魩仔魚干貝海鮮魚片寶寶粥簡易食譜

魩仔魚干貝海鮮魚片寶寶粥簡易食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材料:

魩仔魚(注意新鮮度)
紅魽魚片(注意新鮮度)
干貝(須先了解寶寶是否會過敏)
蛤蠣高湯(此料理只取湯的部分)

步驟:

將米和水(或高湯)放入鍋中,用中小火煮沸。
降低火力,煮約15分鐘,直到米飯變軟爛。
烹煮時需要注意鍋底黏鍋 需要不定時攪拌。
如小朋友不喜歡米粒感。
可以增加烹煮時間與過程中可以補充高湯。

烹煮過程中加入洗淨的魩仔魚與紅魽魚片,烹煮直到海鮮熟透。
也可再加入高湯使米飯和海鮮充分結合。

請注意蛤蠣肉如果要讓寶寶食用,第一次嘗試時最好先吃一顆,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並且注意蛤蠣肉的大小是否適合寶寶食用,必要的話需要調整成適合寶寶的蛤蠣肉大小,避免噎到。

干貝是寒性的,一定要適量食用!並且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
干貝要切碎一些,一定煮爛、煮成糊狀、這樣才不會噎到寶寶。

這道魩仔魚寶寶海鮮粥富含蛋白質和營養,適合寶寶食用。
請確保食材的新鮮度和衛生,並適應寶寶的年齡和飲食習慣進行調整。
蝦蟹貝類的肉質較具有彈性,不易咬碎,食用時需考量寶寶的咀嚼能力。

魩仔魚干貝海鮮魚片寶寶粥

魩仔魚干貝海鮮魚片寶寶粥

干貝

干貝

紅魽魚片

紅魽魚片

魩仔魚干貝海鮮魚片寶寶粥

魩仔魚干貝海鮮魚片寶寶粥



avatar-img
瑞塔貝果的沙龍
4會員
16內容數
記錄2022年從懷孕到生產的全程,包括產後減肥、育嬰假結束後回歸職場,以及面對托嬰生活的點滴。這段旅程見證了我由女孩轉變為母親的角色。初為人母的過程中,我經歷了許多新手媽媽可能未曾預料到的挑戰與喜悅。透過這個日記,分享生活中的心情,並紀錄美好瞬間https://button.like.co/berettabagelsu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瑞塔貝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拍照臉上總是有陰影,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擾。產後女性由於睡眠不足、氣血不足、皮膚鬆弛等原因,更容易出現臉上有陰影的情況。此外,光線不足、光線角度不佳、拍攝角度不對等拍照技巧也會導致臉上有陰影。除了產後因素之外,如何改善臉部陰影問題呢?這篇文章將為您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議。
孩子出生後,少了兩人世界,多了療癒的第三者! 以前我不太主動和小孩玩,也沒有特別喜歡小孩, 但每到過年過節,總會有外甥的紅包, 生日禮物也會透過姊姊的指示買給外甥們, 該有的禮物總是有,從未想過自己會有孩子的一天。 「有了孩子之後,我還能繼續這樣做嗎?」 以前總是想著自己出遊
前言: 在月子的不久後,我開始察覺到左手腕出現了一些不尋常的感覺。 儘管我原本是非慣用手(左手)的,但大約在2022年10月左右,我開始感受到一陣疼痛。每當我清晨醒來時,疼痛感尤為明顯,然而隨著一天的活動開始,疼痛感稍有減輕。然而,只有在特定的姿勢下,我才會感到明顯的疼痛。 為了釐清情況,我決定前往
拍照臉上總是有陰影,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擾。產後女性由於睡眠不足、氣血不足、皮膚鬆弛等原因,更容易出現臉上有陰影的情況。此外,光線不足、光線角度不佳、拍攝角度不對等拍照技巧也會導致臉上有陰影。除了產後因素之外,如何改善臉部陰影問題呢?這篇文章將為您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議。
孩子出生後,少了兩人世界,多了療癒的第三者! 以前我不太主動和小孩玩,也沒有特別喜歡小孩, 但每到過年過節,總會有外甥的紅包, 生日禮物也會透過姊姊的指示買給外甥們, 該有的禮物總是有,從未想過自己會有孩子的一天。 「有了孩子之後,我還能繼續這樣做嗎?」 以前總是想著自己出遊
前言: 在月子的不久後,我開始察覺到左手腕出現了一些不尋常的感覺。 儘管我原本是非慣用手(左手)的,但大約在2022年10月左右,我開始感受到一陣疼痛。每當我清晨醒來時,疼痛感尤為明顯,然而隨著一天的活動開始,疼痛感稍有減輕。然而,只有在特定的姿勢下,我才會感到明顯的疼痛。 為了釐清情況,我決定前往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