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糾謬闕疑2--誤會[李政道]先生了

書影
書影
科普作家[丘宏義]曾撰寫一本前中央研究院長[吳大猷]先生的傳記,我讀過2001年5月由智庫文化出的版本。內有三篇諾貝爾獎得主的悼文置頂,其中之一是[李政道]先生寫的大宗師-悼吳大猷老師,文末套用莊子中的詞句,作成一首詩頌揚其恩師,展示於公祭儀式上。文字如下:
真人真知吳大猷,飛舞飛鵬逍遙遊。 翼若垂云,背負青天,莫之天闕。 ---(甲)
最後兩字令我滿頭問號。以不才對古文淺薄的認識,「莫之」後面應接動詞,但「天闕」一詞,不論理解成[蘇東坡]先生所說的「天上宮闕」,或是[岳飛]將軍所指的「皇宮」,都是名詞,而且這樣的解釋放在整首詩中,太無法理解了。
剛好書架上有三本不同學者疏注的莊子,於是從原典查考一番,發現在逍遙遊篇有一句「背負青天,莫之夭閼」,三本無殊異。「閼」字讀音ㄜˋ,有「阻塞遲滯」的含意, 「莫之夭閼」意即「無所窒礙」。如果將「天闕」換成「夭閼」,解釋起來便通順了。
為何不一樣?一種可能是編印人員誤認筆跡,打錯字。的確,「夭閼」和「天闕」長得太像了,而讀畢全書後,發現錯誤層出不窮,更覺得這樣的機率很大。另一種情況則必出在[李政道]先生,他也許對原文記憶錯誤,或是讀到印錯字的莊子版本,也可能特意改寫,以表達與原典不同的意思。
把書讀到末尾,此詩再度出現。糟糕的是,有好幾個字不同,如下:
真人真知吳大猷,飛鵬飛舞逍遙遊。 翼係白雲,背負青天,美之天閼。 ---(乙)
最後四個字更難以索解了。猜想是作者從不同來源取得的資料,卻未加比對,以發現並修正錯誤。其實書中尚有類似情形,例如把病逝的[陳獨秀]說成被槍斃,一些外國科學家的英文姓名寫錯或生卒年不正確,而[吳]夫人[阮冠世]去世的日期前後不一致。可見作者與出版社疏於對資料的檢核查證。
於是我求助谷歌大神,倒是找到幾篇跟(甲)相同的,想是同一個資料來源。更有把後四字改成「莫知天闊」的,莫非撰文者難以索解而自以為是地修改?
李政道字跡 (擷取自物理雙月刊網頁)
終於找到一個2001年物理雙月刊()的頁面,正好是轉載[李政道]先生的這篇文章,內容與本書前面所附者無異,連頌詩也是相同文字。待推到底下,出現一張圖片,上面有[李政道]先生的親筆字跡,仔細審視,與(乙)只有後四字不同,正是「莫之夭閼」。[李]先生其實沒有記錯莊子原文,也未別改。文章最後附註聲明「本文選錄自吳大猷先生紀念文集-典範永存」,也是此傳記所轉錄文章的來源。看來(甲)的錯誤,帳應算在出版吳大猷先生紀念文集的單位,作者[丘宏義]責任小一點,而(乙)的錯雖然作者與出版社難辭其咎,但畢竟字太雷同了,不便苛責,但望下次改進。
深盼本文能被廣泛看到,糾正謬誤。若任令以訛傳訛積錯難返,就太對不起[李政道]先生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