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先秦諸子用什麼文字——戰國時代的四種字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古文字學界傾向把古文字分為三期:殷商、西周春秋、戰國。上一次介紹了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主要在殷商和西周初期使用,金文則起於殷商晚期,一直延續至戰國時期,但隨着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與周天子的關係愈來愈疏遠,並有發展出不同的書寫載體,各國的文字愈來愈有自己的獨立發展軌跡。現在要談的戰國文字指的是春秋末年至秦統一以前,這段歷史時期內諸侯國曾使用過的古文字,戰國文字也是在篆書之前,字體最多元化、最豐富的時期。

戰國文字可以從地域來作明顯的區別,主要有四大系統:齊系、晉系、楚系、秦系。

齊系文字的使用國家包括齊、燕、魯等諸侯國,從現今出土文物的情況而言,齊系文字主要是鑄刻在兵器上或貨幣上的金文和在陶器上的陶文。由於燕國曾佔領大部份齊國領土,所以甚至在齊國國都附近都曾出土過燕國的兵器。

齊系文字——齊國禾簋

齊系文字——齊國禾簋

晉系文字的使用國家最多,包括韓、趙、魏、中山、周等等,晉系文字比起其他各系文字尤為混亂,有部首隨意增減、繁簡交雜、濫用同音字等問題。這可能與晉國歷史有關,晉後期有韓、趙、魏、范、中行、智六卿專政,各自有門客,因此他們可能各從晉的官方文字繼承下來,自行發展,書寫又不嚴謹,發展沒有規律,導致文字有許多錯誤。

晉系文字——中山王厝鼎

晉系文字——中山王厝鼎

楚系文字的使用國家包括楚、吳、越,現今出土的戰國竹簡,有很多都是楚系文字,這種文字用毛筆書寫在竹簡上,筆劃較粗,風格飄逸,與傳統的西周金文很不一樣。另外,楚系金文又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鳥蟲書」藝術文字,在原有字體筆劃裏加入鳥、蛇、蟲形為裝飾,雖然甚有藝術價值,卻大大增加文字辨認的困難度。

楚系文字——王子午鼎

楚系文字——王子午鼎

秦系文字的使用國家主要只有秦國,秦文字比東方各諸侯國文字更多地繼承了西周晚期文字的風格。戰國以來,六國文字有急劇變化,但秦文字比較穩定,形體變化始終不大。秦系文字主要有陶磚文、量器銘文、簡牘文字。其中,秦統一六國後所製的量器銘文,筆劃已經開始方折,不像篆書一般彎曲,漸有隸書的味道。

秦系文字——相邦呂不韋戟

秦系文字——相邦呂不韋戟

由西周的甲骨文、金文發展下來,來到戰國時代字體和書寫工具、文字載體的最豐富年代,發展下去就是秦朝的統一文字、確立篆書地位。

avatar-img
64會員
164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稽古齋 的其他內容
金文,是指青銅器上的文字。由於西周至戰國時期,「銅」稱為「金」或「吉金」,因此銅器就是金器,銅器上的文字也就稱為金文。青銅器裏「鐘」和「鼎」的數量很多,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以「鐘」和「鼎」概括一切青銅器,金文的別名又叫「鐘鼎文」。
說起古文字,通常是怎樣排列次序呢?大概都會聽過「甲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順序,這是按字體出現的先後來排序,不過當中有些字體曾經是在同一時空中一起存在過的。這次先為大家介紹甲骨文。
金文,是指青銅器上的文字。由於西周至戰國時期,「銅」稱為「金」或「吉金」,因此銅器就是金器,銅器上的文字也就稱為金文。青銅器裏「鐘」和「鼎」的數量很多,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以「鐘」和「鼎」概括一切青銅器,金文的別名又叫「鐘鼎文」。
說起古文字,通常是怎樣排列次序呢?大概都會聽過「甲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順序,這是按字體出現的先後來排序,不過當中有些字體曾經是在同一時空中一起存在過的。這次先為大家介紹甲骨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甲骨文學校》立基於歷史上架築了中華式奇幻浪漫,創建了一個有別於市面上常見西式魔法精靈的奇幻世界,孩童的視角更凸顯天真的孩童面對獻祭等儀式的不忍和千年觀念的巨大差異。
Thumbnail
人類的文明走進了部族文化。 但,隨著人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也不斷的增加。 最後,無法避免的,迎來了上古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涿鹿大戰 這場戰爭為何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呢? 同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也在這個時候接近人類… 人類的文明將何去何從呢? 另外,為什麼,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呢?…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都說《尚書》跟《詩經》是最早的傳世文獻,到底有多早呢?以《尚書》來說,學者程文敏在《尚書學史》中,對「今文尚書」這部分(共29篇)給出了一定的著成時代範圍估計。 從這個表可知,目前看到的《尚書》,其內容著成的估計時代,涵蓋極大的時間範圍,介於武王時代(公元前11世紀),到戰國晚葉(公元前4-3世紀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就文字而言,周取代商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像是「黑盒子」的狀態。 像《尚書》和《詩經》這兩套公認時間最早的上古傳世文獻,後世認為最早的內容整理者是西元前6世紀的孔子,這時跟周人最後使用甲骨文的時間,相隔已500年;雖說當中的內容在西周勢力範圍內的流傳時間應當早於孔
Thumbnail
我們今天看到的五經,和當年先秦百家搞出來的那些原著,極有可能都不一樣了。 以《尚書》舉例吧。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文學典籍之一,它本身叫做《書》,是夏、商、周三代政府公文的匯集,相當於上古朝代的國家檔案,其中最年輕的周代部分也要比同樣是古書的《春秋》、《論語》的時代更早幾百年。 本來時間一久,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甲骨文學校》立基於歷史上架築了中華式奇幻浪漫,創建了一個有別於市面上常見西式魔法精靈的奇幻世界,孩童的視角更凸顯天真的孩童面對獻祭等儀式的不忍和千年觀念的巨大差異。
Thumbnail
人類的文明走進了部族文化。 但,隨著人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也不斷的增加。 最後,無法避免的,迎來了上古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涿鹿大戰 這場戰爭為何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呢? 同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也在這個時候接近人類… 人類的文明將何去何從呢? 另外,為什麼,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呢?…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都說《尚書》跟《詩經》是最早的傳世文獻,到底有多早呢?以《尚書》來說,學者程文敏在《尚書學史》中,對「今文尚書」這部分(共29篇)給出了一定的著成時代範圍估計。 從這個表可知,目前看到的《尚書》,其內容著成的估計時代,涵蓋極大的時間範圍,介於武王時代(公元前11世紀),到戰國晚葉(公元前4-3世紀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就文字而言,周取代商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像是「黑盒子」的狀態。 像《尚書》和《詩經》這兩套公認時間最早的上古傳世文獻,後世認為最早的內容整理者是西元前6世紀的孔子,這時跟周人最後使用甲骨文的時間,相隔已500年;雖說當中的內容在西周勢力範圍內的流傳時間應當早於孔
Thumbnail
我們今天看到的五經,和當年先秦百家搞出來的那些原著,極有可能都不一樣了。 以《尚書》舉例吧。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文學典籍之一,它本身叫做《書》,是夏、商、周三代政府公文的匯集,相當於上古朝代的國家檔案,其中最年輕的周代部分也要比同樣是古書的《春秋》、《論語》的時代更早幾百年。 本來時間一久,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