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車禍多,傷亡率高,幾乎每天都有死亡事故的新聞,使得美、英、澳、加、日五國政府向其國民欲往臺灣觀光者提出警示(註)。臺灣也被外國媒體稱為「行人地獄」,最近迫使管事的大官連忙尋找應對之道,但不切實際的規定引起強烈反彈,因而叫停。
臺灣人也都知曉路口危機四伏,解決的辦法通常就是透過議員,請地方政府在被認為危險的路口加裝紅綠燈。
紅綠燈設多了,立馬衍生另一個問題,就是交通變得很沒效率,經常走不了幾十公尺便要再停下來。我自己估測過,非尖峰時段,在桃園市人口較稀疏區域,速限70的寬闊普通道路上,平均時速最高可達35公里;在人口密集的街區,因為紅綠燈更多,間距更短,如果同方向號誌協調聯動,平均時速尚可超過20公里,要是各自隨機,就只剩約15公里,甚至降到12公里以下;而在尖峰的上下班或用餐時段,行駛市區就別指望超過10公里了。
校門口非上\放學時間,仍亮紅燈擋車 (陳傳義 拍攝)
有沒有人算過:用路人為了等紅綠燈浪費掉多少的汽油和時間?吸入多少廢氣影響健康?假使我們停等,讓另一方向的許多車輛通過,大家並無話說,畢竟別人也同樣等過我們。但是,有時我們被擋在紅燈前面時,另一方向卻空無一車一人;或很快走完,卻仍須乾等幾十秒,那就令人為所浪費的汽油和時間心疼了。在重要幹道穿越鄉間小道或小巷弄的交會口,這種現象屢見不鮮,有些流量變化大的道路(白天與晚上、上班日與假日)也常出現。
於是我腦中迸出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發明AI紅綠燈,讓沒車的道路不轉綠燈,使有車的道路繼續通行?或當綠燈的車道空了,提前讓下一個車道轉綠燈?既然警政機關已有人臉辨識系統,停車場已可辨識車牌,監控系統已可對任何風吹草動發出訊號,我想,判斷一個路口某車道有無車輛、行人,技術上應該做得到。
查閱網路,果然發現已有不少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以及某些廠家在發展產品。如果能夠普及,付諸應用,對於擁有大量人口與車輛的臺灣而言,將帶來巨大利益,包括節約能源,減少空污,縮短運輸時間,提升經濟效益,以及減輕國民的健康傷害等等。假使能再提升技術,將城市中一小區域所有路口合併監控演算,協調出最佳疏導方式,其利益更可隨之增加甚多。
衷心期盼政府裏有認真負責的主管機關與官員,能積極評估推動,幫助相關高科技業者實現,並盡快推廣上路。如果能搶在世界前端,及早完善技術,必當有龐大的國際商機。
註:<今日新聞>2022年12月9日報導<不只CNN怕爆!5國警告台灣交通爛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