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深度學習的技術(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怎麼接觸這本書

會知道這本書,一開始其實是想研究如何考試,也看了許多介紹關於如何做好筆記的書、心態調整、如何規劃讀書計畫,再來才發現''大腦怎麼學''才是主要核心。
知道這本書後馬上借閱來看,一看不得了,開頭的記憶法馬上提到核心的提取記憶、交錯練習、間隔學習,毫不廢話的用數據和科學寫下為何提到這些關鍵字

因為幾乎看不到什麼廢話,也太簡潔有力,所以沒辦法以讀故事般的暢讀下去,但也因為都是重點,才覺得難能可貴;更可怕的是,實踐派如我,裏頭也毫不避重就輕的帶過''如何做''而是實際告訴你可以怎麼做、及直接用文字告訴你那些''難以言喻''的學習心得跟過程。
當然更棒的是書內的大綱小標、字體大小(中大)、重點粗線,都非常耐讀,能一眼看穿重點,也是非常加分的地方。

這本大概是我少數奉為大腦學習圭臬的書了


原來學習都是反直覺

整本書在反覆看過2~3遍後,最喜歡裏頭這句話。
大腦很多的學習過程都是反直覺並且痛苦的,包括超牢記憶法花了整本書去講應該要提取記憶而不是重複閱讀;應該要交錯練習而不是花一整天念同一個科目,這些''應該''大家也許都似曾看過,但最可怕的是那些''不應該''往往會帶給你感覺良好,而讓你有安心感,更甚讓你認為這才是對的而繼續選擇做下去。

記憶法的重申

在第一章中本書也毫不廢話的說明記憶法的關鍵字:提取、交錯、遺忘取線,並實際交代懶惰如我想融合所有方法一次鞏固好記憶可以怎麼做:
你可以嘗試閱讀A主題並交錯不同的主題(BorC..)並在過6小時後再嘗試去做筆記-此處是指從大腦提取的過程,直到感到有些痛苦-發現有想不出來的再去翻找答案,大腦會因為那些痛苦而感受到這個東西是重要的-所以一開始你就會記的更牢。

理解力的需要

第二章理解力的提升中提到相鄰的門
相鄰的門是在說有關學習某種知識,只需要懂部分的基礎就可以開始操作,而非需要懂所有的基礎,例如學習鋼琴,你學了一些基礎就可以開啟第一扇門-可以稍微挑戰有點難度的(第二扇門)甚至不同類型的跨度挑戰(第三扇門)
這句話可以解釋-為何考試考好有時只需要懂一部分的考點(80/20法則),而不需要所有基礎考點都要會

但這裡有個重點:
1.並非要完全學完所有第一層的基礎功才可以開門到第二層,而是藉由先開第一扇門、第二扇門,一直開門的過程,才能達到磨練及理解基礎功的重要。
帶到念書考試就是第一章你大致懂的5成就可以先下海挑戰題目,再接下去第二章一樣懂個5成以此接下去,到後面遇到組合題被打敗了,你再來回頭搞懂喔原來第一章的基礎觀念是這樣,藉此加深理解
2.如果來到第10層是否就一定開的了門?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你不知道你不懂什麼,所以這時候勢必要回去找尋答案、熟練基礎功,其實這個世界運轉的原理就是這樣:當你遇到問題->尋找答案->理解那些規則->再遇到問題->再尋找答案
而非一開始去熟知這世界的所有規則->才去歷練

Q&A

以上這些對考試的幫助是什麼?
記憶法的部分我開始實踐;在閱讀某一個章節時,會在早上閱讀理解後到晚上開始做簡單的整理筆記(提取),並開始做該章節的題目(相鄰的門),將錯誤的選項改編成自創題目,並訂好時間區段(例如隔3、7、7天等反覆測驗)(間隔時間)
發現常常到晚上其實都忘得差不多(最多有殘影記憶),再反覆尋找答案的過程會稍微加深,而經過第二個7天的測驗常常沒有使用口訣去背的一定會再繼續忘記。

