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URVEDA【阿育吠陀健康概念】

AYURVEDA【阿育吠陀健康概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些年各種養生,各種身心靈的課上了很多。若真的要選擇優先的一個課程,筆者會建議先學習阿育吠陀。再多的心靈課程,你沒有一個健康的物質身,都是不可能繼續下去的,你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要靠這個肉身來完成。

raw-image


所以有人問我,這麼多養生課你會選擇哪一種?筆者也有學習黃帝內經,但會建議您優先選擇阿育吠陀。因為這是全方位的一種身心靈的養生方式。

 

梵文稱作《Svasthavrtta》。《sva》意指擁有、額外、持有生命;《stha》意指一個人維持穩定健康狀態; 《 vrtta 》意指一個人透過飲食、生活習性來維持與增進健康和快樂的生活。

 

因此,阿育吠陀以人本為治療中心。強調健康的定義不只是肉體的健康維持,還包括生命原力(prnan),督夏(Dosha)、組織體 (Dhatu)、心智(Mana)、情緒、感官與心靈之各層面上的平衡與健康。

 

◎瓦塔(vata)是活動,卡法(kapha)是慣性,皮塔(pitta)是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已知三個要素的未受干擾的穩定狀態與平衡稱為健康(Arogya)。

◎三督夏(tridosha)並不總是保持平衡狀態或穩定。(感官、身體、情緒,很多)

◎任何督夏(dosha)的不平衡或不協調導致督夏不健康稱為疾病(dosha roga),或病理狀況,導致疾病和退化。

 

raw-image


一切疾病在顯現之前,都已植根於心。

 

心靈比肉體有更長的保質期。心靈的印記會被帶到下一個身體。這被稱為重複出生。

 

阿育吠陀,疾病的種子被攜帶在心靈中,並在適當的時間顯現出來一個人一生中的生命。

 

根據吠陀占星學(也符合阿育吠陀原則),行星力量控制這些印記(業力)在心靈中的表達。這就是阿育吠陀和吠陀占星學作為相互關聯的吠陀科學走到一起的地方。真正的意義必須同時具備阿育吠陀和占星學的知識。

 

阿育吠陀有一個很好的概念,每個個體表現出來的個性、氣質、態度、行為等等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它不同程度五元素所組成的生物個體。不是要去改變你的體質,而是去平衡你的體質。現在很多人都把自己當作神醫,硬是要改變體質,這樣是破壞你選擇的物質身的平衡。

如同毒蛇的毒液對他本身是無礙的。

 

阿育吠陀有很健康理智客觀的概念,先認識你自己的先天體質,去了解自己,接受跟平衡它。

 

希望對於身心靈有興趣的朋友們,有機會可以多學習阿育吠陀的智慧。

 

raw-image


avatar-img
聞覺本心的沙龍
33會員
123內容數
這裡會分享在生活中不論是情緒,病痛的出現,都可以藉由芬香療法的各種植物分子得到在生理與心理上的輔助。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帶給我們的其實是不同程度的痛苦,這是一個芳療師多年的案例與實務面分享,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朋友們。內容會提供更多臨床與專業資料,也可以直接使用配方去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聞覺本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感恩是內心美妙的情識作意,這股作意將盪起人生無休止的漣漪直至永久永久。 Gratitude is the wonderful working of sentiments of the inner heart, This working of the heart will toss about
亞洲調香師協會新課程。 幾年的命理,整復經絡,黃帝內經,芳療,調香等的累積其實需要十年功以上。 理事長真的很用心的開發出來後,未來會有持續的研討會。因為這不是學就會的東西,需要時間去體悟,如同調香師學了更需要多年的經驗累積。光是回饋回來的問題最後都不是調香了,都變算命去了。這個要另外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世間是虛偽的、變化的、無常的,任何人隨時有可能因此而造業、迷惑、受苦。
一次天機法師的演說中有另一種說法:六親指的是天、地、君、親、師、友,俗說六親不認指的就是這六種。 冤親債主是從親來,若一個人根本不跟你往來,也離你遠遠的,要怎麼結怨?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時候靠得太近,緣分就盡了。六親緣淺其實有時候是因為福報夠。
孤獨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獨處,可以專注觀照身心,反省自己,達到心靈平靜的境界。本文介紹了許多佛經中有關孤獨修行的內容,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身心靈上的安寧。佛經中經常強調欲求智慧,必須獨處靜坐思維。如《雜阿含經》:聞法己,我當獨靜處,專心思惟。
1.感恩是內心美妙的情識作意,這股作意將盪起人生無休止的漣漪直至永久永久。 Gratitude is the wonderful working of sentiments of the inner heart, This working of the heart will toss about
亞洲調香師協會新課程。 幾年的命理,整復經絡,黃帝內經,芳療,調香等的累積其實需要十年功以上。 理事長真的很用心的開發出來後,未來會有持續的研討會。因為這不是學就會的東西,需要時間去體悟,如同調香師學了更需要多年的經驗累積。光是回饋回來的問題最後都不是調香了,都變算命去了。這個要另外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世間是虛偽的、變化的、無常的,任何人隨時有可能因此而造業、迷惑、受苦。
一次天機法師的演說中有另一種說法:六親指的是天、地、君、親、師、友,俗說六親不認指的就是這六種。 冤親債主是從親來,若一個人根本不跟你往來,也離你遠遠的,要怎麼結怨?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時候靠得太近,緣分就盡了。六親緣淺其實有時候是因為福報夠。
孤獨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獨處,可以專注觀照身心,反省自己,達到心靈平靜的境界。本文介紹了許多佛經中有關孤獨修行的內容,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身心靈上的安寧。佛經中經常強調欲求智慧,必須獨處靜坐思維。如《雜阿含經》:聞法己,我當獨靜處,專心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