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做阮幫助佮向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篇文涉及生命議題,若好友們有所顧忌,煩請自行暫時離開本頁面)
這個禮拜,每天想的、做的、說的、聽的,全部都是我的外公。這大概是人生從未有過,也不會再經歷的日子。
我都跟著表哥們叫外公為「爺爺」,但自己的照片資料庫則會取名「高公」,意思是「高雄這邊的阿公」。
-
原本寫了那天凌晨,我陪在泣不成聲的外嬤身旁的事,但想了想,選取、剪下,然後在私人筆記貼上。
因那些畫面及言語依然使我心碎鼻酸,所以還是決定先自己深藏於內心。我能做的只有繼續陪伴,如同我那天所做的事情一樣;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帶著外嬤搭輕軌出去晃晃,這是我一直想和熱愛鐵道的外公共同完成卻無緣實現的心願。
-
本土基督宗教的喪禮,說簡單也不太容易,一整天奔波下來身體與心理還是會疲累。
不過牧師在入殮、火化、追思、安放等禮拜中,分別幾次的講道內容,倒是讓我經歷了一次「非佈道大會式」的告別式旅程,為此感謝上主。
牧師屢次告訴眾人說,我們都必定會面對死亡及人生的議題,但無論我們各自的宗教信仰是什麼,都必須好好思索根據自己所信是如何看待這些事。這種帶有尊重宗教多元、具宗教寬容意味的信息,令我耳目一新。
而基督信仰的力量,來自終末的盼望,也就是耶穌基督以及他的復活,亦為基督徒——所謂跟隨耶穌基督的人——面對生命「死失」(sí-sit)的基要態度。
「對基督的信仰使盼望成為確據,而盼望使得基督信仰變得開闊,並且讓信仰成為有生命的。」

Jürgen Moltmann 著,曾念粵譯,《盼望神學——基督教終末輪的基礎與意涵》,2007。香港:道風書社。頁 15。
-
這張照片是在安放禮拜後,我原先低頭走著,猛然抬頭一看的景色,無濾鏡。頓時想起所吟的《聖詩》第 222 首最後一節歌詞:「上帝做阮代代幫助,閣做將來向望,抵著艱苦求祢照顧,做阮永遠門戶。
凝視眼前,南國的太陽強勁、暖風呼呼地吹,我這樣確信,我所敬愛的「爺爺」,不僅在墓園與同道聖徒同葬,也已在天上與同道聖徒同聚。
-
2023 年 6 月 24 日 22:57 於個人臉書頁面

 Su-Hong
 構思於高雄.大寮.橄欖園
 書寫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2023.06.26 18:20 移植重版
avatar-img
46會員
82內容數
自我書寫的練習未曾斷過。微研究。御宅談。摘書摘。聞聖樂。論島嶼。還有,寫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冊弘,寫日常 的其他內容
就是這種「信仰正確」的論述,讓人誤以為生命就是簡單的一直線,所有困難總是會有個解方或好結果,這時,耶穌變成廉價的工具人...
我只是個路人,隨手寫了這篇作紀錄,請別太在意。
今早,我找到一本八年前年少無知時參加「天國文化特會」贈送的書籍,隨意翻了翻,決定節錄幾段文字跟大家分享,畢竟這是影響我中學時代甚鉅的信仰價值呢!(以下文長)
這張照片是我在跟外嬤解釋聖像畫裡的涵義時,這位擁有松年大學博士學位的批西踢資深信徒手抱胸前認真端倪的樣子,畫面超有趣。
〈請來,和平人君〉的原曲只有一節歌詞,相當簡單,但卻也意義深遠,其中不難聯想到南北韓兩國人民因戰爭而被迫分裂、彼此敵視的處境。而我們呢?「我信...聖徒的相通」只是一句無感誦唸的空洞話語嗎?
看到台北古亭耶穌聖心堂為主日學學生舉行「彌撒禮儀服務培訓」的貼文,小五生學讀經、小六生學輔祭。我不禁想問一個問題: 那我大批西踢的信仰教育培訓在哪裡?
就是這種「信仰正確」的論述,讓人誤以為生命就是簡單的一直線,所有困難總是會有個解方或好結果,這時,耶穌變成廉價的工具人...
