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的迷思:在追求「未來」的過程中,我們失去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台灣,我們的學習歷程總是會聽到類似的話「如果沒有......你的未來就會......」、「如果你現在......未來就可以......」,這些話語總是告訴著我們--現在的努力是值得的,我們現在的付出在未來的某一天總會有回報。

但是我們的教育總沒有告訴我們,我們所付出的,現在究竟能得到什麼東西?

在台灣,學習什麼幾乎貫穿了我們自幼以來的記憶。
珠算、樂器、語言、繪畫、運動等等等等......我們幾乎是在家長的指示下學習了任何聲稱『有益』於我們未來學習生涯的事物,並參加了任何一項可以得到排名的比賽。然而實際上我們收穫了什麼?

除了極少數能一直取得第一名的人以外,我們其實在不知不覺間都知道了、學會了『我們並沒有比誰強』的事實。可以說,從小開始,我們其實或多或少的都被灌輸著比較就是會有人比較突出,而那個人並不總是你的現實。

除此之外,亞洲的傳統家庭教育模式讓被教養的孩子從有意識以來就不停地在追逐事物的『目的』。我們總是被困在完成什麼事情後能得到什麼結果的線性邏輯之中,彷彿無法得到成果的事物就沒有參加的價值。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這上述兩點結合在一起我們能得到什麼教育模型?

除了第一名以外,我們的孩子一直都在學習「不如別人,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在浪費時間」這件事。


在學習什麼的『現在』,我們學會了許多的失敗,去應對未來會得到什麼的未來。就是我們的教育帶給我們的東西。

這些問題沒有人發現嗎?我並不覺得。

108課綱的中心主旨很明顯是希望學生發現自己所長的,很明顯是希望學生在求學階段能夠發掘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的。

然而,是什麼讓本意如此的108課綱變成如此不倫不類,只會降低學生綜合基本能力與增加學生學習壓力的『惡魔的條款』呢?

我不想多做評論,但是以「我不會。」「我不行。」「我不懂。」來逃避學習的孩子甚至比起之前還要更容易遇到了。

當我們的教育模式著眼在未來能得到什麼樣的成就時,我們總忽略了建立在現在『完成了一件學習任務』的成就感。這也就導致了孩子在進入真正殘酷的社會時就已經經歷了過多的『失敗教育』(這大概也是過去的亞洲人在職場上服從性高的原因?),從而在求學時就早早放棄了自己本應可能具備的可能性,在高時長的學習環境裡混水摸魚,無所事事,然後在一無所知、無一技能的情況下被丟入社會的染缸。

我只能說,這毫無意義。

我們的教育不應再將未來立在終點,而是讓教育成為一種發覺自己的喜悅。

所幸,現在的Z世代似乎相當的善於此道?希望Z世代真正的早上舞台時,能讓教育不再只是『未來』的綑綁同義詞,而是真正發現自己長處的工具。

我由衷地期待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沉默者的發聲方式
20會員
118內容數
少年總是做夢,青年總是尋夢,中年總是不夢,老年一場大夢。 在夢相互交織的現實裡,讓我們一起勾勒夢的形狀
2025/02/24
世界觀設計:這是一個只能用點點點溝通的世界,人類無法言語的世界 場景設計:午後的咖啡廳,外頭的小雨稀稀落落的下著 主人公:落魄的、不會說話的保險業務和優秀的銷售冠軍
Thumbnail
2025/02/24
世界觀設計:這是一個只能用點點點溝通的世界,人類無法言語的世界 場景設計:午後的咖啡廳,外頭的小雨稀稀落落的下著 主人公:落魄的、不會說話的保險業務和優秀的銷售冠軍
Thumbnail
2025/02/21
一位作者分享了他們的第一篇爆紅文章,文章內容充滿負面情緒,作者反思網路曝光的利弊,以及如何平衡個人情緒與文字創作。
2025/02/21
一位作者分享了他們的第一篇爆紅文章,文章內容充滿負面情緒,作者反思網路曝光的利弊,以及如何平衡個人情緒與文字創作。
2025/02/15
回復寫作狀態,用這次的學測考題進行練習
Thumbnail
2025/02/15
回復寫作狀態,用這次的學測考題進行練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未來的教育將更加註重個性化、自由化和多元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機遇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未來的教育將更加註重個性化、自由化和多元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機遇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孩子們學習國文科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國文老師們又應該努力為孩子培養哪些能力?
Thumbnail
孩子們學習國文科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國文老師們又應該努力為孩子培養哪些能力?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過去多多少少都有在學習語言和運動甚至是藝術 有繼續學習的 也有已經放棄的 感謝曾經風吹日曬也堅持去上課的自己 或許對工作、對生活毫無幫助 卻讓自己生活似乎有點意義 新領域-塔羅 今年似乎是學習的一年 想學很久的塔羅 可能是我到處釋放出學習的意願 可能是宇宙接收到我想學的訊息
Thumbnail
過去多多少少都有在學習語言和運動甚至是藝術 有繼續學習的 也有已經放棄的 感謝曾經風吹日曬也堅持去上課的自己 或許對工作、對生活毫無幫助 卻讓自己生活似乎有點意義 新領域-塔羅 今年似乎是學習的一年 想學很久的塔羅 可能是我到處釋放出學習的意願 可能是宇宙接收到我想學的訊息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