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孩子看父母】逆向親子關係觀察

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謝,而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十六歲時,我第一次坐在父母面前,理性的討論他們教養我的方式。
我是第一次當小孩,而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都會犯錯,都會讓對方失望或不滿意。

父母真的是過來人嗎?

即便是小我一屆的學弟妹,與我使用的課綱和學制就完全不同,聽了好幾次都沒有明白 108 課綱底下的分組、選課制度。那麽和我距離 20 多年的父母,又如何理解我的學生時代呢?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如今出生的孩子都是智慧型產品的原住民,許多孩子比起幼稚園老師,更早接觸的是 Youtube 或抖音等創作者的言論。即便是與我的童年相比都大相徑庭,那麽和我距離 20 多年的父母又會怎麼理解我的思考呢?

但父母的生命經驗就毫無價值嗎?

不是的。這邊僅是想強調父母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時代與人生,在尊重父母生命經驗的同時,孩子獨一無二的人生也需要被尊重。

孩子為什麼不理解父母?

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一如孩子不能理解父母。

人的生命中往往有許多遺憾,有的人怨嘆當年沒有學習才藝的機會,有的人怨嘆當年沒有發奮唸書⋯⋯所以有能力的父母提供了他們所遺憾的機會,希望孩子不要活在懊悔中,也因此出現了「你以後就會懂了。」這句每個孩子都嫌惡的經典名言。

後悔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經歷過、錯失過。然而擁有獨立生命的孩子並沒有經驗過這一切,也因此不理解、不後悔。而父母為了避免未來的他或她後悔,拚了命的想讓孩子接受。

不過誰又能確認孩子真的會後悔,
而後悔又是不好的嗎?

生命的價值不只在成功,也在遺憾。雖然父母有所遺憾,但有時父母的不遺憾反而會成為孩子的遺憾。

我認識了許多明星高中的人,除了會讀書之外也具備各種各樣的才華。有的人擅長電子電路,有的人擅長模型設計,各個都是令人讚嘆的技能。在我讚嘆聰明人的多才多藝時,有人這樣跟我說:

第一志願不是學霸的聚集地,而是人才的聚集地

學霸只是他們的附帶條件。有許多同學被要求讀好書才能做其他事,因此為了自己的興趣或專長,需要先做好附帶的條款。或許現在看來他們同時做好了兩件事,但值得思考的是,什麼才是他們更想要的生活呢?是盡心盡力做自己擅長且想做的事,還是只能在升學的夾縫中忙裡偷閒呢?

生命的歷程百百種,除了社會為大家鋪好的筆直道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經歷可以去實現。如果完全照著父母的安排與希望走,沒有一分一毫源自於孩子的自我抉擇,那麽未來當孩子過上自己不滿意的生活時,也只能埋怨父母給的道路,等著父母給自己一句道歉。

當然我只是個孩子,或許有許多需要討論跟改正的地方,
但我相信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便是理解和溝通,孩子其實很聰明、懂很多,
傾聽雙方最真誠的想法,才是真正愛對方、減少遺憾的選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