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糓氣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這是關於華陀傳授弟子吳普「五禽戲」的記錄。
人的身體要勞作活動,但不能過度的使用。適當活動可以消榖氣,讓血脈流通,病就不會生。
中醫對於病,最主要的認知就是「氣」。
早期很單純,可以說陰氣陽氣,或正氣邪氣。生病,基本上就是體內某一種氣過多,造成阻塞,沒有辦法順利循環。比較常見是外力入侵。而華陀當時居然就知道,「五榖之氣」會在體內堵塞。
「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輓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所以古時候的仙人,會從事「導引」體內氣順暢運行的運動,來達到長生不老的效果。像熊、像貓頭鷹一樣的張望。拉伸牽引腰啊身體啊,活動關節……
貓頭鷹的頭可以往左往右各轉270度,上下翻轉180度耶,果然仙人?
「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
「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
五禽戲的介紹,就這麼點而已。
其實在陳壽的時代,五禽戲很可能已經是常見的項目了,所以不太需要解說。
華陀前面說的「古之仙者」,莊子也提過。
莊子是這麼寫的:「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先秦哲學家寫東西,跟嘴炮比較像,主要是自己的所知所想。
漢朝開始整理各種文獻經典,在《淮南子》中,對於這方面有更多資訊。
「若吹呴呼吸,吐故內新,熊經鳥伸,鳧浴蝯躩,鴟視虎顧,是養形之人也,不以滑心。使神滔蕩而不失其充,日夜無傷而與物為春,則是合而生時於心也。」
注意到嗎?
「熊經鳥伸,鳧浴蝯躩,鴟視虎顧」。
蝯跟猨基本上是同一種動物,我們現在說猿。也就是古老的養生導引術,至少是「六禽獸戲」,其中鳥類佔了一半。
對比之下,華陀的「鹿戲」倒是古之所無。不過也就是名稱的差別。
東晉道門大師陶弘景,是這樣記錄的:「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
這也是五禽戲中唯一的「頸項運動」。
很顯然,華陀是人類。
工蝦小?
意思是華陀知道,人類根本不可能做出「鴟顧、鴟視」的貓頭鷹迴旋,所以做了鹿戲來取代。
根據陶弘景的說法,「因上著粉」真的就是在身上抹粉。
三國時代我們都知道,非常流行抹粉。其實單就史書來說,戰國初期就已經有「粉飾」的習慣了。
以前人不太洗衣服,邏輯上也不會有「拿毛巾擦汗」這回事。那其實只要用一些玉米小米的粉抹在身上,就能止汗了。
也就是華陀在強調的是,運動完流汗要擦乾,你才會覺得手腳輕靈食慾旺盛。不然著涼感冒就吃大便了。
五禽戲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現代也有多種套路流傳下來。
是失傳嗎?我看陶弘景的內容也是ONE MORE TWO MORE而已,更何況華陀一開始就說了這是健身操。
對我小時候也一直以為是什麼神秘武功啊。
華陀除了吳普,還有另一個弟子樊阿。別看華大夫這樣,他也是很神燈精靈的……也算一種因材施教?
樊阿不想學雲體風身,他問老師,有沒有吃了就可以的?每天練功多累?吃藥顧健康才是華人本色。
有,華陀就傳授了樊阿「漆葉青黏散」藥方。
「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臟,輕體,使人頭不白。」
你知道,《三國志》是一本很難懂的書,為此,南朝劉宋皇帝才叫裴松之做注。當皇帝看到書裡提到仙丹,能錯過嗎?
各位託皇上的福,讓我們裴大師注一下補充資料。
「青黏者,一名地節,一名黃芝,主理五臟,益精氣。」
據說是有人上山迷路,看到仙人服用,跟華陀提及。華陀傳授給樊阿,樊阿的親友看他年紀越大越身強體健,就紛紛去問他。照《佗別傳》說,青黏這個藥材就此普及開來。
江湖一點訣,說穿不值錢。
老裴索性再為皇上介紹一下「漢末三仙」。
這三仙的材料,卻是出於曹丕曹植兄弟的「文鬥」。別說宋文帝,我都不想錯過啊。
三仙分別是:潁川郤儉,甘陵甘始跟廬江左慈。
先不說左慈,郤儉這名字有印象。劉焉前任的益州刺史就叫這名,他也是後來劉禪講出「樂不思蜀」後,放炮的蜀漢大臣郤正……的阿公。
不過《三國志》說郤正是河南尹偃師縣人……是不是同一個?
