簡單的介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在現代社會,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獲取和分享資訊的方式,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社交恐懼症(英文 social phobia),對於跟他人接觸或社交行為感到恐懼。 你是社恐人嗎? 人與人的距離很遠嗎? 在自媒體的充斥下 很多人躲在網路的背後 有些人很活躍有些人很潛水 真實生活中是和網路相同tone調的人嗎? 也或許因為這樣社交恐懼越來越多 越來越害怕和真實的人說話 也越來越不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為什麼人們需要社交的目的,不是解決情緒問題、社交障礙,而是從社會支持的角度來看的,達到真正的顯化。與朋友聚會和聊天有助於釋放壓力,增強情緒的穩定性,提高顯化的效率是花時間與一般好友互動的價值所在。
Thumbnail
社群媒體的興起帶給我們很大的便利,但也帶來了很多的壓力。在不斷的比較中,我們可能會忽視了自己的光彩,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不要用別人的閃光點來照自己不足的地方,記住你自己也有很棒的閃光點,只是你自己尚未發覺而已。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在現代社會,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獲取和分享資訊的方式,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社交恐懼症(英文 social phobia),對於跟他人接觸或社交行為感到恐懼。 你是社恐人嗎? 人與人的距離很遠嗎? 在自媒體的充斥下 很多人躲在網路的背後 有些人很活躍有些人很潛水 真實生活中是和網路相同tone調的人嗎? 也或許因為這樣社交恐懼越來越多 越來越害怕和真實的人說話 也越來越不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為什麼人們需要社交的目的,不是解決情緒問題、社交障礙,而是從社會支持的角度來看的,達到真正的顯化。與朋友聚會和聊天有助於釋放壓力,增強情緒的穩定性,提高顯化的效率是花時間與一般好友互動的價值所在。
Thumbnail
社群媒體的興起帶給我們很大的便利,但也帶來了很多的壓力。在不斷的比較中,我們可能會忽視了自己的光彩,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不要用別人的閃光點來照自己不足的地方,記住你自己也有很棒的閃光點,只是你自己尚未發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