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父母之間不是相欠債,是互相學習夥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家庭、老公、孩子都是已婚朋友們之間聊不完的話題。跟好友麗滋聊到她女兒妞妞這幾天不吃飯的事,聊到後來,麗滋有感而發的說:「小孩是人生最難修的課題。」

我想到之前跟另一位好友聊到孩子的事時,最終的結論是「孩子,其實是父母學習的對象」,也有感而發起來回了麗滋:「小孩是我們當父母的老師!」


每個父母都是當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父母,這世上有沒有父母先修班?其實有的,就是我們的父母,但我們卻往往不自知。

每當我們與孩子的相處、應對出了問題,後悔了才會發覺自己複製了父母的行為,做出了我們當孩子的時候,暗自告訴自己:「我最討厭我的爸媽這樣了,我以後當爸媽的時候,絕對不要這樣。」的行為。

這世上有完全不犯錯的父母嗎?其實沒有的,每個父母都是做中錯,錯中學,一步步成為某種父母,不管是哪種父母,我們都無法面面俱到成自己完全接受、孩子全盤喜歡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老師,所以我們不斷從與孩子的相處、教養過程學習與成長,但就像我們國小、國中、高中念書時一樣,我們總會有與老師對峙、唱反調的時候,不想承認也不想正視眼前的老師可以教授我們知識。

我們也可以選擇承認、接受自己可以也需要向眼前這位老師學習的事實,甚至是與他共同學習成長,畢竟教學教學,教中學,學中教,教學相長。

有人說父母與小孩之間是相欠債關係,我倒覺得兩者之間是共同修課的關係,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好好面對看似不懂事的孩子與看似成熟懂事的大人,兩者之間是教學相長的關係。

在親子教養的關係與過程中,有時候,孩子是我們的授課導師,教會我們新的知識與經驗;有時候,我們是孩子的授課導師,分享我們犯過的錯或屬於我們的經驗之談。

更多時間,我們與孩子是學伴,是同組的專題、實驗夥伴,要彼此合作互補,完成作業、通過考試,修好這門課,拿到學分過關。

不論能否接受我所說的父母與子女間的教學相長的觀念,都可以試著靜下心來思考我們過往與孩子之間的各種相處模式、解決事情的方式。

倘若過往的方式無法順利解決問題,或同樣的問題在你們之間不斷輪迴上演,又或者是每次的解決方式,彼此總是傷痕累累,不妨轉個念,換個方式,再嘗試看看。

至少,當我們想起年少時,與老師的對峙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時,除了怒氣與破壞,並沒有其他獲得的過往時,再來面對眼前的「孩子老師」,應該可以比較靜下心來。

至少,當我們想起年少時,自以為與老師唱反調很帥氣,實則是拿自己的成長、前途賭氣時的悔不當初時,再來面對眼前的「孩子老師」,應該能相對把握學習機會。

從當父母開始,在孩子的不同階段總有擔心不完的事、吵不完的架、妥協不完的事情,父母與孩子是共伴一生的另一種人生伴侶,就算孩子大了、離家了、空巢期了、再也不往來相見了,都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給對方不同的課題去學習。