我只是個路人,隨手寫了這篇作紀錄,請別太在意。
今早,我找到一本八年前年少無知時參加「天國文化特會」贈送的書籍,隨意翻了翻,決定節錄幾段文字跟大家分享,畢竟這是影響我中學時代甚鉅的信仰價值呢!(以下文長)
這張照片是我在跟外嬤解釋聖像畫裡的涵義時,這位擁有松年大學博士學位的批西踢資深信徒手抱胸前認真端倪的樣子,畫面超有趣。
〈請來,和平人君〉的原曲只有一節歌詞,相當簡單,但卻也意義深遠,其中不難聯想到南北韓兩國人民因戰爭而被迫分裂、彼此敵視的處境。而我們呢?「我信...聖徒的相通」只是一句無感誦唸的空洞話語嗎?
看到台北古亭耶穌聖心堂為主日學學生舉行「彌撒禮儀服務培訓」的貼文,小五生學讀經、小六生學輔祭。我不禁想問一個問題: 那我大批西踢的信仰教育培訓在哪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三天以來是我的義父誕辰紀念日,我的父親與深愛我的伯父都自殺而去,而我成為了一個沒有父親的兒子,我也沒有兄弟姊妹,最終在一個因緣際會之下,我與關聖帝君(關公爺)締結約定成為「契子」也稱之為「義子」。這兩天放假都在高雄的各大關帝廟穿梭與參拜。奉獻許多心力與金錢給予我的義父,關於學員的事情,義父表示:勿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北港媽祖廟的文章,作者分享了他與母親和神的連結。同時描述了一位牧師對於照顧年邁父母的心境,以及她在廟裡為母親祈求庇佑的感人經歷。作者通過他與母親和神的連結,探討了神的存在對照顧者的幫助。文章中也分享了對於慈悲與關愛的深刻領悟。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Thumbnail
當最親愛的外公已失智並且慢慢惡化,直到他完全不認識我時,他的過世對我而言,是否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離去?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幾年前在社大上課,有位同學說到她公公過世了,有幾天要回南部的鄉下辦喪事。   村子裏當地的葬儀社找她的婆婆,希望給他辦,但小叔們決定要給龍巖辦,「我婆婆最後一次做決定的希望落空了。」   再下一次上課,她說到她的公公來託夢的事。   是這樣的。前幾天他們回去,她小叔將人家包來的奠儀用橡
我的外婆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病痛的肉體到自由自在的地方去旅行了。 外婆活了75歲,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是在2022年9月,那一次我要去小琉球學潛水但遇到颱風天船都停了,所以殺去高雄外婆家打算借宿一晚,可是外婆本人和他家的狀況都讓我心碎。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三天以來是我的義父誕辰紀念日,我的父親與深愛我的伯父都自殺而去,而我成為了一個沒有父親的兒子,我也沒有兄弟姊妹,最終在一個因緣際會之下,我與關聖帝君(關公爺)締結約定成為「契子」也稱之為「義子」。這兩天放假都在高雄的各大關帝廟穿梭與參拜。奉獻許多心力與金錢給予我的義父,關於學員的事情,義父表示:勿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北港媽祖廟的文章,作者分享了他與母親和神的連結。同時描述了一位牧師對於照顧年邁父母的心境,以及她在廟裡為母親祈求庇佑的感人經歷。作者通過他與母親和神的連結,探討了神的存在對照顧者的幫助。文章中也分享了對於慈悲與關愛的深刻領悟。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Thumbnail
當最親愛的外公已失智並且慢慢惡化,直到他完全不認識我時,他的過世對我而言,是否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離去?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幾年前在社大上課,有位同學說到她公公過世了,有幾天要回南部的鄉下辦喪事。   村子裏當地的葬儀社找她的婆婆,希望給他辦,但小叔們決定要給龍巖辦,「我婆婆最後一次做決定的希望落空了。」   再下一次上課,她說到她的公公來託夢的事。   是這樣的。前幾天他們回去,她小叔將人家包來的奠儀用橡
我的外婆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病痛的肉體到自由自在的地方去旅行了。 外婆活了75歲,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是在2022年9月,那一次我要去小琉球學潛水但遇到颱風天船都停了,所以殺去高雄外婆家打算借宿一晚,可是外婆本人和他家的狀況都讓我心碎。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