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類似經驗:看完一本書覺得收穫滿滿,過段時間與人交流時,卻說不出個所以然,或只能勉強擠出1~2個觀念?
會有這種經驗,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你在閱讀後沒有進行輸出。
無論是撰寫閱讀心得、寫書評、說書,閱讀後進行輸出都有相當多的好處,其中最重要有三點:徹底理解、愛上閱讀、閱讀變現。
當讀完一本書,開始進行輸出時,大腦會將你讀的各章節知識進行排列梳理,將單點知識串連成線,甚至建構知識網,強化你對知識的理解。
知名作家楊大輝所著的《深度學習的技術》提到,有的時候我們自己為看懂了、學會了某個知識,但實際上只有基本理解而已,他書中建議,此時可運用《費曼技巧》,就是透過輸出,讓「外行人」聽懂、看懂,讓你對書中內容有徹底的理解。
我第一次讀《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讀完沒寫筆記、沒身體力行,沒作任何輸出,但當我第二次讀後,先是透過筆記整理思緒,再將其中道理踐行於生活,獲得不錯效果,進而讓我迫不及待投入下一本書。
當你開始輸出,便會增加對該本書的理解,享受到知識的力量,發現學以致用的可能性,這些感覺疊加起來,讓你閱讀的動機從外部(聽說讀書很好,我來試看看)轉化為內部(體會到讀書的好,發自內心愛上)。
此時,讀書便不再需要「堅持」,像你不會說你要「堅持吃美食」一樣。
你可能會覺得很難,但其實閱讀變現,並非一定要成為知名部落客、說書人、Youtuber,而是利用書中知識,增加自身能力來提高收入,像是前面提到的談判書籍,幫我在生活和職場都爭取到了更多,省下不少金錢,也算是閱讀變現。
當然,如果你想靠閱讀來直接變現,那更需要輸出,增加曝光,增加追蹤者,增加流量,才會有後續的各種商業模式變現。
這篇文章靈感,正是來自我上周末看完的《閱讀變現》,作者是對岸知名閱讀專家格格,先是藉著閱讀,讓自己在職場上成功轉型,後續進一步離職創業,成為全職的讀書賦能教練,書中一再強調輸出的重要性,也讓我在讀完那本書後,決定輸出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