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各位談談我一直很想談的一位音樂人與他的作品:紐西蘭歌手Tamaryn首張專輯 “The Wave”中的最後一首歌:‘Mild Confusion’。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張懸2014年在〈to ebb潮水箴言演唱會〉上所唱的;或是說,是2015年01月,馬世芳老師與張懸在節目上播放了這個版本的翻唱。我不記得馬世芳老師或張懸有在節目上仔細地討論這首歌(或許是有而我忘記了),但這首歌讓我印象深刻。2015年的我,在高中的最後半年,即將走入新的人生階段,還聽著1976、四分衛和透明雜誌等台灣的、偏車庫或龐克的樂種。對我來說,‘Mild Confusion’ 是非常新穎的東西,在我還不知道什麼是Shoegazing、什麼是Dream Pop的時候,我能想到最好的形容,大概就是「混亂的迷幻」。而「迷幻」這個詞,也是我在「張懸」回到「焦安溥」的過程中感受到最多的:在《潮水箴言》中唱的〈秦皇島〉、在《煉雲》中唱的〈交雜隕石〉與〈烏鴉〉,都充滿著「迷幻」的氣息。
但到了我第一次能真正體會這首歌的意境,則是在四年之後、我開始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時候。那是我各種症狀最為嚴重的時候:焦慮、恐慌、憂鬱,不說與人對話,就是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我的腦子都在不停地運轉,手不停地抖、汗不停地流。讓我想到這首歌唱到的:
眼睛在強光下閃爍、頭旋轉著
Eyes flash in hard light, head spins round
皮膚蒼白的鬼將你拉下來
Pale skin white ghost pulls you down
地板下沉,你跌落地上
Floor sinks and you fall to the ground
他有症狀:輕度混亂
He's got the symptom: Mild confusion
無論是藥物的副作用,或是症狀本身的發作,都讓我一次次體會著「不由自主」的感覺,於身於心都是。在這些時刻,我體會到的體感與心境,讓這些所謂「迷幻」的音樂與歌詞顯得更貼近我所感覺到的「真實」。
從開頭就存在、貫穿全曲的吉他底噪,像極了焦慮/恐慌時不斷湧入大腦,卻又毫無用處的思緒;鼓與Bass賦予了音樂方向感,而Lead guitar與Vocal則是在底噪與音樂流動之上,拉開了一片空間。在這片空間中,歌曲與歌詞的意義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去「感受」他:感受音樂的流動、感受噪音在底下的波動,感受那不受控制而任自己隨波逐流的失控感。
近來工作繁忙,文章或有放緩產出的速度,還請各位見諒;也感謝各位一路以來的支持與陪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