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D15 關於大齡碩士生海外選課的觀察與感想

其實選課還沒完畢,但是最近在同學中群組討論最多的話題大概就是這項了。

畢竟,大家都是砸了大錢來這邊念書,那麼怎麼唸才最划算自然是每個人都關心的話題。幸好,這也是柏克萊選課設計的好處,那就是選課時間很長將近一個多月,可以有很充分的討論與評估。

關於選課基本會有幾種人

  1. 短期項目,結束就回國:因為計畫、項目拿到補助來的,清大、交大的特別多,可能都理科的吧。多數交換、計畫大概就一年左右,也就是兩學期時間。因為沒有學位,所以基本上多數就修個3門左右。其他時間拿來體驗、觀光可能更重要
  2. 短期項目,爭取特定考試等:像是LLM(法律碩士)一年左右的課程,雖然有人雖然有人重點是讀書,但更多是通過當地的律師考試Bar Exam所以如何調整課程就很重要了,畢竟太重不好準備考試;讀少了又覺得浪費。這類人就蠻多比較緊張的了。其中有遇到一位學姊,一年要求要讀21學分左右,她竟然第一學期就修了17,我是真心佩服....,因為她表示難得來,勢必要盡可能多學一點。
  3. 長期項目,爭取留下:這就是比較常見的了,例如兩年的碩士等都是。我也是其中一名,不過在選課時,再剛開始選課時就會一樣遇到兩種狀況:

第一種:盡可能多選完核心課程,修滿修好別浪費

這種心態的人應該是最多的,也相當合理。不過,壓力大的就是不清楚課程的Loading 如何?全部修滿後,是否有足夠的時間準備那是相當需要妥善的時間管理。

以自己而言,最少12學分一學期,但是周遭有5~6位同學都是修到15~17學分,換算下來有將近6~7門課的可能性。通常一學分可以抓2~3小時來準備,所以這樣也就大概要抓到50~60小時一週的準備時間了。

這壓力實在不小,好處是第二年可以專注找工作了,但是,可能自己老了,卷不動了,這樣的方法不太適合自己。

原本自己想要修少一點,都覺得自行慚愧了...原本以為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但因為一直討論後,多少都會受到焦慮的心情影響。花了一週調適,現在終於比較好了。那麼,我的想法是什麼?那就是第二種

第二種:寧精勿濫,長線佈局

畢竟也工作一段時間了,來到學校學習重要,但是工作機會、人脈建立與生活體驗更重要一點。

所以決定修最少學分,並且列出有興趣活動、課程採取旁聽的,如果真有興趣後續再修。

因為修得少,所以也有機會唸得比較深、或是衝高成績。未來要申請博士、或是爭取導師的人脈機會(互動多一點的前提)等也比較有機會。

同時,申請學校的打工機會,儘早拿到SSN,據說這對後續的很多事情有幫助,還不太確定,但這策略目前是比較多老師、工作多年人分享後覺得較佳的方式。

不要再一剛開始搞得筋疲力盡,搞不清楚大方向,最後累到有洞就鑽,這樣對發展未必是好。

不確定是否真如此,但兩種思維提供給未來再重回「讀書」時光的朋友參考,可能會有的困惑與疑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