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台灣發生[殺警重刑犯]只服刑2年,就可以去[外役監],而且惡法官只判9年刑期! 這引起社會大眾非常憤怒的不滿情緒,無法接受監獄矯正署這種[ 愚行 ]!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台灣的司法公務人員非常欠缺道德智慧的學習,很典型的只有科學、法律知識,沒有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的倫理道德智慧!
◎ 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因果定律是[ 自作自受,他人無法替代、改變 ! ],因此就[因果]簡單概念來說,世間欠人錢財,就得還錢,一塊錢都不能少。若是[加害者]殺害一條人命,就得償還一條人命。不論是世間人類、神明、諸佛菩薩經典都是如此說的。
佛說世間人的觀念就是[ 愚痴顛倒 ]的,台灣司法極為偏頗狹隘的只看到[ 加害者 ]的所謂科學[人權],而不知要令加害者負起責任,承擔後果,去補償[ 受害者 ]家屬失去家人的精神損失、財物損失。
以台南殺警案的一條人命餘壽來說,可能尚有5、60年的壽命及家庭責任,加害者就必須[ 終身監禁 ],以被害者的餘壽計算,監禁在監獄中60年以上,並且在監獄中工作賺錢來償還自身的殺生罪惡。
加害者該如何償還被害者的家屬呢?
一、讓加害者在監獄中工作賺錢,將所得之財物用來償還國家、社會照顧犯人的資源,同時也要償還受害家庭的失去家人的精神、財物傷害損失。
二、更要終身接受[ 善良的做人處世 ]道德倫理教育。讓犯人明白自己的殺人惡行是人還是禽獸? 明白做人與做禽獸的分別,才可能升起慚愧羞恥心,明白自己是真正做錯了。
◎ 犯人為何要在監獄中受道德仁義觀念教育呢?
因為會殺人的犯罪者,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 憤怒 ],犯人沒有依照理智處事,只用感覺情緒發洩。因為人類憤怒就會去[ 實行 ]言語、行為的殺害,因為憤怒就沒有理智,沒有理智就是愚痴,就不能控制自己,就為所欲為了!
禽獸之所以為禽獸,就是因為[ 愚痴 ]。禽獸是與愚痴相等的,是畫上等號的,而人類愚痴加上憤怒,就鑄下大錯了!
所以監禁的方法不只是保護社會大眾不被犯罪者傷害,使他失去自由。更重要的是,要犯罪者在監獄中,接受倫理道德教育,從禽獸轉變成善良人類,不管刑期是長是短。
因為如此做才是根本解決[ 社會犯罪問題 ]的方法。使人能夠喚醒、明白,人類的本性是清靜純善的,只因為沒有受到[ 做人的道德教育 ]而已。
除非是特殊狀況,所以凡是殺人重犯都應該判處[ 終身監禁 ],終身不得假釋。如此才可以使[ 為惡者 ]在作惡時,能夠三思、猶豫、警惕,這嚴重的後果是要用一生時光來償還的,不是判幾年輕刑而已,更沒有僥倖逃脫的空間,就可能減少社會犯罪的問題!
★ 在此呼籲台灣人民能警醒,一方面要求政府司法[ 用重典 ],一方面弘揚、推廣倫理道德教育,教育家人、親友有理智正見觀念,使社會犯罪問題降到最少,台灣人民能安居樂業,生活無所恐懼,幸福安康!
※【太上感應篇】原文:【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負他貨財,願他身死】(負:虧欠不還)
※ [貨]是指器物,[財]是銀錢。[負]是指向人借取、求取。
人藉著這些所借器物、錢財度過難關,時日一久卻忘恩負義,故意不還。
《中誡經》曰:[ 人如有欠他人的債務,眼下沒有償還,便常常憂思債欠,日日想要償還。若是想要不還債,就希望債主死去,好消滅自己的債務。這種存心,現世就是豺狼險惡之心,來世難道能逃過投胎成犬馬嗎? 也是非常愚痴之行。]
【證例】漢朝閻敞做郡掾,名叫[第五常]太守被徵兵,將自己的俸祿寄放在閻敞這邊,日後來取,閻敞就將它埋在土下。之後五常將要命終之時,告訴九歲的孤孫說:[我有三十萬錢寄放在閻敞那裏,你可去取回。]
等孤孫長大後,去求見閻敞,閻敞見到五常之孫悲喜交集,馬上將寄錢挖出,還給五常之孫,封口都完好如初。孤孫說:[ 祖父只說有三十萬錢,今日卻有一百三十萬錢,不敢收。]
閻敞說;[ 那是你祖父病糊塗說錯了,你不要懷疑。],最後全部都還給五常之孫。閻敞最後官位升至[刺史]。(郡掾:州長副手。刺史:地方糾察官) (錢:銅錢)
◎ 債主、欠債者的善念、惡念 ?
