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對於情緒的理解

    當自己開始寫作後,我開始留意社群平台上,出現的內容屬性
    今天我想談論的是情緒
    一篇文章、一段影音,能吸引人的注意力,進而引發傳播、爆紅,很大程度是因為觸發了人的情緒。
    有一種說法是,興奮、開心、憤怒的情緒,會激起人的分享慾望。而悲傷、滿足、穩定的情緒則會抑制傳播的衝動。
    這解釋了為何社群軟體上,時常散布獵奇或是憤恨的訊息。因為只有調動人的情緒,人才會做出反應,幫助傳遞。
    然而我認為,人長期吸收調動情緒的內容,是會上癮的。久了口味會越來越重,需要更多的刺激,就像喝飲料越喝越甜,回不去喝水了。
    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內容越多觀看與分享越好,觀眾喜歡什麼樣的內容,就迎合大眾的胃口,確實有許多人這麼做了,而且成效不錯。
    然而拉長時間來看,問題就出現了。首先,觀眾的喜好會不斷的變化,去年還喜歡露營,今年就瘋出國,下個月可能就迷上深海探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創作者當然可以追隨市場的喜好,將觀眾興奮的情緒不斷疊高,但這樣是危險的,無形中讓自己暴露在風險。
    想想如果你為了滿足大眾的探險慾望,搭上了今年六月的海洋之門泰坦號,下潛觀看鐵達尼號的殘骸,那就有去無回了。
    我更傾向的,是在擅長的領域持續耕耘,慢慢擴大能力圈。
    好比一個戶外露營用品店家,當大家因疫情結束瘋出國,你可以把目標轉向一般室內住戶,許多小宅因室內面積不大,對於露營用的可收納充氣傢俱十分感興趣。
    當在自己的領域深耕,洞悉事物的能力會更敏銳,在詭譎多變的市場反倒能抓住機會,作為一個觀眾,也較容易信賴立場價值一致的創作者。
    回到情緒,現在談談使用者
    我得先說,人擁有不同的情緒是美好的,溫暖使我們放鬆,興奮帶來向前的動力,恐懼使我們更謹慎,而憤怒是脆弱內心的保護盔甲。
    然而,做為一名社群使用者,被餵養訊息的人,可能在下班後,只是想滑個手機,滑著滑著就掉入了情緒的陷阱,卡在裡面出不來。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原本只是想看有沒有什麼新東西,但短視頻一刷就陷進去了,自我意識在十分鐘後破防,後面就像被灌食的豬,系統餵什麼就吃什麼,喪失判斷力。
    這時後,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手機,回到現實世界。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本身就會受周遭的情緒感染影響。多認識自己的情緒變化,能夠避免受到操弄,也能做出更客觀的決定。
    最後我想說的是
    現代的人使用網路尋找的,很多時候只是一個情緒的出口,當有某個人或某部影片替自己表達出來,就能得到情緒的宣洩。
    情緒是讓彼此產生共鳴的基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