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原來自己也是笑話之一


    <八尺門的辯護人>觀後心情上

    剛看完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心情很複雜很翻湧。
    最初很自以為是的以為這戲就是要解開兇手是誰,要為這冤案抽絲剝繭獲得正義聲張,揭開不公的黑暗。
    但很快的追完八集,讓我震驚的是,兇手就是兇手,沒冤他,只是更多的明白了這兇手的形成過程,讓人多了點同理兇手的心情。
    是怎樣的傷害,會逼一個怯懦善良的孩子,變成一個狠心的殺人兇手?身在以群為單位而建造的人類世界,我們對於在黑暗角落所產生的任何邪惡,任何的默不關心,都是推動悲劇發生的一種助力。
    許多事情,看似與我們無關,其實又緊緊相連。

    兇手形成的這心路歷程,其實我懂,只是我沒走到最後一步,我停留在逼瘋自己的階段,沒真實的付諸行動。
    只是我以為我已經痊癒了。
    看了這戲,卻讓我震驚發現,沒過去。完全同理兇手的那種憤怒,邪惡的黑暗,原來一直都在(這留著後面再說)。

    原來這部戲,探討的是廢死議題。
    廢死聯盟做過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有7成的人對司法的公平沒信心,有7成5的人覺得法律只保障有權有勢的人,8成的人覺得法律更容易對窮人判死。
    然而卻又有8成5的人是支持死刑的。

    這數字真的是矛盾的笑話,但讓我吃驚的是,我也是笑話之一。
    我也認為法律對窮人,對弱勢不公平,易誤判。
    但我也不支持廢死,認為十惡就該不赦,呼尹死!
    在看這劇之前,我並不知道自己是笑話的一份子。

    我是個基督徒,但我在廢死議題上很不基督徒,因為基督信仰不支持死刑,但我堅持呼尹死!人渣就不該浪費空氣,浪費糧食。我這前題是如果那人是十惡不赦。
    先不說十惡不赦的人,耶穌一樣愛他(要解釋這個,要花很大的篇幅)但,如果我自己都不信任現有的人類法律了,那如何能知道某人是否真的是十惡不赦?那這死要如何下。

    回到這部劇,這部戲好看的是,血淋沐的顯現了底層小人物的真實生活,所以引出大眾的同理與共情。
    每個角色都是鮮明,立體,特別,自私的。這裡的自私沒有貶抑的意思,人本自私。不管再善良的人都會自私,只是自私的多和自私的少,正因為這樣的自私,每個人從自己的角色,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
    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看出不一樣的角度。
    同樣的風景,不同的人看出不一樣的顏色。
    同樣的花園,不同的人看出不一樣的花。
    所以很多事其實沒有對錯問題,但我們又不能沒有對錯的道德框架。離了這道德標準,世界就會徹底邪惡,但活在這框架裡,想爭個對錯又成了無解的鬧劇。
    就連大壞蛋洪董,用他的立場跟法務部長陳令秋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他說抓魚厲害不是我們的錯,錯的是那些付錢讓我們去抓魚,不用拼命,不用流血,就可以吃到魚肉,甚至還把魚油抹在臉上美美的那些人。
    他是美化了自己的行為沒錯,這不表示,他可以虐待漁工,可以濫殺鯊魚,可以殺人。但他說出了慘忍的真相是,支持他這邪惡存在的,是供與需。而需的那端連繫的是自以為善良的眾生。
    是這自以為善良的眾生餵養了他,讓他賺到大把大把的鈔票,讓他什麼事都可以用鈔能力解決事情。

    陳令秋明知兇手未成年,可以讓他不死,她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選擇被政治委協,理由是,留在位子上,才可以做更多的事。
    從劇中來看,她是真心想做事,不是想做官,她的選擇似乎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她利用誤殺的死刑來突顯廢死的重要,她是真的有聰明有手段,也真的想做事的官。
    但,生命是否該這樣被利用而死得有價值?還是留下這無辜的生命,在牢中囚箇一輩子?
    這答案,也不會有標準。
    所以感動我的,讓我想打這篇長文來抒發點什麼的,不是阿布的死,而是阿布的兇手之路。
    他的創傷,激發出他的兇狠。造成了悲劇。
    如果說船長是活該,那他的妻子,他的女兒呢?

    阿布的心情,也是我的生命經歷
    這部份,就留在<八尺門的辯護人>觀後心情下來分享。
    咱們下篇見

    這是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希望大家會喜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