我們可以選擇逃避,也可以選擇正面解題,未解的課題永遠在那邊等我們,解決的課題變成知識永遠跟隨著我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讓心跟著飛揚的沙龍
5會員
26內容數
我是飛揚,一名敏捷崇尚者與樂於分享服務的顧問。敏捷不只是軟體開發,可以是工作很多面向的助力,可以是人生生活態度,從戲劇、電影、閒書中汲取人生啟發,反思衝動消費,將敏捷理念融入工作、學習和生活,我將我的敏捷探索和分享帶到 Fang格子沙龍。 邀請你加入我的文字世界!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一起敏捷!
2024/06/04
敏捷的成功需要整個團隊參與及沉浸式敏捷體驗,本文以失敗案例為例,探討敏捷失敗以及如何成功。作者認為,成功源於做對很多事,而失敗往往只因為少做了或做錯了一件事,敏捷的第一步是找到對的人,開始第一次的沉浸式敏捷體驗並獲得第一次成功經驗,讓團隊直接做中體驗與感受敏捷的好處,就會啟動敏捷在組織內的擴散與成功
Thumbnail
2024/06/04
敏捷的成功需要整個團隊參與及沉浸式敏捷體驗,本文以失敗案例為例,探討敏捷失敗以及如何成功。作者認為,成功源於做對很多事,而失敗往往只因為少做了或做錯了一件事,敏捷的第一步是找到對的人,開始第一次的沉浸式敏捷體驗並獲得第一次成功經驗,讓團隊直接做中體驗與感受敏捷的好處,就會啟動敏捷在組織內的擴散與成功
Thumbnail
2024/04/01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2024/04/01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2024/01/09
慕姿老師說在親子、伴侶關係中,因為情緒界限不清造成的各種無意識情緒勒索;菊仙老師說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該管就要管。這些我都知道,但我仍會因為擔心衝突減損了親子與伴侶關係的存款額度,導至關係失衡。該怎麼辦呢?我怎麼慢慢從惡性循環解套呢?請聽我細細說來。
Thumbnail
2024/01/09
慕姿老師說在親子、伴侶關係中,因為情緒界限不清造成的各種無意識情緒勒索;菊仙老師說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該管就要管。這些我都知道,但我仍會因為擔心衝突減損了親子與伴侶關係的存款額度,導至關係失衡。該怎麼辦呢?我怎麼慢慢從惡性循環解套呢?請聽我細細說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謝,而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十六歲時,我第一次坐在父母面前,理性的討論他們教養我的方式。 我是第一次當小孩,而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都會犯錯,都會讓對方失望或不滿意。
Thumbnail
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謝,而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十六歲時,我第一次坐在父母面前,理性的討論他們教養我的方式。 我是第一次當小孩,而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都會犯錯,都會讓對方失望或不滿意。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家庭、老公、孩子都是已婚朋友們之間聊不完的話題。跟好友麗滋聊到她女兒妞妞這幾天不吃飯的事,聊到後來,麗滋有感而發的說:「小孩是人生最難修的課題。」 我想到之前跟另一位好友聊到孩子的事時,最終的結論是「孩子,其實是父母學習的對象」,也有感而發起來回了麗滋:「小孩是我們當父母的老師!」
Thumbnail
家庭、老公、孩子都是已婚朋友們之間聊不完的話題。跟好友麗滋聊到她女兒妞妞這幾天不吃飯的事,聊到後來,麗滋有感而發的說:「小孩是人生最難修的課題。」 我想到之前跟另一位好友聊到孩子的事時,最終的結論是「孩子,其實是父母學習的對象」,也有感而發起來回了麗滋:「小孩是我們當父母的老師!」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憲福年會 親子關係講座~ 作為台下的聽眾,我也自己整理一些心得,目的讓自己日後有所回溯 #其實我們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習如何當父母的 #父母如果真的要說自己有任務的話我想應該是陪伴與探索 #給予孩子成功的捷徑不如教面對失敗的韌性 #打開手心接受自己的焦慮 #小時候被理解,才能長大後了解自己
Thumbnail
憲福年會 親子關係講座~ 作為台下的聽眾,我也自己整理一些心得,目的讓自己日後有所回溯 #其實我們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習如何當父母的 #父母如果真的要說自己有任務的話我想應該是陪伴與探索 #給予孩子成功的捷徑不如教面對失敗的韌性 #打開手心接受自己的焦慮 #小時候被理解,才能長大後了解自己
Thumbnail
還沒搞清楚自己的時候,就把自己放到別人的世界,很可能就會有委屈。 遇到孩子有狀況時,媽媽總說:「他國小就這樣啦!我也沒辦法!他又很會說謊,打也沒在怕,怎麼處罰都ㄧ樣給我擺爛呀!」 「我也很煩呀!一項作業,就算我盯著他一整天,ㄧ樣可以給我摸到寫不完!我也無可奈何呀!」 「是什麼通知單?他沒拿給我⋯唉
Thumbnail
還沒搞清楚自己的時候,就把自己放到別人的世界,很可能就會有委屈。 遇到孩子有狀況時,媽媽總說:「他國小就這樣啦!我也沒辦法!他又很會說謊,打也沒在怕,怎麼處罰都ㄧ樣給我擺爛呀!」 「我也很煩呀!一項作業,就算我盯著他一整天,ㄧ樣可以給我摸到寫不完!我也無可奈何呀!」 「是什麼通知單?他沒拿給我⋯唉
Thumbnail
「一切都是為你好!」這樣的以愛之名,才會延伸出許多報復行為。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許許多多的「為你好」,其實是父母親自己過不去。
Thumbnail
「一切都是為你好!」這樣的以愛之名,才會延伸出許多報復行為。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許許多多的「為你好」,其實是父母親自己過不去。
Thumbnail
好遺憾,我們都好遺憾。 爸媽好遺憾: 「我們知道卻做不到,好遺憾我們明明是在付出愛,為什麼好像被攻擊成壞心父母?為什麼我的孩子沒辦法理解我的用心,孩子明明不懂,你又不教他,難道放著讓他受傷、出社會被淘汰?」 孩子好遺憾: 「為什麼我知道他們盡力在愛我了,但我卻開心不起來?為什麼我好像總是不合他
Thumbnail
好遺憾,我們都好遺憾。 爸媽好遺憾: 「我們知道卻做不到,好遺憾我們明明是在付出愛,為什麼好像被攻擊成壞心父母?為什麼我的孩子沒辦法理解我的用心,孩子明明不懂,你又不教他,難道放著讓他受傷、出社會被淘汰?」 孩子好遺憾: 「為什麼我知道他們盡力在愛我了,但我卻開心不起來?為什麼我好像總是不合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