※台灣有許多欠下債務的人,被黑道、債主用各種非法手段討債,擄人、恐嚇、毆打、殺傷等等不一而足,極盡虐待之能事,只為要求還錢。這是為了[ 賺錢 ]而借貸,不只賺取高額的利息,連本帶利的計算利息,像滾雪球一般成為天文數字,使人無法償還。
借錢的被害者因此家破人亡,這與殺人無異,等同殺生罪,天神最為此憤怒,早已記錄在冊,扣減福壽,隨時降下天罰。
而有一種是自己借了他人財物,故意使壞不還,還動起殺念,心中[ 詛咒 ]債主身死,自己可以不必還債。這也是等同觸犯[ 殺生罪 ],不僅觸怒天神,還為自己、子孫招來災禍,有何益處呢?
故 我們在想要借貸的當下動念,應當三思再三思,莫以為神明不知!
★ 佛說:[ 財布施,得財富 ],若是有心、有能力借人財物,解救困境,應當不收取利息,還款期限多寬容,如此才是真行善。又或許債務人無力償還時,也能取消、撕毀借據,或是明說不必償還,解除他人的經濟生活痛苦。
表面看起來好像是財物損失了,其實本質是[ 布施財物 ],而且因果報應不可思議,日後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或是自己需要之時,先前的財物又重回自身身上。
這不只是神明護佑,也是因果[自作自受]的自然法則。我們應當深信不疑,為自己、子孫積累陰德才是!
◎古人為何說:[ 親兄弟,要明算帳 ]?
一、誠信全失,命運乖桀
佛說人類若是欠債不還,就是犯妄言、偷盜二罪。試想想他人若是不歸還所欠之財物,自己心中必定憂心憤恨[欠債者]的欺騙,認為欠債者就是騙子、偷竊者,雙方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誠信,就毀滅了!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就說明了,人若是不誠實,欺詐沒有信用,是無法被人類社會所接受,無法立足於社會中的,做任何事都無法成功!
二、誠信理智立契約,護己又護人
所以如果真是萬不得已,必須籌借錢財,也必須有智慧的保護自己。衡量自身能力,遵守法律,尋求正當管道,不論多親密的親朋好友,互相寫下詳細清楚的借貸契約,日後按時還款。
不只安定債主的心,預防他暴力討債或是不守口說承諾;也能使自己有餘力能工作償還債務,不被暴力傷害,危及生命安全。
古德說:[親兄弟,明算帳],是極有長遠智慧的名言。不管是親人、朋友,立下借據契約,都是一種[誠信]的表現,能使他人相信於自己,自己也能受到因果道義、法律的保護,兩相受益,不會反目成仇,這才是[ 借貸錢財 ]的正確方式。
否則就如同每日台灣新聞上播放的,為還債務而[被殺害]的刑事案件。也許一方面,人因為[ 感情 ]而商借出去錢財,等到發現對方不還錢而憤怒不堪,進而失去理智,逼迫虐殺[債務人]還債。
等人死亡後,不只自己身揹殺人重刑,身陷牢獄,錢財也收不回來,人財兩失,不是愚不可及的做法嗎? 自作自受又能怪誰呢?
★ 這也是諸佛菩薩一再教導我們,處理世間之事,必須用智慧而不能用感情,才不會做錯抉擇,自嚐痛苦折磨,又後悔莫及!
◎ 歸還財物不侵占,是何種美德?
另有一種[誠信]是被人寄託財物,時間一到,要完全無損的歸還[物主]。若有減少、損害、占為己有、謊稱丟失等等各種情況,就是犯下佛說的[妄言、偷盜罪],那就是欺詐了!