應該不是,原因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那這三仙呢,本來都是軍吏。
郤儉擅長辟穀,以伏苓為主食。他開始當官之後,伏苓的價格就暴漲數倍。曹丕說,有官員跟他學習,只吃伏苓喝冷水,差點拉肚子拉到死。
甘始的看家本領則是練氣,他開始當官,人們無不「鳥視狼顧,呼吸吐納」。就是五禽戲那套。那同樣也有官員跟著練,練到差點死掉。
很明顯吧?曹丕在寫的就是這些個神棍害人匪淺。而人們盲從流行,遺禍無窮。
左慈呢?左慈擅長的是「房中術」。
接下來看曹植這邊說,這三個仙人,都是他們的父親曹操所召集來的。郤正的阿公早在董卓當政前就死了,所以說是不同人。
那曹操找仙人來是很有需要逆?不是,曹操是召他們來嘲笑的。
曹植這麼說,像這些人說有什麼神仙的本領,卻不去往海外仙島享受,而留在中土欺騙人民百姓。
你怎麼知道不是救世?救世還會被曹操召了就來啊?
貪圖的不就是榮華富貴?
不過這些人也是很有點門道,他們知道曹操有意試探,從不會說什麼「虛誕之言,非常之語」。
在這樣的情況下,曹丕就是繼續批評嘲笑。
但曹植?他決定進行實驗。
曹植要郤儉演示一下百日不食穀,並且跟他一同起居。結果郤儉行動如常。能不能延年益壽?曹植不敢說,但這本事在亂世之中,很是有用啊。
接著,當然又試甘始。
大家都說甘始有三百歲,但容貌卻如少年,是許多術士都尊敬的一個仙人。
甘始平常不太說話,曹植就私下跟他聊天,試著引導他,甘始才說出了各種秘密。都是一些不可思議或過往故事,也無法一一收錄。
曹植倒也沒有盡信,他只認為,要不是曹操不癡迷於此道,甘始大概就會是又一個徐福之類的吧。
欸不是,還有左慈。
左慈表示這個不能試,除非是真心誠意想要學習他的仙術。
我們以現代角度來看,三個基本上都沒什麼超自然。郤儉百日不食,有水喝的話倒不是不可能。甘始跟左慈就嘴炮仔。
不過,《三國志華陀傳》附帶的只有這些,《後漢書》可不止。
我們就說說左慈的其他記錄好了。
左慈曾經在曹操面前,演示過類似「五餅二魚」的法術。當時他是拿一個銅盤裝水,然後不斷從盤子裡釣魚出來。
曹操何許人也,當然要確認一下,要求當場殺魚來吃。欸?魚是真的。但曹操哪會放過?曹操又說,如果有蜀地的生薑搭配,那才真是好。
左慈說,好啊,我去買一點。
曹操表示:我最近才派人去蜀地買錦,你幫我跟他們說再多買兩匹。
左慈出去後,很快就拿了薑回來,跟曹操說,我幫你交代好了。
後來,曹操的使者從蜀地回來,真的多買了兩匹,而且使者說就是那天有人來傳話的。
又有一次,曹操帶了一百多人去許都近郊。左慈帶著一瓶酒一包肉乾,分給大家吃,百多人都吃得酒足飯飽。
曹操想要戳破左慈,但仍是找不到證據。
這下孟德不開心了,要人把左慈抓來殺了。
怎知左慈卻躲進牆中不見。搜捕之下,有人說左慈在市集上。去市集一看,每個人都跟左慈長得一樣,怎麼抓?
最後,又有人說在陽城山頭看到左慈,要抓他的時候,左慈躲進羊群就不見了。
曹操沒法子,只好叫人去說:我不殺你了,只是想試試你的法術。
忽有一老羝屈前兩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許。」即競往赴之,而群羊數百皆變為羝,並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許」,遂莫知所取焉。
這段翻不翻都一樣啦。因為沒辦法理解到很細節,大概知道左慈又耍了這些人一次就行。
其實東晉以後做的史也好,寫的文獻也好,對於這種怪力亂神都是比較不排斥的。所以同樣說方術士左慈,可以看到這麼不一樣的敘述角度。但華陀之事,《後漢書》沒有加油添醋什麼,跟《三國志》幾乎是一樣的。
說奇怪也不怪,醫本巫祝,原本就是這種「不可思議的方術」之一。
而東漢末年,開始產生巨大的轉變。
比起華陀,「張機」張仲景這個人的存在與不存在,會更凸顯出醫學地位的反轉。
看不懂在說什麼?
我試著白話點好了:東漢的貴族皇室,越來越不信任「醫術」(因為是方術迷信)。相反的,平民百姓對於醫術的仰賴跟信任度,卻是越來越高。
某方面來說,黃巾之亂也是這兩種價值觀衝突的產物。
《後漢書》有一條很值得參考的資訊,就是東漢末羌亂時,邊疆引了醫術去跟羌人交流,從而得到羌人的信賴。
是這樣,你首先要注意到,醫生在兩漢並非「知識份子」。
再來,東漢中期,漢人醫生就開始跟羌胡交流。
我想應該反應過來了:意思是,西方的醫術,開始往中國流動,為中國傳統醫術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華陀的對症下藥開刀手術,左慈的五餅二魚,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中西知識交流的初期結果。
不論是研發出新的中醫技術,還是研發出新的吹牛手法,都是。
沒有辦法分辨。
魏晉南北朝提高的,只是不做先期主觀判斷,所以才讓兩漢不被承認是一種科學的「醫」,得到更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