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舊地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返回美國紐約探望阿姨和表弟,並有一班教會弟兄姊妹和舊同事,自從二OO六年初正式離開紐約返回香港定居,二O一O年及二O一五年分別返過去短短一兩個星期,這次是第三次重回舊地,並且是逗留時間最長的一次。上兩次回去由於時間太短,根本沒有機會和一些舊同事及弟兄姊妹重聚,這次有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就可以探望更多人了。
的而且確,有些人已經超過十六年沒見面,即使中間我來美國或他們返回香港而曾經短聚,但這幾年間各人的轉變也大,其中最主要的一批是一班年輕弟妹,他們昔日還是在求學的小弟弟和小妺妹,今日不單已經出來社會工作及結婚,甚至大部份還有了小朋友,那即是他們已先後步過了三個人生階段。工作、結婚、生小孩固然是不少人人生必經之路,但轉眼已見各人一下子連跨三個階段,倒還不能一下子便接受得來。
而昔日與我同輩的,在我離開時有的剛有了孩子,十六年後他們的下一代部份已經入讀大學,亦有的多了細佬或妺妹,只是這班第二代的人數實在太多,屈指一數他們可能多達四、五十人,我不單搞不清楚他們的名字,即使那個小孩是那個弟兄姊妹的孩子我也搞不清。我第一個主日去到教會聚會時便決定放棄記下他們每一個的容貌及名字,畢竟我也老了,而我和他們的父母才充滿經歷及回憶。
還有比我年長的,他們既有教會的大哥哥大姐姐,亦有昔日工作的舊同事,感恩十六年雖過,但絕大部份仍健在,包括有一位已過百歲,亦有三數位已超過九十,他們無論在我人生首份工作、或是生活、或人生及屬靈成長中皆給我悉心照顧,有的哥哥姐姐還曾在我從美國另一個州份移居到紐約時短暫讓我寄居他們家中,我感恩今次仍可跟他們相見,再三表達我的謝意和牽掛。
不過在各人步入人生不同階段,面對的衝擊也成為各人的挑戰,年長的多要顧及何時複診及身體狀況,有自己家庭的則已把專注力放在孩子身上,想起昔日同事會為事業拼搏,弟兄姊妹會為心靈及傳福音努力,過去一班一同奮鬥的同事及弟兄姊妹,似乎已經轉移焦點,尤其弟兄姊妹,相比我和太太才於一年前辭掉工作往大洋州國家傳福音,我們所作的其實可能令他們惘然及感受距離。我完全沒有少窺任何一個人的努力及生存目標,畢竟各人的擔子及領受不同,而活在這個大城市及面對的衝擊亦非其他過客能理解。在大洋州短宣之旅後,我製作了一個旅程回顧片段,在紐約竟完全沒打算拿出來分享,因為我和太太當日往「普天下去」的抱負和心志也非一朝一夕,實在不想令他人感到氣餒或「離地」。
無論如何,沒有忘記當日初心,來到探望昔日愛惜我的親朋好友及弟兄姊妹,獻上關心和問候已是最大目的,至於神給我們的人生異象及托負,就向合適的人說就好了。
(14·06·2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次準備更充足準備踏上另一條馬拉松賽道,能否比前幾次跑到更好的成績呢?
    參加過近三十個全程馬拉松,還沒有一次的參加者不足一百人。這次在美國紐約州一個小鎮內舉行的長跑活動,四個項目的總參加人數才四百人,比我參加過的泰國清邁、紐西蘭的Hawke’s Bay及香港的中國海岸馬拉松的規模更小⋯⋯
    專誠去到遠方探望一位相識很多年的教會好弟兄,卻發現從昔日孤單中互相扶持到今天距離漸行漸遠⋯⋯
    再次準備充足上戰場,這次會否如上兩次般在比賽時遇上突發事件而影響成績,還是能夠按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正面的效果呢?
    人壽保險公司推出了健康計劃,只要安裝了他們的手機程式及成為會員,然後常做運動,便會逐步提升會員級別,若成功提升一個級別,下年交保費時便會有折扣,若再提升成為更高一個級別,折扣更多,如此類推。保險公司當然不會計錯數,因為大量研究也發現多運動對身體有正面幫助,那管每日步行夠一定數目也會具良好效果⋯⋯
    相約和一班舊同事及上司重聚,遠處見到他們便已和我熱情地打招呼,見到他們真的很感動,不是因為那麼多人給予面子出席,卻是他們已經有一定年紀,見到他們一次得一次,珍惜他們仍健在。
    這次準備更充足準備踏上另一條馬拉松賽道,能否比前幾次跑到更好的成績呢?