反之,能像古例中的閻敞,受託謹慎保管,並能完整歸還,這就是做到[誠信]。若是一生都能做到[誠信],不僅不會損失錢財,必受神明護佑,後福無窮,財富增加,災禍遠離,詐騙小人不能近身等等好處。
尤其台灣在網路、國際上的治安良好名聲中,許多外國人因旅遊而丟失錢財、物品,都能很快找回。就是因為大部分台灣人,都能做到善良不貪心,做到誠信歸還財物,做到將心比心的仁恕之心,才有此美名。
希望這個[ 誠信 ]美德,能永存於台灣,進而影響全世界!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干:求取、營求、拜託。遂:願望達成)
※ [干求]是指一切大小事,凡是有關於懇求、請託於人都算是。
不遂,就是不如意。[詛咒]是希望他人有災禍。[憤恨]是心中積累怨毒。
★君子通達事理,安於天命,豈肯向人營求? 又或許不得已,向人求取,己身並非端正,結果無法如意,也應當自我反省。若只是咒恨他人,就是反覆無常的小人!
【證例】宋朝盧某,夜裡身帶百金送給王旦,請求王旦讓自己做[江淮發運使]。王旦拒絕說:[你的才能無法擔任這個職位,我怎敢以私廢公,耽誤國事?],盧某慚愧而退。
盧某回家後,早晚終日焚香咒詛,希求王旦速死。夜夢神明斥責說:[ 王旦忠心為國,你卻想要他早日死去,天帝將要降罪於你。],數日後果然暴斃。
★于鐵樵言:[ 對人有所請求,自身雖然非常迫切,而對方或許能力做不到,或是情勢不允便,因此[不如意]之事,十件中有九件,真正如意之事,十件中才一件,這才是情理之常。]
宋朝范忠宣說:[人雖至愚,責人則明;人雖至明,恕己則昏。人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聖賢地位,不患不到。]
所以求人者、怨人者,應將以上二公之言,再三反思才是!
【證例】台灣每日新聞上,都有許多此類的衣食住行的[糾紛小事],例如有某大學學生去餐廳吃[免費]的白飯吃不飽,不知感恩,就上網留言抱怨責備,這是利己不利人。
例如路上行車,遇見不守交通規則之人,互相謾罵、鬥毆等等,這都是[干求不遂,便生瞋恨],有的人真的會[ 言語詛咒人 ]。
都是心中有所求,要求他人守法,或要求[利己不利人]之事。所求不如意就發脾氣的觀念、習慣,成為台灣許多人的日常生活,以為這是[正常]解決問題的方法,殊不知根本沒有用!
◎ 為什麼 佛陀一直說人不可被自身的感覺情緒控制?
[發脾氣]不只無用,對自身更會養成惡習慣,日日造惡業,日積月累,惡業一滿,災禍就出現。是何原因呢? 因為瞋恚心會使人失去理智,做下愚蠢之事,而終身後悔。
所以《論語》孔子說:[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聖師孔子教誨我們,遇到事務問題,要冷靜思惟,謹微慎小,如履薄冰,詳細思考計畫,努力使結果能利人利己,利國利社會,有善果的循環才是最重要的。
在當下用憤怒情緒、發洩詛咒,處理人際關係問題,就是現代人所說的[ 情緒精神暴力、言語暴力 ],結果可能是所求不得,人生事事不如意,或是兩敗俱傷,又有何益處呢?
佛在《十善業道經》中說:[ 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為八?
一、無損惱心。二、無瞋恚心。三、無爭訟心。
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自己心中會一直祥和寧靜,充滿快樂喜悅,不喜與人爭吵,冷靜自持,不會去做損害他人之事,就是慈悲心。
六、常做利益安樂眾生心。
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因修持不瞋怒心,心定安寧,以此善業,命終升天界)。]
所以 佛菩薩一直教誨我們凡人,不可有發脾氣的習慣,要日日訓練自己的心念修[ 忍辱 ],訓練自己控制情緒。就可以獲得八種快樂心法,人快樂就健康長壽! 而且也能得到眾人尊敬,年輕貌美的好處。
★ 佛菩薩在經文中告訴我們,心念、情緒都是可以由我們自身去[ 練習控制 ]的,就是修行。每日、每時隨時隨地,不必思考時就常常練習,再加上學習、理解、背誦佛經、聖賢經典,日久[ 控念功夫 ]就熟練,遇事遇人就不會生氣,反而會[ 生智慧 ]。
這就是 佛所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有了智慧,處理人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一點都不煩燥! 反而因為做到[不生氣]這個善行,而會得到許多善報。例如老闆可能會看到你的沉穩、冷靜,有條理有智慧的解決問題,能寬容待人而去提拔你升職。
總而言之,柔和質直不生氣是善行、是正常;憤怒心是惡行、是不正常。斷惡行善,心安靜定,言行自然和諧、謹慎,不輕易與人衝突,就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就能造就正常幸福人生。
摘錄翻譯自《太上感應篇彙解》
祝大家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