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還是要準備當父母時才會懂父母

更新於 2022/08/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從結婚後,我一直都在思考要不要小孩,但我對於父母的養育方式有不好的回憶,深怕會延續帶給下一代。
從小我就非常在意父母的感受。但可能他們並不了解我,也可能我並不是一個這麼好看透的小孩。總之,父母親一直在用錯誤的方式愛著我,而我也拚了命地在迎合他們。我以前常怪自己有困難怎麼不開口,但現在才恍然大悟,可能我不認為他們會聽我說話。
孩子是很聰明的。我有位快三十歲還會用臉煞車的朋友,她的小孩十一個月就會障礙賽跑(為了躲避她媽媽突然伸出來的腳)。所以我深信,當孩子認知道你不會聽他說話時,就會開始不說了。我當時應該就是如此。
在升學壓力下,這種錯誤的愛越來越誇張,開始只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我,開始完全不顧我的感受,開始強硬。因為知道對方是對你好,所以你只能接受,這種微痛像是慢性中毒,直到有一天受到刺激爆炸了,才意識到自己早已受不了了。
我怕我自己也會成為無法聽自己小孩說話的媽媽,我真的害怕。害怕到,有時我在我身上看到我父母親的影子。就一點點像他們,我也會歇斯底里。
我是在留學回來後,漸漸克服這層心魔。留學這段經歷,讓我認識到我有多麼需要安全感。我才發覺到,原來家人一直給我強大的安全感。正因為從不間斷,所以我理所當然的一直覺得這是家庭的基本條件。認識的人越多,發生的事情越多,才知道,脫離安全感的我,是多麼脆弱無知。
父母也是人,生活會磨人。當生活不盡理想時,當他們害怕時,他們有自己想守護的事。對於我父母來說,就是給我一個強大的後盾,他們對此從不妥協。
如果我當了媽媽,想必也會被生活弄得暈頭轉向。我可能最想守護的是與孩子的溝通管道,讓孩子不會不敢說話。但這樣的我,能兼顧給予孩子一個強大的後盾嗎?我真的不敢保證。
一切想通後,我感覺到我徹底長大了。從前的我不懂為何會受傷,一直認為是自己不夠好。才知道,父母親也有做得好與做不好的地方。做得好的我好好請教父母,做不好的由我們這代來修正。想通之後我漸漸放過了自己,開始認同自己可以當個好父母了。
感謝您的閱讀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63內容數
咕咕,請給我一點時間,好好想一下怎麼運作我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鴿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宮崎駿:“想”做並不等於“能”做,導演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
宮崎:我想帶給別人歡樂,這是我的動力(本篇會揭露宮崎駿的兒時回憶)
宮崎:天賦會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消耗殆盡,靈感才是最重要的
Every artist went into art for telling our own stories. 每位藝術家進入藝術領域是為了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
什麼都不做只會更加不安,採取行動才能減輕負擔。不過隨著年紀增長,我漸漸變得只想要在最有效的行動上付出
宮崎駿:“想”做並不等於“能”做,導演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
宮崎:我想帶給別人歡樂,這是我的動力(本篇會揭露宮崎駿的兒時回憶)
宮崎:天賦會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消耗殆盡,靈感才是最重要的
Every artist went into art for telling our own stories. 每位藝術家進入藝術領域是為了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
什麼都不做只會更加不安,採取行動才能減輕負擔。不過隨著年紀增長,我漸漸變得只想要在最有效的行動上付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