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世間,建議大家讀大智度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生在世,充滿煩惱。人人都想知道:如何從煩惱中解脫?解脫,需要智慧。正如聖嚴法師的名言:「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世間智慧中,最究竟者為:般若智慧。

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講解「般若智慧」給所有人聽的內容,由阿難陀尊者記錄下來。

大智度論,則是龍樹菩薩對於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的解釋。

龍樹菩薩是誰?他是活在西元150年到250年的南印度出家人,為了下化眾生、上求佛道,於是將大乘經典讀通並予以詳細解釋。其中就包含了為「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做解釋的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這本作品的價值何在?它代表了「般若智慧」。那我們為何需要般若智慧呢?

第一,若要離世間諸苦,需要般若智慧。人們希望活在快樂之中,還是痛苦之中?答案不問自明:人人都想要快樂。第二,為了在幫助眾生時,不被眾生牽著鼻子走,反而能跳脫至更高的高度來幫助他們。第三:五度如盲,般若為導。若希望能好好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就需要般若智慧作為引導。


那我們如何得到般若智慧?答案不外有三:一、在佛法裡學習。二、從別人的生命經驗裡學習。三、從自己的生命經驗裡學習。


在佛法裡學習,最有系統、最完整的方式就是讀佛法之書。佛經,就是釋迦牟尼佛遺留給世人的佛法之書。

而佛之言語是簡潔的,因此,龍樹菩薩以問答方式做了詳細解釋,再經由鳩摩羅什大師和玄奘大師將梵文翻譯成我們的母語中文,讓我們能夠理解。故而實在值得細讀!

時間來到現代的臺灣,我們何其有幸,有印順導師及其弟子厚觀法師將「大智度論」編成了淺白的講義,以白話講解成錄音檔,放在慧日講堂的網站上。

歡迎大家一起來讀誦聽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ilin Tsai的佛法、醫者與育兒生活分享
24會員
93內容數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2025/02/15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2025/02/15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2025/01/1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Thumbnail
2025/01/1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Thumbnail
2025/01/12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
Thumbnail
2025/01/12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繁忙,家庭、事業都需要兼顧,很少有時間、機會可以獨自誦完一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但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精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簡短精要,最合適現代人每日念誦,常常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以開智慧。觀音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消災延壽大法會,登記長壽增福祿位。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繁忙,家庭、事業都需要兼顧,很少有時間、機會可以獨自誦完一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但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精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簡短精要,最合適現代人每日念誦,常常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以開智慧。觀音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消災延壽大法會,登記長壽增福祿位。
Thumbnail
如果你得悟之後,可以吃得好、睡得飽、天天沒煩惱,跟榮華富貴相比,哪一個比較好呢?
Thumbnail
如果你得悟之後,可以吃得好、睡得飽、天天沒煩惱,跟榮華富貴相比,哪一個比較好呢?
Thumbnail
當我們年輕時,常常對生命充滿好奇,充滿了問號,每一位都是好奇寶寶。我們都問了一個大家都曾問過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存在?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中充滿了無限可能性,但也伴隨著許多問題和不確定性。這正是《心經》所提供的智慧和指導,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探索的旅程中找到方向,認識自己,並提升情緒智慧。現在
Thumbnail
當我們年輕時,常常對生命充滿好奇,充滿了問號,每一位都是好奇寶寶。我們都問了一個大家都曾問過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存在?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中充滿了無限可能性,但也伴隨著許多問題和不確定性。這正是《心經》所提供的智慧和指導,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探索的旅程中找到方向,認識自己,並提升情緒智慧。現在
Thumbnail
人生在世,充滿煩惱。人人都想知道:如何從煩惱中解脫?解脫,需要智慧。正如聖嚴法師的名言:「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世間智慧中,最究竟者為:般若智慧。 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講解「般若智慧」給所有人聽的內容,由阿難陀尊者記錄下來。 大智度論,則是龍樹菩薩對於摩訶般若波羅蜜
Thumbnail
人生在世,充滿煩惱。人人都想知道:如何從煩惱中解脫?解脫,需要智慧。正如聖嚴法師的名言:「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世間智慧中,最究竟者為:般若智慧。 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講解「般若智慧」給所有人聽的內容,由阿難陀尊者記錄下來。 大智度論,則是龍樹菩薩對於摩訶般若波羅蜜
Thumbnail
我同事和我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能看懂就四句就了不起了。我就笑笑的講給他聽,他聽完後,就不說話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觀自在菩薩。 解釋:修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人,也就是正在唸經文的我。 觀自在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是指有有智慧且慈悲的修行者。這句話算是一句很激勵的話,有一次我工作真的壓力
Thumbnail
我同事和我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能看懂就四句就了不起了。我就笑笑的講給他聽,他聽完後,就不說話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觀自在菩薩。 解釋:修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人,也就是正在唸經文的我。 觀自在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是指有有智慧且慈悲的修行者。這句話算是一句很激勵的話,有一次我工作真的壓力
Thumbnail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目前學佛者最夯的話題,因此也帶動了般若波羅密多經的流行,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在佛教界來說是最難學的一部經典,也被學佛者稱之為金剛經。以地藏王菩薩經,妙法蓮華經是目前學佛者最為主要的學習的經典。你問我這些經典有何不同之處,我可以告訴你沒有任何不同,因為大家都想成佛及離苦得樂進入佛陀世界
Thumbnail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目前學佛者最夯的話題,因此也帶動了般若波羅密多經的流行,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在佛教界來說是最難學的一部經典,也被學佛者稱之為金剛經。以地藏王菩薩經,妙法蓮華經是目前學佛者最為主要的學習的經典。你問我這些經典有何不同之處,我可以告訴你沒有任何不同,因為大家都想成佛及離苦得樂進入佛陀世界
Thumbnail
自在是不受影響,不考慮自己的得失、利害。以菩提心修行,以慈悲心廣度眾生,就是自在。一個能自在的人一定有真正的智慧,如此才能到達解脫的彼岸。許多人希望得到自在、得到解脫後再廣度眾生,這是不太正確的;只考慮自己本身的利益,反而不能得自在、解脫。唯有放下自身利益的考量,以慈悲心廣度眾生,才能得真正的自在
Thumbnail
自在是不受影響,不考慮自己的得失、利害。以菩提心修行,以慈悲心廣度眾生,就是自在。一個能自在的人一定有真正的智慧,如此才能到達解脫的彼岸。許多人希望得到自在、得到解脫後再廣度眾生,這是不太正確的;只考慮自己本身的利益,反而不能得自在、解脫。唯有放下自身利益的考量,以慈悲心廣度眾生,才能得真正的自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