較困難的地方是?
理解力來說,常常認為自己懂並下海去挑戰題目時,會花非常多時間再理解自己不懂再哪、為何不懂,我自己需要透過一層層詢問自己並寫下來,才能清楚知道這題不會的點是哪個章節出了問題、那個環節計算錯誤
但還是會偶爾出現[自己不知道自己不懂什麼]的這個問題(有可能是後面的章節還沒學到,所以不懂),通常遇到都會先擱置,等後面學習的差不多才會再回來巡視題目。
至於會不會遇到因為只懂5成反而題目出了另外5成,剛好不懂又找不到的問題?
答案是會出現,所以你可以善用參考書或課本的大標小標讓你先知道''大概''是哪個章節的問題,再繼續研究就好

avatar-img
15會員
53內容數
從寫作開始剖析自己,進而找到自己的天賦熱情,也用寫下來理解自己感受自己,而那些紀錄的過程更可以讓自己回顧,阿原來我成長不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伏甲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要怎麼記的更久 突破大腦的''感覺良好''的限制? 提取記憶、間隔練習、交錯練習,這三者密不可分 這次主要從超牢記憶法中提取我認為重要的資訊 提取記憶 不是重複閱讀,而是在大腦或一張空白紙上,提取出你剛剛念的東西 或者晚上躺在床上問自己今天到底念了什麼?(可能因此讓你睡不著) 不是看著答案說
為什麼寫這篇 我想,人有許多需要被治癒的事,而如何治癒是一個大哉問 包括我也找了很多方式:占卜、心理諮商、職涯諮商等等,但其實沒什麼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只是要向自己索求那些''了解''有點困難 難的是,你要怎麼匯出那些自己對自己的了解才是重點。 例如感情,你明明內心有所想法了,卻總是向外尋求別人的
重訓的課表帶來的想法 每次要準備考試總是覺得必須要規劃進度,才不至於太怠惰 但每每一規劃進度就發現總是完成不了 這次則是以一星期為規劃方式,再去依照一星期後來調整進度 因為總是排著自己達不到的計劃表,還不如排一個你做得到的 你才願意好好遵守,及發現自己到底哪裡有問題 這個想法來自於我重訓的教練所排的
當焦躁再度來襲 這幾天又陷入焦躁地獄 長期的睡眠不足,除可能致癌外還造成各方面的心情差和壓力 如果有一個工作是可以每天睡飽飽又沒有壓力又可以賺很多錢,我真的會馬上跳槽。 人生總有許多BUT,原本5月還可以一路維持一定的思考水準,包括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未來、還可以抽空看看書。 我真的很喜歡這種悠閒的
其實沒有收穫 為何過了這麼久才寫 原因是,我真的想不起來我到底從第三次諮商獲得了什麼 這本就在我意料之中 其實前面2次的諮商,讓我獲得最多的-就是透過對方的整理,讓我清楚知道我現在迷失在哪個階段和層面。 應該說最難的“如何找到自己的熱情”這件事我已經幫自己找到了部分 所以第一、二次的諮商著重在整理我
最近狀態沒有很好 除了工作繁忙外,也很容易以一種“就算了”的心態開始怠惰到別的領域,例如 重訓 例如今天中午睡得太好,也因為沒睡飽進而會想多睡一點再說 但能夠起床去動個半小時可以對我有什麼幫助? 可以讓我心情變好,還有可以發現自己專注力提升 今天訓練項目臥推 特別注意到把身體撐高拱起的時候,背可以壓
關於要怎麼記的更久 突破大腦的''感覺良好''的限制? 提取記憶、間隔練習、交錯練習,這三者密不可分 這次主要從超牢記憶法中提取我認為重要的資訊 提取記憶 不是重複閱讀,而是在大腦或一張空白紙上,提取出你剛剛念的東西 或者晚上躺在床上問自己今天到底念了什麼?(可能因此讓你睡不著) 不是看著答案說
為什麼寫這篇 我想,人有許多需要被治癒的事,而如何治癒是一個大哉問 包括我也找了很多方式:占卜、心理諮商、職涯諮商等等,但其實沒什麼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只是要向自己索求那些''了解''有點困難 難的是,你要怎麼匯出那些自己對自己的了解才是重點。 例如感情,你明明內心有所想法了,卻總是向外尋求別人的
重訓的課表帶來的想法 每次要準備考試總是覺得必須要規劃進度,才不至於太怠惰 但每每一規劃進度就發現總是完成不了 這次則是以一星期為規劃方式,再去依照一星期後來調整進度 因為總是排著自己達不到的計劃表,還不如排一個你做得到的 你才願意好好遵守,及發現自己到底哪裡有問題 這個想法來自於我重訓的教練所排的