    參加過近三十個全程馬拉松,還沒有一次的參加者不足一百人。這次在美國紐約州一個小鎮內舉行的長跑活動,四個項目的總參加人數才四百人,比我參加過的泰國清邁、紐西蘭的Hawke’s Bay及香港的中國海岸馬拉松的規模更小⋯⋯
    專誠去到遠方探望一位相識很多年的教會好弟兄,卻發現從昔日孤單中互相扶持到今天距離漸行漸遠⋯⋯
    再次準備充足上戰場,這次會否如上兩次般在比賽時遇上突發事件而影響成績,還是能夠按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正面的效果呢?
    人壽保險公司推出了健康計劃,只要安裝了他們的手機程式及成為會員,然後常做運動,便會逐步提升會員級別,若成功提升一個級別,下年交保費時便會有折扣,若再提升成為更高一個級別,折扣更多,如此類推。保險公司當然不會計錯數,因為大量研究也發現多運動對身體有正面幫助,那管每日步行夠一定數目也會具良好效果⋯⋯
    相約和一班舊同事及上司重聚,遠處見到他們便已和我熱情地打招呼,見到他們真的很感動,不是因為那麼多人給予面子出席,卻是他們已經有一定年紀,見到他們一次得一次,珍惜他們仍健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母親走了以後,阿姨那邊的親人幾乎沒再見見過面。這次四姨丈往生圓滿後,兒子,女兒帶著四姨媽南下高雄,發起了這次聚會! 一切徬彿回到小時候………….
    Thumbnail
    今天我請客, 因為我弟難得又回來一趟,於是請阿姨、和三舅一家,一起吃飯。   又是很久沒見面了。 還是跟大家在一起,說說話,比較安心。 畢竟,現在覺得,見一次面,就少一次了。   我好像重複說了好幾次,要多多見面、吃飯啊。 然後我說:   「我小時候算命的命書,上面寫我的
    他回來了 在離開八年之後 再見面時 還是和八年前一個模樣 只是 官位越做越高 而且 已經結婚 共進晚餐 彼此一點一滴的拼湊 八年間失聯的記憶 他 遊走在歐洲、美洲 而我 在亞洲四處流浪 境遇不同了 最後一次見他 是在香港轉機時 看著他身旁的同事 我們只能寒暄 其餘的 就從眼神裡體會 幾分鐘的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美國東北大學校長Joseph E. Aoun在2023年畢業典禮致詞中分享,美國人一生平均會轉換12次工作。那麼臺灣的狀況呢?如果我們22歲大學畢業,62歲退休,每3-4年轉職一次,會換10-14份工作。轉職不再是不穩定的表現,而是一個機會來讓自己更靠近理想中的生活樣貌。
    時間距離非常的久 9位社團的大小夥伴 終於要見面了 當然是開心到不行 只是過程中 我發現大家的落差 有些人還是單純美好容易滿足 有些人是一針見血的談話搞笑 有些人依然堅持他自己的形象 只是太太總是私下告訴我們 根本不是這樣~哈 有些人因為工作的關係 的確會有區域性的影響 冷
    Thumbnail
    我們四個青年獅子會的老友相識超過30年,今天可以一起重聚再遊澳門,大家生活環境不斷變遷,但友情不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母親走了以後,阿姨那邊的親人幾乎沒再見見過面。這次四姨丈往生圓滿後,兒子,女兒帶著四姨媽南下高雄,發起了這次聚會! 一切徬彿回到小時候………….
    Thumbnail
    今天我請客, 因為我弟難得又回來一趟,於是請阿姨、和三舅一家,一起吃飯。   又是很久沒見面了。 還是跟大家在一起,說說話,比較安心。 畢竟,現在覺得,見一次面,就少一次了。   我好像重複說了好幾次,要多多見面、吃飯啊。 然後我說:   「我小時候算命的命書,上面寫我的
    他回來了 在離開八年之後 再見面時 還是和八年前一個模樣 只是 官位越做越高 而且 已經結婚 共進晚餐 彼此一點一滴的拼湊 八年間失聯的記憶 他 遊走在歐洲、美洲 而我 在亞洲四處流浪 境遇不同了 最後一次見他 是在香港轉機時 看著他身旁的同事 我們只能寒暄 其餘的 就從眼神裡體會 幾分鐘的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美國東北大學校長Joseph E. Aoun在2023年畢業典禮致詞中分享,美國人一生平均會轉換12次工作。那麼臺灣的狀況呢?如果我們22歲大學畢業,62歲退休,每3-4年轉職一次,會換10-14份工作。轉職不再是不穩定的表現,而是一個機會來讓自己更靠近理想中的生活樣貌。
    時間距離非常的久 9位社團的大小夥伴 終於要見面了 當然是開心到不行 只是過程中 我發現大家的落差 有些人還是單純美好容易滿足 有些人是一針見血的談話搞笑 有些人依然堅持他自己的形象 只是太太總是私下告訴我們 根本不是這樣~哈 有些人因為工作的關係 的確會有區域性的影響 冷
    Thumbnail
    我們四個青年獅子會的老友相識超過30年,今天可以一起重聚再遊澳門,大家生活環境不斷變遷,但友情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