當焦躁再度來襲 這幾天又陷入焦躁地獄 長期的睡眠不足,除可能致癌外還造成各方面的心情差和壓力 如果有一個工作是可以每天睡飽飽又沒有壓力又可以賺很多錢,我真的會馬上跳槽。 人生總有許多BUT,原本5月還可以一路維持一定的思考水準,包括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未來、還可以抽空看看書。 我真的很喜歡這種悠閒的
其實沒有收穫 為何過了這麼久才寫 原因是,我真的想不起來我到底從第三次諮商獲得了什麼 這本就在我意料之中 其實前面2次的諮商,讓我獲得最多的-就是透過對方的整理,讓我清楚知道我現在迷失在哪個階段和層面。 應該說最難的“如何找到自己的熱情”這件事我已經幫自己找到了部分 所以第一、二次的諮商著重在整理我
最近狀態沒有很好 除了工作繁忙外,也很容易以一種“就算了”的心態開始怠惰到別的領域,例如 重訓 例如今天中午睡得太好,也因為沒睡飽進而會想多睡一點再說 但能夠起床去動個半小時可以對我有什麼幫助? 可以讓我心情變好,還有可以發現自己專注力提升 今天訓練項目臥推 特別注意到把身體撐高拱起的時候,背可以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你也希望像學霸一樣輕鬆學習嗎? 遇到理工科目會覺得兩眼昏花學不會嗎? 聽聽《學習如何學習》的作者芭芭拉‧歐克莉,曾經數學不及格的她是怎麼搖身一變,成為工程學教授的吧!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探討快速學習的方法的書籍。從制定學習地圖、建立可擴充式筆記系統、設定功利目標,以及進行強化練習等多個方面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深度學習的技術》中的五大學習部分:記憶力,理解力,知識網,拓展能力與生活應用。作者分享了對於這些學習部分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了主題相關的書籍推薦及閱讀資料。
Thumbnail
學習要有成效,我們想到的可能是要「Study Hard」,除了努力學習外,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嗎?又或者一直拼命努力,真的就會有所回報,有好的成效嗎? 了解大腦的模式 在認真學習前,如果可以先了解大腦運作的模式,將能更有效率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指出,大腦有兩種不同的神經網路,分別是專注式思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你也希望像學霸一樣輕鬆學習嗎? 遇到理工科目會覺得兩眼昏花學不會嗎? 聽聽《學習如何學習》的作者芭芭拉‧歐克莉,曾經數學不及格的她是怎麼搖身一變,成為工程學教授的吧!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探討快速學習的方法的書籍。從制定學習地圖、建立可擴充式筆記系統、設定功利目標,以及進行強化練習等多個方面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深度學習的技術》中的五大學習部分:記憶力,理解力,知識網,拓展能力與生活應用。作者分享了對於這些學習部分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了主題相關的書籍推薦及閱讀資料。
Thumbnail
學習要有成效,我們想到的可能是要「Study Hard」,除了努力學習外,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嗎?又或者一直拼命努力,真的就會有所回報,有好的成效嗎? 了解大腦的模式 在認真學習前,如果可以先了解大腦運作的模式,將能更有效率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指出,大腦有兩種不同的神經網路,分別是專注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